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的种类和用途,分析了采用不同支柱和基础接触网的特点及其建设成本状况,提出了电气化铁路在不同运营速度条件下支柱、基础的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京 《城市公共交通》2022,285(3):27-28
<正>现代有轨电车架空接触网是一种成熟的供电方式,电车靠车顶升起的受电弓与接触网紧密接触取电,为有轨电车持续提供牵引动力。现代有轨电车运行于开放的交通环境中,接触网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可能会产生运行风险。基于此,对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因素与管控措施进行分析,对于提高现代有轨电车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有大连、长春、天津、上海和沈阳5座城市开通运营现代有轨电车线路.2014年,将有广州、深圳、淮安、珠海、常州、南京等城市新增现代有轨电车路线. 随着轨道交通的兴起及普及应用,如何建设有轨电车工程、供电方式和车辆选型成为全国大中小城市比较关注的焦点,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车辆选型 选择普通地板的有轨电车还是低地板的有轨电车  相似文献   

4.
现代有轨电车无接触网供电方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有轨电车以“中低运量、准快速、低碳、人文、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各级城市的青睐。由于接触网对城市景观,尤其是敏感区域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体现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其供电方式逐步由接触网向无接触网发展。无触网供电方案种类很多,且各自的技术特点不尽相同。文章在分析世界上各种无触网供电方案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综合比较,为有轨电车项目的无触网供电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西安地层特点,依托5座在建洞桩法地铁车站实体工程,分析了不同基础型式的结构承载特性和最不利工况,选取地基承载力、水平抗剪切、抗倾覆、基底抗隆起、结构允许水平位移作为评价基础结构强度及刚度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构建了洞桩法基础结构的力学模型,推导了不同破坏模式下结构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适用于西安地区洞桩法基础结构选型理论体系中各项安全系数取值建议,给出了不同地层及埋深条件下单排长桩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地区洞桩法基础结构按地基承载力、水平抗剪切、抗倾覆、基底抗隆起及结构允许水平位移等基本准则计算时,安全系数应分别不小于1.2、1.3、1.3、1.6、1.4;洞桩法的中柱基础结构选型主要受地基竖向承载力准则的影响,采用相同柱跨型式时,柱下条形基础在砂土地层中的适用性优于其在粉质黏土-砂互层和粉质黏土地层中的适用性,而单排长桩基础可通过增加桩长等方式提高结构承载力,理论上在各类地层条件下的适用性均优于柱下条形基础;边桩基础结构需要采用复合准则综合分析其适用性,柱下条形基础结构的适用性受地层条件影响较大,在粉质黏土和粉质黏土-砂互层条件下结构抗倾覆安全性难以满足...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铁1号线首通段西朗站至黄沙站区间地面正线段以及西朗车辆段岔群段的接触网钢支柱变形导致接触网通电故障影响运营安全。文章对其整治改造设计分析。针对接触网的不同类型改造设计特点提出了选择接触网支柱形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电气化铁路中的接触网特殊基础设计做了浅显的分析与描述,对基础特殊设计在柳南电气化改造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5):160-162
分析了有轨电车仿真评估的特点与适用性,并针对不同建设阶段,总结了评估的侧重点,阐述了包括有轨电车仿真建模基础调研内容、背景交通仿真方法、有轨电车相关建模、运行评估参数选择的考虑因素、工作流程以及重点。以珠海市有轨电车1号线仿真分析项目为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基于仿真结果对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控制方案进行择优,指出运营管理的关键节点,并针对二期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娜  陈小鸿  熊文 《城市交通》2009,7(5):72-77,20
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有轨电车建设中的道路景观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模拟评价法相结合,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背景的群体对道路景观的重视程度以及对道路景观的偏好。结果表明:在有轨电车建设中,使用者最重视的是污染问题,对道路景观的改善重视程度并不高,尤其是男性;道路绿化是影响景观的首要因素,而有轨电车供电接触网、轨道对景观的影响并不大;道路绿化形式中,使用者偏向于行道树+草坪的形式;雕塑小品形式中,园艺景观小品最受欢迎;有轨电车供电接触网和地面铺装形式中,最受欢迎的是没有供电接触网且为草地铺装。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轨电车接触网岔区小曲线半径软定位这一技术难题,开展了理论研究。通过构建一系列数学模型,改变接触线夹角及软定位组件长度等方式,对有轨电车小曲线半径接触线进行理论统计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小曲线半径接触线向上提升力与接触线夹角和组件长度成反比,对有轨电车接触网小曲线软定位施工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2010,(7):27-27
近日,在京沪高铁天津西站至沧州西站区间的施工现场,一根长76米的接触网支柱杆被轰鸣的吊车缓缓吊起,稳稳地落在15米高的桥面支柱基座上。至此,京沪高铁全线电气化工程4个区段内的第一根接触网支柱杆全部完成架设,标志着电气化工程施工在全线展开。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对接触网设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确定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组成,详细地讨论了该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方法,图形管理方法,各功能模块在不同环境下的接口方法,以及上部结构的选择、基础的选择,支柱布置中采用的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有轨电车通信信号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信号系统是指挥轨道交通行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交通信息的重要设施。首先研究了有轨电车的运营基础,并结合通信信号系统归纳有轨电车的主要特点及通信信号系统关键技术。总结了国内外有轨电车通信信号系统的主要构成,重点介绍沈阳市浑南新区有轨电车通信信号系统概况。最后提出有轨电车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并阐述其主要功能及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客运专线车站接触网平面布置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其功能、美学、经济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增强美观性的措施:采用H型钢柱,接触网支柱的高度尽量一致,接触网支柱平面布置采用合理的形式。在满足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接触网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达到与车站整体景观设计融合为一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涵洞整体式基础选择及设计要点,重点分析整体式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并通过计算,对整体式基础的材料选用进行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6.
新型有轨电车线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近期建设线路选择上应当是慎重且合理的,这直接关系到未来线路的运营效益和决策是否正确.本文分析了新型有轨电车近期建设线路选择的重要性,在确定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建设线路选择的思路框架,从线路功能定位、客流效益、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与枢纽及地铁的接驳关系、工程实施条件的难易度、沿线用地布局以及社会服务效益七个角度进行备选线路的分析,并评估近期建设线路的综合服务水平,最后建议在合理的建设规模范围内进行近期建设方案的构建,以期为国内同类城市的新型有轨电车近期建设线路的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资水大桥深水基桩穿越溶洞的施工方法及基桩的承载力验算成果。首先,对资水大桥的主体结构作了介绍;然后给出了该桥桩基础的布置情况及桥址所在位置的地质条件,指明部分桩基将穿越溶沟及溶洞,且所占比例较大;基于桩基所在的特殊地质条件,介绍了工程中所用的水中钻孔桩及平台施工方法,并阐述了遇到溶洞时钻孔施工及灌浆作业应关注的问题及该工程中的解决方案;最后,为确保基桩承载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利用荷载传递法对部分基桩进行了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该部分基桩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同时也间接的说明了资水大桥深水基桩穿越溶洞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桶(筒)型基础承载力分析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用现有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这类结构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分析了桶与筒型基础破坏模式的差异.通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的筒型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与分别用不同经典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圆形基础理论公式以及规范公式等计算得出的筒型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得出在不同条件下各个公式的适用性,为设计和施工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边坡路基形式集中出现,而高护坡灾害的发生,可以导致传统做法的浆砌片石基础护坡完全失效,接触网基础的防护问题日益凸显,基础护坡的设计亟待进行必要的改进和提升。本文提出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紧迫需求。  相似文献   

20.
出入线是有轨电车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入线的接轨布置对线站位、运营、投资等方面有重大影响.根据近年来有轨电车出入线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比地铁与有轨电车出入线接轨形式的不同,总结有轨电车出入线常用的接轨布置方法,探究各自利弊及适用性,并通过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得到结论:有轨电车出入线与正线的连接形式以平交为主;有轨电车出入线接轨布置灵活多样,设计时应结合有轨电车特点优化出入线条件;实际工程中,应结合相关控制因素,对作业效率、行车干扰、投资预算等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合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有轨电车出入线接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