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是汽车维修岗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主要针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维护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空调检修》也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及空调系统的故障现象、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方法,以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1教材开发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1课程简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是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具有安全规范诊断与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养成起支撑作用,该课程的内容包括汽车维修中级工、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1教学整体设计1.1对接行业应用,重构项目模块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检修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1+X(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根据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本课程分为维修安全、整车控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系统和辅助系统等6个模块,使学生具有电动汽车诊断、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能力,掌握电动汽车常见故障的排除及修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结构、故障现象、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构造、原理与维修方法,具有相应的职业岗位工作技能,培养学生诊断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能力。采用行动导向法教学可带来以下变化。(1)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体系。传统电控发动机教材遵循概述、各系统控制电路分析、故障维修三大部分的编写法则。其中概述大致分为电控发动机功能、分类、优点、组成及工具使用五大部分。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一、汽车维护课程改革简述汽车维护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专业核心课程,指在用实操训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企业最基本的保养操作,并对后续汽车各模块的学习起到很好地铺垫作用。根据多年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开发的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学生进入汽车维修企业的入门课程为依据,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1.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汽车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操作规范和正确使用工具,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轿车2万千米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车身电气维修是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通常安排在学生学习过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和汽车维护课程之后,属于知识与技能提升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汽车车身维修工作过程中利用维修资料等信息制定作业计划并实施完成检测和诊断、拆装检修的能力,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基础。本课程不仅涵盖了汽车车身电气基本元件、汽车照明系统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动力电池检修这项技能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不是通过一份试卷能检测出来的,需要综合的、准确的评价,从而进行岗位评级,如何才能做到课程的考核与企业的岗位规范标准相统一,反映学生的真实职业能力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组织协调能力、综合性岗位能力,实现"做中学"。为使学生毕业零距离就业,应将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流程、岗位技能标准引入到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鉴于此,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将7S现场管理法应用到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步明显,这对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7S现场管理法在高职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相似文献   

9.
杜燕 《中国电动车》2014,(11):182-182
《汽车销售技术》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汽车销售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专业水平的体现,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实践训练不足、团队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技工院校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家全面倡导技工教育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现参照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对《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中的"气门组结构与检修"这一实践性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汽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具备汽车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与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强化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结构认知、拆装规程、保养换件等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体系的构建及后续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汽车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占  相似文献   

12.
正汽车维护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课程为基础,以汽车整车为主要对象,针对专业的特点,重点学习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的汽车维护操作项目,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的职业纪律意识和端正的职业态度,提高学生的汽车快修养护综合能力。针对课程的特点及企业整车维护的内容,我校把汽车维护课程分解成16个独立项目,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操作。由于这些项目具有相对独立性,对汽车维护课程进行了站点式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项目教学法是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项目原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符合学生知识与能力建构逻辑的工作项目,在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生长与发展,从而让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关系到汽车的操纵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诸多方面,充分理解与掌握汽车底盘的结构组成、部件原理及检修方式是汽修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此,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维修工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此,随着汽车维修工艺的发展以及市场对该工艺维修技术新型人才的需求,任务驱动教学开始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地掌握以及运用汽车新技术,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对接触到的岗位没有陌生感,实现学校与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本文主要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应用方面中的应用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幸福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汽车维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关键能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活动,运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使学生具备汽车维护的基本技能,能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1以岗位流程为线,构建"教学内容"模块(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汽车营销是将汽车知识与营销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培养面向管理、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汽车营销及拓展专业相应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具有"与人交流、解决问题、与人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塑课程模块、教学逻辑,建立了与各职业能力模块相匹配的考核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投入,使学生初步具备岗位能力,能够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度。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进口车维修技能,本文以雷诺汽车维修查询DIALOGYS软件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汽车维修管理系统的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英语的改革方向,增强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1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汽车专业英语是基于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汽车原理、结构、市场活动等汽车英语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是汽车维护、机械及电路的故障诊断、钣金修复、车身涂装、新能源车辆检修等,这些岗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专业技术技能等均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汽修综合实践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科学分析课程定位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调研,设计了紧跟汽车服务市场、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题、突出工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加强了课程资源、专兼职教师队伍等教学保障条件的建设.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