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吴波  石继刚 《国外公路》2000,20(6):32-36
平纵线形的相互协调是公路几何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应始于初步设计,而透视图被认为是用以评价这种协调性的有效方法。文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灭点和等切抛物线的近似画法,并提供了相关的示例,用它绘制透视图快捷且足够精确。推荐的画法虽不能取代在细节设计阶段很有必要的计算机辅助绘制透视图,但在初步设计阶段是行之有效的,因为此法使设计工程师可检验各种不同的平纵线形组合且可获得所需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公路线形和全景透视图计算机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透视图是评价公路线形设计的有效工具公路设计阶段,人们就想知道公路在竣工后是什么样子,透视图则为你提供了拟建公路竣工后的“照片”。公路是一空间带状构造物,在设计时,原则上要求平面、纵面、横断面综合设计,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已把优美的空间外观看作与行驶力学上的安全一样重要,这就更加需要平纵线型的协调和横断面设计的合理,那种只根据平纵线形的研究,来实现其顺畅、连续又可预知的良好线形的设计,确非易事,若待公路建成之后才发现线形视觉不  相似文献   

3.
驾驶人直观地从道路透视图中获取线形信息,采用CatMull-Rom样条曲线表征驾驶人通过视觉获得的车道线形,确定控制点位,从中提取特征点表征车道控制点分布。通过对两侧车道线特征点位置分析,分别得到不同平曲率和纵坡条件下,车道线特征点横、纵向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川于道路平纵线形与透视车道线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进而也可为从驾驶人视觉角度评价线形设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公路线形与景观环境协调配合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进行公路的平、纵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公路与地形和植被的融合以及公路绿化,使公路线形达到内部协调和外部融合的完美统一,使公路更具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还重点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不良布线形式和解决方法,提出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线形景观分析与论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谦  王仁贵  刘秀芹 《公路》2006,(9):26-29
任何大跨径的桥梁在长线形的长桥中都显得形态弱小,在长桥的景观设计中,平纵线形的设计是构成长桥景观的重点。通过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平纵线形的论证,对长桥线形进行了全面细致和全方位的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叙述高速公路平纵线形配合设计中常见的不良组合对行车安全、线形美观和视觉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底隧道平纵线形组合方式复杂多样,容易导致驾驶人产生分心、疲劳等不良反应。为此,采集了30名驾驶人的实车数据,量化分析了海底隧道平纵线形对驾驶人视觉特征及车速的影响。运用Facelab眼动仪、GPS X10车载坡度计、行车记录仪等设备采集眨眼频率、单位时间内人眼闭合时间所占比例(percentage of eye closure over the pupil per unit time,PERCLOS)、隧道坡度、车速等数据。利用偏相关性分析得出海底隧道坡度、曲率与驾驶人眨眼频率、PERCLOS、车速的相关性及显著性,采用Ploy 2D非线性曲面拟合方法,分别建立眨眼频率、PERCLOS、车速与坡度-曲率的数学模型,量化分析眨眼频率、PERCLOS及车速与海底隧道平纵线形之间的关系,进而反映出海底隧道不同平纵线形组合对驾驶人的精神状态及行车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1.3%和圆曲线半径4 348 m的海底隧道平纵线形组合方式下,驾驶人的眨眼频率最大,精神最放松,适当增加上坡坡度值、减小圆曲线半径可以提高驾驶人的紧张感;坡度3.05%和圆曲线半径3 521 m的海底隧道平纵线形组合方式下...  相似文献   

8.
设计速度是城市快速路最重要的技术标准,决定着其他技术标准和投资规模。从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和设计规范三个方面,总结出快速路设计速度选取的4项原则,同一条快速路尽量选取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互衔接时,相邻路段前后的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应相互协调与配合,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变化处设置明显标志,且分段设计速度分界点且选择在互通玄交或出入口匝道位置,基于该原则选取赣南大道快速路的设计速度。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的有关规定,论述了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及其运用,并推荐了国外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六纵线南段是主城东部槽谷的南北向结构性大通道中的重要一段.通过分析六纵线南段的功能定位,结合交通预测分析,对六纵线南段总体设计方案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线位比选、道路平纵线形、路幅型式,以及沿线4个立交方案的设计和比选过程.  相似文献   

11.
RoadCAD2002是一个基于windows9x/NT操作系统上的公路平、纵线形及横断面辅助设计软件,它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管理路线设计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具有强大的公路平、纵、横断面及有关路基路面设计能力,可进行平、纵、横三视图动态设计,非常直观,以及可生成三维模型,浏览公路线形的动态三维造型,以检验公路的平纵设计组合等等。本详细介绍RoadCAD2002主要的软件功能,并以实例说明其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交通运输部公路设计新理念,从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线形与桥梁、线形与沿线设施、线形与景观的协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京承高速公路工程的路线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3.
余萌  马向南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43-45,M0007,M0008
传统的道路线形设计方法难以实现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之间的动态关联,且忽略了平、纵线形组合的影响,不能全面评价道路线形安全。鉴于此,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道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并确定了将Civil 3D作为BIM建模平台,随后结合某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探讨了三维曲面建模、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实现方法,最后基于BIM技术提出了车辆运行速度和到位空间三维视距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一些道路与立交匝道形成了如小半径平曲线、陡坡等不良的平纵线形组合,在车辆超速、天气等不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通过对规划、设计、速度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希望引起设计、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提出通过适度增加工程措施、加大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力度的方法,达到限制和降低车辆的运行速度,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区别于平原微丘区双车道公路的特点,将山区双车道公路划分成不同的平纵组合,通过实测数据和仿真模拟相结合手段确定了不同线形组合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并建立了平纵线形与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设计时速在30km/h及以下山区旅游公路平纵线形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山区旅游公路地形地质特征,对平纵线形设计中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最大纵坡、最大最小坡长等设计指标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值范围,依托我市某景区工程项目验证指标提出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低速山区旅游公路车辆在30km/h、20km/h、15km/h车速下,最大坡度内,最大纵坡设计值依次为9%、10%、12%,平曲线最小半径依次为30m、15m、15m。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纵坡路段平、纵线形及其组合特性,在检查现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关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高速公路长大连续下坡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方法,以为设计部门对长大连续纵坡路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应用计算机绘制的透视图基本上都只是由几根构造线组成,没有能把对驾驶员视觉影响较大的边坡及两侧景物反映出来。本文提出了透视图隐藏线的消去方法,并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绘制公路全景透视图的程序,它所绘制的全景透视图已达到国外同等水平。透视图绘制范围为20~700米。绘制时先确定透视物点,再计算透视座标,最后完成全景透视图。对视线达不到的部分,可通过设置屏蔽数组来消去这种隐藏线。计算机图形中  相似文献   

19.
以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宽工程为背景,提出了拓宽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拓建方式与规模,平纵线形设计,拓宽地基处理,新建及改建路面结构设计,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交叉口视距的三维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ASHTO和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推荐的交叉口视距公式所采用的模型为简单的平面交叉(假设为水平相交),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存在一些线形特征较为复杂的平纵线形组合的交叉口,若直接运用规范中的视距检验公式进行安全审核将产生很大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了交叉口的三维模型:主要道路上有平纵线形组合、次要道路具有纵坡、交叉角为任意角度,并在相应的视线坐标系下确定了左右向来车的平面坐标。通过对道路表面和道路外建筑进行视线检验,确保驾驶者视线不被道路表面的任一点以及道路外建筑物所阻碍。该模型的应用面较原先的广泛,可对具有复杂线形特征的交叉路口的视距情况进行检验,从而评价道路本身及路口建筑物对行车安全视距的影响,提高交叉口范围内的行车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