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4世纪下半叶,在中国海洋贸易兴盛、东亚华夷秩序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妈祖信仰传入琉球并得到广泛传播。琉球的地理位置以及越海册封的独特方式为妈祖信仰在琉球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官方支持,并于14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由册封使团祭祀、朝(接)贡使团祭祀、其他官方祭祀组成的琉球王国妈祖祭祀活动,体现了妈祖信仰在官方支持下对琉球传播的两个重要特点,即系统性和本土化,其对琉球妈祖信仰的保存和恢复产生重要影响,为中国文化输出战略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清代,漂流是维系朝鲜和琉球交往的主要通道,漂流民的琉球见闻成了朝鲜获取琉球情报的主要来源。由漂流民带回朝鲜的琉球资讯,是基于漂流民在琉球较长时间的体验和观察,其准确度较高,具有研究的价值。通过对8种18—19世纪朝鲜学者撰写的漂流民琉球见闻记录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朝鲜社会获取的琉球资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琉球风俗和社会体制的资讯;二是琉球和周边国家关系的资讯;三是关于琉球地理的资讯。这些琉球资讯在增加朝鲜的海外知识的同时,为朝鲜客观准确的认识东亚世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冈本  弘道 《海交史研究》2001,2(1):76-97
前言 14世纪末以后,琉球王国作为东亚和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而繁荣,已广为所知.明朝洪武五年(1372),琉球初次入贡明朝,当时在琉球的三个势力--中山、山南、山北--分别和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不久山北、山南两个势力被中山合并,琉球作为统一贸易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雍正九年十二月,向克济为首的琉球使团到达福州,跟随琉球国贡船到来的有新马兰国四名难番。福建方面在核验这四名难番的身份之后,派人将他们送到了广东澳门,让他们搭船回国。在救助这四名难番的过程中,福建巡抚赵国麟先后两次向礼部尚书三泰以题本报告,礼部在收到汉文题本后,对译成满文,将汉满文合璧文书呈递给了雍正皇帝。这两件满汉文合璧的文书在已出版的两套琉球档案都有收录。我们要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是,新马兰国是指哪里?福建方面为何要将新马兰番民送去“粤省香山澳地”?在研读两件汉满文合璧公文书后,笔者对此次海难救助事件开始有了一些认知。笔者认为,新马兰就是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海港城市三宝垄(Semarang)。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雍正九年(1731)新马兰难番为三宝垄地的荷兰商人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在琉球海域遭遇海难而被救助,进而搭乘琉球贡船来到福州。福建官员则将他们护送至澳门。琉球和清朝接力救助新马兰难番的史料证明,欧洲人开始出现在东亚海域的朝贡关系的网络中。这些档案为我们更深入全面了解18世纪东亚和东南亚海域的人群面貌和难民救助关系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福建与琉球(今日本冲绳)由于其特殊的地缘关系,在明清时期曾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明初,凡外商入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在福建者专为琉球而设".[1]清袭明制,福建仍是中琉交往的唯一口岸.在明清中琉友好交往的五百余年间,福建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输入琉球,对琉球的宗教思想、文学艺术、生产科技、教育医学、园林建筑、饮食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明清时期福建生产技术在琉球的传播作一粗浅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现存的韩国古舆图多数是朝鲜时代(1391-1910)的作品,其中所绘制的琉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出现在世界总图中;二是单幅的琉球国图。前一类所谓的世界总图包括"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华东舆地图""王泮舆地图朝鲜增补摹绘本""混一历代国都疆理之图""天下舆地图""舆地全图"以及各类"天下图"等,这类地图通常以中国为中心,中国的内容也最为丰富。后一类除了1471年《海东诸国纪》中的"琉球国图",主要存于18世纪中叶在朝鲜开始流行的"地图帖"内,这种"地图帖"通常还包括圆形的"天下图"、中国全图、日本国图和朝鲜八道图。梳理这些古舆图所绘制的琉球,并将之与中国明清舆图中的琉球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朝鲜古舆图的琉球形象是多元而丰富的,一方面沿用中国古舆图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也基于其自身对琉球的认识,17世纪之后还部分受到传入的西方传教士汉文世界地图的影响。这个时期朝鲜作为中国周边地区,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并强调与自己相对应的中国周边其他地区的存在。明清东亚海上交往活泼的态势由此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的中华帝国,清政府一直保持着与东亚诸国的朝贡关系.但是嘉庆年间确立了新的朝贡体制,将之前的朝贡国家与之后开始贸易交往的国家区分开.东亚的朝鲜和琉球一直都是中国的朝贡国.由于日本施行闭关锁国政策,所以不是中国的朝贡国,但清朝嘉庆年间,日本被中国视作朝贡国中的贸易互市国加以对待.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华政策(1945~195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于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虽因失去国家独立和主权而致外交空间狭小,但仍对东亚国际政治局面积极应对,即一面在美国的安排下,参与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和会之外,并推进与台湾的媾和;一面则在所有外交交涉中处心积虑为与大陆建立关系留下余地。在此过程中凸现的现实主义外交手法和原则对以后的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9.
现在,只要提起亚丁湾的索马里海盗,简直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海盗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公敌。历史上的北欧海盗与现在的索马里海盗多少是有区别的。网上查一下,给北欧海盗的定义是:来自挪威、瑞典和丹麦的胡作非为的强盗。主要来自于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地区,于公元800~1100年间,他们乘着长体船长期活跃在西北欧的海岸线上,进攻英格兰以及爱尔兰,甚至远行到直布罗陀和地中海一带。  相似文献   

10.
签谱作为俗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而且在异国他乡传播.本文简要介绍签谱在日本、琉球、东南亚、美国等地的传播和影响;分析签谱在海外拥有广大信众的原因;认为签谱在海外的流传,延续着中国文化的一些传统;指出签谱在异国他乡传播时,受异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新的特色,我们在注意签谱的传承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在海外传播时所产生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观音信仰作为外来宗教信仰在宋代咸淳年间传入琉球,因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而一度衰落。一个世纪后,观音信仰从日本再次传入琉球,在历代统治阶级的保护和扶植下,得到迅速传播和发展。17世纪以后,观音信仰从琉球的都市逐渐扩展到乡村、甚至离岛,许多观音堂被陆续建造起来。反观妈祖信仰在琉球的局部地区和特定群体中流传及近代的急遽衰落,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外来宗教信仰要在异国他乡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要积极地融入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建构深厚的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考明琉封贡关系,肇自洪武二十八年(1395),琉球国察度王薨逝,永乐元年(1403)世子武宁遣其侄三吾良舋,入明禀讣,次年,成祖遣正使行人司行人时中,副使行人司行人陈秀芳,往琉球谕祭故王;赙以布帛,诏封武宁为琉球国中山王.嗣后,其国每当国王薨逝,世子必遣使报丧请封,明亦必遣使往琉册封,遂成制度,直至毅宗崇祯六年(1633),遣户科给事中杜三策,行人司行人杨伦,册封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丰为王.其间129年,计14次封王,遣正副使28人.郭汝霖、李际春二使,系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膺命入琉,册封世子尚元为琉球国中山王,是为第十二次册封.   ……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2009年上半年全球海盗活动的时间、区域、遭袭船舶的国籍、种类、吨位及海盗袭击的形态进行了分类与统计分析;对船舶与海盗袭击型态,海盗袭击发生区域及其他项目进行了交叉分析;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验证了与发生海盗袭击案件有关的变项。最后提出了一些警戒与防范海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有美国和俄罗斯海军巡查协助,但遭索马里海盗劫持的乌克兰“法伊尼”号军火船船主在无奈了130多天之后,还是于当地时间2月4日下午向海盗支付了超过300万美元高额赎金后,海盗才于2月5日释放军火船。  相似文献   

15.
嘉靖三十四年(1555)郭汝霖受命往封琉球中山王尚元,由于史料的缺乏,册封正使郭汝霖的生平事功、郭汝霖代替吴时来使琉、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等问题多语焉不详,无法得到深入讨论。但通过一些鲜为学界注意的地方志、学界新发现的"朋僚赠送诗文",以及郭汝霖本人的《石泉山房文集》等材料,可以丰富郭汝霖的身世事功,展示时人对原册封使吴时来的多元看法,揭示在"倭寇祸华"背景下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不当示怯"于日人。同时对比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和陈侃的《使琉球录》,可知郭录在"重编"中有"删文"、"增文"和"改文"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点   至目前为止,一般认为,琉球王国(中山)的形成以及它和中国的往来,开始于1273年的察度王进贡明朝.此外,一般还认为,察度王以前的英祖王统只是传说中的王统,当时的琉球处于众多的按司(相当于诸侯)各自修筑城寨,群雄割据,各霸一方的阶段,人们对中山王权的存在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分析海盗袭击的决策行为与预测海盗袭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同时考虑海盗与海军两个群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海军护航下海盗袭击决策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并分别推导出海盗采取袭击策略与海军采取护航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通过对复制动态方程参数的讨论,确立了不同的博弈情境,并分别对各个情境下博弈的演化过程与稳定策略(ESS)进行分析.最后,以近年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模拟,模拟结果符合海盗活动的实际情况.理论分析和实例模拟结果表明,海盗袭击事件形成主要受袭击收益与海盗劫持成功率影响,海军护航行动使海盗更倾向于选择不袭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廷派苏州府长洲县人徐葆光以册封副使的身份出使琉球,令其陪同翰林院检讨、册封正使海宝册封琉球尚敬王。归国后徐葆光著有《中山传信录》一书,该书主要记述了册封琉球国王以及对琉球国进行测量的经过;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琉球的山川地理、制度文化等内容。该书中有关中琉航海及琉球地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钓鱼岛海域的归属问题。本文旨在对书中的三幅地图及该书所引《指南广义》中的相关记录进行剖析,从文献的角度对钓鱼岛列屿的历史主权归属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船舶防海盗综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全球海盗兴风作浪,被劫持船舶及人质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为引起国际社会对海盗问题的关注,国际海事组织将2011年世界海事日主题定为"协调一致应对海盗"。通过分析2010年海盗发展态势,本文从主管机关、航运企业、船舶及海军四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减少海盗对航运业的影响,降低被劫持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刘富琳 《海交史研究》2002,1(1):92-97,131
自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通中国,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以来,中国共派遣琉球册封使团达二十二次之多.由于中、琉间往来"去必孟夏,而来必季秋;乘风便也."[1]因此,册封使在琉球的停留时间短则三月,长则半年不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