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马荣 《汽车与配件》2013,(25):58-59
对于日益严苛的法规,柴油车越来越多的采用连续再生后处理器解决颗粒物(PM)的排放问题,该系统需要将排气中的NO大量氧化为NO2,实现后处理器的连续被动再生,因此会造成NO2排放的增高。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t,比2010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万t,颗粒物(PM)62.1万t。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  相似文献   

2.
<正>《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 3847—2018)规定,柴油车的加载减速法需要检测尾气中NOx气体浓度。由于自然界中NOx主要以NO和NO2的形式出现,其他分子极不稳定或含量极低,故目前定义为NO和NO2两种气体浓度之和。氮氧化物分析仪可以选择使用化学发光、紫外或红外原理,原来的化学电池法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3.
硫含量对柴油车排放的影响与减排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硫含量对柴油车排放物PM、NOx、CO的影响,并通过分析硫含量对氧化催化转化(DOC)、柴油颗粒过滤(DPF)、NOx排放控制等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有效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一辆国六重型柴油车为研究对象,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等速和调整的国家对世界重型商用车辆瞬态循环(C-WTVC)工况,通过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设备检测尾气中的NH3和NOx排放。结果表明,等速工况下,每个速度点的NH3排放浓度峰值出现在提速后的阶段,各速度点的平均NH3排放浓度是随速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平均NOx排放浓度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C-WTVC工况下,高速阶段的NH3平均排放浓度最大,市区阶段NH3平均排放浓度最小;NOx的平均排放浓度在市区、市郊和高速阶段均较低;NH3排放因子与其平均排放浓度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ELPI(电子低压冲击器)对加载DPF的柴油车分别在DPF前后和未安装DPF时进行取样,能有效研究颗粒物排放状况以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在粒径上的分布。研究发现,安装DPF后将增加车辆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量和质量,但经过DPF过滤后,颗粒物质量和数量都会大幅减少,过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深圳市车流量信息摄录及数据核实,获得深圳市柴油车的基本结构组成,货运车辆在柴油车中所占比例达到了81.5%,是深圳市PM与NOx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通过使用OBS2200与ELPI进行实际道路情况下的车载测试,得到了深圳市主要类型柴油车PM的排放因子:其中轻型货车1.4691g/km、货柜车4.1756g/km、重型货车2.3818g/km、客运车辆1.6954g/km;以及NOx排放因子:轻型货车4.44581g/km、货柜车8.4848g/km、重型货车10.7517g/km、客运车辆8.5656g/km。并由此计算出PM的年排放总量为39171.20t;NOx的年排放总量为120614.01t。统计结果表明,占柴油车总数6%的国Ⅰ货柜车产生了27%的PM排放。深圳市20%的高污染柴油车的PM与NOx排放量超过所有柴油车的PM与NOx排放量的70%。  相似文献   

7.
利用车载尾气检测设备(PEMS)对装有颗粒过滤器(DPF)的柴油车进行了实时油耗排放数据收集,比较分析了车辆安装DPF前后不同工况以及不同速度和加速度区间下的油耗和排放特性.由实验结果发现,DPF对颗粒物(PM)和CO的减排效果十分显著,安装DPF后车辆Ⅰ和Ⅱ的PM分别减少了98%和91%,CO分别减少了94%和60%,而NOr、HC和油耗则略有升高;此外,DPF的减排效果在车辆高速行驶区域达到最佳,并随加速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柴油机具有高的热效率、低的油耗和CO2排放,在车用动力中占有的比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成为柴油机排放物中的主要有害物质.针对重型柴油车国Ⅳ和国Ⅴ排放法规,从机内降低PM排放、而从机外转化NOx排放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线.选择催化还原(SCR)技术是目前降低柴油机NOx排放最有效的后处理技术之一,采用SCR技术可以使发动机在满足严格排放法规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在目前研究开发中的柴油机NOx后处理方法中,以尿素水溶液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Urea-SCR)最为成熟,它能在柴油机排气富O2且流量、温度和组分多变的反应环境下有效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9.
博世最新柴油喷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文 《汽车与配件》1998,(27):17-18
汽车发动机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降低其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受到重视。柴油机特别是直喷式柴油机因其燃油经济好、CO_2排放量低而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柴油机的NOx排放较高,尤其是具有很大潜在危害的微粒(PM)排放也很高。 欧盟计划在10年内将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车辆的NOx的排放减少90%,PM的排放减少70%。柴油发动机的商用车辆的PM和NOx排放量要求10年内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加载减速工况,利用ELPI能够有效研究颗粒物排放状况以及其数目浓度和质量浓度在粒径上的分布,研究证实,这种测试技术具有很高的DPF性能鉴别能力。通过量化分析颗粒物在DPF前后粒径上的浓度分布以及图解DPF前后的浓度差值,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该DPF对于不同粒径的过滤性能,为开发和匹配柴油车颗粒物过滤器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满足新排放法规的柴油车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车后处理技术是柴油车满足新排放法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NOx和PM的控制。通过对目前技术先进的几种后处理技术的详细介绍,分析了其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总结了未来柴油车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轻型柴油车以其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在城市运输和物流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尾气中碳烟颗粒的处理一直是排放控制重点。随着轻型柴油车国V阶段排放法规的实施,针对轻型柴油车碳烟颗粒的后处理技术更加明确,DPF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后处理系统装置。本文针对国V阶段轻型柴油车排放法规发展及后处理DPF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轻型柴油车排放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在发动机试验台上使用欧洲瞬态循环测试了该装置对降低柴油机颗粒物(PM)和其它污染物排放的效果,并对比了30 000km运行前后排放控制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加装了该后处理器后,发动机的PM排放减少了50%,C0和THC降低40%以上,NOx排放也有一定程度的削减;经耐久性运行后,工作性能没有明显的劣化.  相似文献   

14.
魏雷刚  张兆合 《北京汽车》2010,(3):15-18,40
随着车辆数目的日益增多,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为了降低柴油机尾气中NOx对大气的污染,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文中着重对SCR降低柴油机尾气中NOx的还原剂喷射和混合管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一般认为,柴油机仅仅依靠机内优化措施不能满足欧Ⅳ排放限值的要求,达到第Ⅳ阶段排放标准必须采用排气后处理系统技术。在众多的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措施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最有前途,尤其针对柴油机的NOx排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符合PMP规程的MEXA-1000SPCS对不同技术类型的机动车进行了PM2.5数量排放研究,并对PM2.5排放较高的两类车型(GDI和国Ⅳ柴油车)进行了冷热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类型PM2.5排放量级差异明显,国Ⅴ柴油车<MPI汽油车<GDI汽油车<国Ⅳ柴油车.GDI汽油车PM2.5排放受温度影响要大于负荷的影响.国Ⅳ柴油车型PM2.5排放受车辆负荷的影响要大干温度的影响.DPF技术能够有效降低PM2.5排放.无论何种车型,瞬态加速工况都会造成PM2.5排放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16.
正1国Ⅵ汽油车降低颗粒物排放的措施1.1汽油机排放污染物及其后处理应对策略汽油机排放污染物主要来自细颗粒排放物质(PM)、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和一氧化碳(CO)等4个部分。针对汽油机而言,尾气后处理装置主要有三元催化转化器(TWC)、热反应器、空气喷射器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GPF)等。其中,三元催化转化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废气后处理技术,也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汽油车排放后处理技术。三元催化转化器安装在排气支管之后、排气消声器之前的排气管中,当发动机工作时,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低压冲击器,研究了配装DPF的轻型柴油车使用不同燃油时,DPF前后颗粒物排放状况以及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在粒径上的分布.结果显示,车辆使用硫质量分数高的燃油时排放的颗粒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车辆使用硫质量分数低的燃油时大,但经DPF过滤后,不论使用何种燃油,颗粒物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大幅减少,尤其以粒径在0.04μm以上的颗粒物更为明显,车辆使用硫质量分数低的燃油时DPF的过滤效率比车辆使用硫质量分数高的燃油时高.  相似文献   

18.
近日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在全国首家研发出治理柴油汽车尾气的装置——柴油机颗粒物捕集系统(DPF系统),清除柴油机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PM2.5)效果显著。成功地攻克了城市柴油车辆尾气排放治理难题。近日该项目通过安徽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典型机动车PM2.5排放特性,文章利用符合PMP规程的MEXA一1000SPCS时不同技术类型的机动车进行了PM2.5数量排放研究,并对PM2.5排放较高的两类车型(GDI和国Ⅳ柴油车)进行了冷热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类型机动车PM2.5排放量级差异明显,国V柴油车〈MPI汽油车〈GDI汽油车〈国Ⅳ柴油车;GDI汽油车PM2.5排放受温度影响要大于受负荷的影响;国Ⅳ柴油车型PM2.5排放受车辆负荷的影响要大于受温度的影响;DPF技术能够有效降低PM2.5排放;无论何种车型,瞬态加速工况都会造成PM2.5排放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20.
SCR尾气后处理控制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盟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柴油车尾气排放的一项成熟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优化柴油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使燃烧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及颗粒(PM)等排放物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法规要求,最后对发动机排出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氦氧化物(NOx)再利用专门的车载后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以满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