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疫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疫情报告有 3大系统 :(1)全国疫情报告系统 ,简称“大疫情”报告系统 ;(2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3)单病种监测系统。这 3大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在非典之前 ,对传染病控制起了重要作用 ,但在非典防治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为疫情报告系统存在着多头管理 ,有必要建立一套从上到下垂直的 ,不受地方干扰的疫情报告系统 ;二为把发热及SARS纳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进一步完善周报、日报、零报 ;三为加强单病种监测。发热病例与SARS病例疫情报告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低压性缺氧的环境造成了进驻高原后的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出现头痛、睡眠障碍、腹胀腹泻、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咳嗽咳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轻症可认为是人体适应性的生理变化.无需治疗,而重症因为可以导致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需要重视,采取措施,早期防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概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具有传播快、病毒抗原变异性强等特点而有较强的传染性,经常引起世界性爆发流行。据记载,1890年、1900年、1957年和1968年,每次席卷全球的流感,都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可见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流感的流行周期无规律,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北京流行季节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  相似文献   

4.
电务器材厂通信车间印刷电路板操作室面积为30m~2,无机械抽风设备,13名工人直接用手拿浸了松香水的棉纱擦电路板,描板所用油漆稀料也是松香水,盛油漆的小盒距呼吸道很近。一名工人下班后头晕、恶心、全身乏力,休息后症状缓解,第二天上班1小时后又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头晕目眩,同时工作的其他八名工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类似症状,脱离作业后症状减轻或消  相似文献   

5.
镍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食物、水、空气进入体内。镍作业工人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镍。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器官,经粪便、尿及汗等排出体外。金属镍及镍盐经口毒性较低,静脉给药则毒性较大,吸入染毒可产生呼吸道刺激性损害。长期接触镍盐或镍粉的工人,常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接触性皮炎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炼镍工人呼  相似文献   

6.
建筑段弹切麻刀车间工人,在一九七八年九月弹切新进来的麻刀后,所有的工人都出现程度不等的发冷发热、周身不适、胸闷、发蹩咳嗽、气短等症状。为了摸清发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我们进行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生产过程和劳动条件麻刀是建筑部门合泥中不可缺少的联合物。该段使用的麻刀是大兴县麻刀厂的产品。该厂是把破旧麻袋和麻绳头等剪短,拆散而成。长短大约2尺  相似文献   

7.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具有点多、线长、四通八达的特点 ,更是流动人口的集散地。如何做好防病灭病工作 ,切断传染病借铁路传播的途径是铁路卫生防疫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某年春夏之交一电话报告 :某地车站附近一酒家发生一起疑似“食源性疾患”。我站立即派员前往。1 一般情况经查 5月 31日和 6月 6日 2天 ,约有5 30余人在该酒家就餐后于 6月 2日起陆续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入住当地市医院。市防疫站初步分析为一起疑似“食源性传染病”的暴发 ,其中有 1 1名同日就餐者已返回原籍太原、长治等地 ,情况不详。依据《食品卫生法》和《传…  相似文献   

8.
PTC元件的特性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发热元件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半导体发热元件,它属于钛酸钡(BaTiO3)系列的化合物,采用陶瓷制造工艺烧结而成.由于它具有限温发热、无明火、不易引起燃烧、安全性好等特点而被铁路客车空调机组空气预热器所采用.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6月 30日 ,铁道部某职工培训基地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故。根据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确认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海产品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 ,中毒人数共 72人 ,患病率为 32 5 8%。患者经过口服抗生素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后基本痊愈 ,病程 1~ 2d ,无死亡病例。中毒原因是就餐者所进食的海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厨师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操作不当所造成。从病人肛拭样、呕吐物、就餐用剩的花蟹、沙虫、沙箭鱼等 3份原料中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0.
硒(Selenium)是一种半金属元素,原子量为78.96,比重4.3~4.8(20℃),沸点688~2600℃,融点50~217℃。1975年Awosthi证明硒为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的组成成分,1965年西安医学院认为克山病与硒缺乏有关。自1984年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国际硒在生物学与医学上的作用专题讨论会以来对硒的临床意义研究更为广泛。 1 硒的代谢与吸收硒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都易从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吸收。成年妇女口服亚硒酸钠吸收率为  相似文献   

11.
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应用较为广泛。在氯的制造、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稍有不慎,即有氯气逸出、造成大气污染及危害人体。氯气对人体主要作用部位是呼吸道。本文收集我院1970~1982年底急性氯气中毒病例152例,对其临床及结合有关文献,综合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分析一、一般临床资料 1.152例中男88例,女64例,均在17~60岁,其中17~45岁133例,占87.5%;46~60岁19例,占12.5% 2.事故原因:液氯瓶漏气52例,占34.3%,氯气管道或阀门失灵84例,占55.3%;次氯酸钠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息县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息县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息县有90%的乡镇有麻疹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11.31/10万,较2007年、2008年有明显上升。春季高发,小于8月龄发病数最高,3岁以下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57.5%,男女比例为1:0.45;2岁以下无免疫史病例占总无免疫史的75.68%。结论:麻疹发病向小月龄和大年龄段推移,以混合型为主。主要与免疫缺漏和胎传抗体不足以及院内感染有关。加强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是目前防控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息县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息县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息县有90%的乡镇有麻疹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11.31/10万,较2007年、2008年有明显上升.春季高发,小于8月龄发病数最高,3岁以下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57.5%,男女比例为1:0.45;2岁以下无免疫史病例占总无免疫史的75.68%.结论:麻疹发病向小月龄和大年龄段推移,以混合型为主.主要与免疫缺漏和胎传抗体不足以及院内感染有关.加强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是目前防控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掌握青岛铁路地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动态,分析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青岛铁路地区1956—1995年急性传染病疫情资料划分为4个时期进行分析。40年间共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6879例,死亡122例。发病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基本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居多,与计划免疫有关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紫外C空气消毒器对25K型旅客列车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某紫外C空气消毒器对 2 5K型空调旅客列车空气的消毒效果和使用时车厢内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在旅客列车的运行和非运行状态开启消毒器作用不同时间 ,进行采样。结果 :在列车非运行状态 ,开启消毒器 12 0min后 ,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为 93 75 % ;在运行状态 ,开启消毒器 12 0min后 3次试验空气中的自然菌的消亡率分别为 91 30 %、91 0 4 %、90 5 7%。在列车运行和非运行状态 ,实验车厢与对照车厢的消亡率经统计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车厢内的紫外线平均辐射强度 2 5 4nm波长 <0 0 1μW cm2 。在旅客列车上使用该紫外C空气消毒器作用 12 0min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且紫外辐射强度很低 ,对人体安全无害 ,对改善车厢内的空气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空调车厢的回风道内或空调装置内安装紫外线杀菌灯,是消毒载客车厢循环空气,防止SARS等呼吸道传染病车厢内空气飞沫传播的可行方案。空调装置的送风量、消毒效果和紫外线灯的数量、布置之间的关系及安全保障措施还应通过试验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早期以神经系统的改变为主,往往以末梢神经炎的形态出现。调查证明,肢端麻木和感觉异常的主诉较多,尤其手麻、手痛、手冷感、手无力等局部症状出现较早,并且与振动性白指共同成为局部振动病的主要症候群。因此,末梢神经机能(指端感觉)检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产中尘毒物质的危害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严重问题。尘毒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尘肺、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进行呼吸器官的防护是安全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呼吸器的正确选择、使用妥当是防护成败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呼吸器的选用基准,分别从缺氧、毒物性状、性质及其危害性、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尘毒作业分级等方面逐一细述,以便在生产中或发生紧急事故时,迅速、准确地选用呼吸器。  相似文献   

19.
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无臭或略带葱头气味的油状液体,是制药、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常用的甲基化原料。本品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工业毒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法帝国主义曾用为军用毒气,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中毒,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本品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痫、流泪、口干、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本文将一例轻度急性中毒后,持续性声音嘶哑摘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1月7日,指导司机、司机、付司机3人,在乘务途中用内燃机循环冷却水煮面条,加入一些紫菜和白菜,而挂面、紫菜和白菜都比较新鲜,食后3小时发生中毒。 1987年8月24日,又有司机1名、付司机2名,在乘务途中就餐时,饮用了该循环冷却水,每人约300~500ml,服后2.5小时出现中毒症状。临床表现:6例均有恶心、呕吐、头疼、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