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是目前海军舰艇应用最为广泛的导弹发射系统。本文分析了垂直发射系统的优点,对现役垂直发射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型垂直发射系统的研制状况。  相似文献   

2.
美国“莫里莱.贝”号(CG53)导弹巡洋舰垂直发射系统的舰上冲击试验已于1987年5-6月进行。炸药分别在左舷和右舷爆炸,远离炸药侧的垂直发射系统大多数部位的垂直响应大于炸药侧的垂直响应,所有试验中都记录到这种现象。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CG53舰上进行冲击试验时所观测到的这咱垂直发射系统蔽侧效应。本文拟定的方法和提出的假设适用于未来垂直发射系统冲击响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Mk41和Mk48垂直发射系统以及以色列“巴拉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结构和装备情况,描述了各种垂直发射型导弹(包括舰空和舰舰导弹)的发射原理以及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4.
海洋军事力量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发展舰载导弹发射系统。其中垂直发射系统由于具有安全系数高、节约空间、效率高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海洋环境、船舶及发射系统自身的影响造成的发射角度偏差问题,采用典型的遗传优化算法,通过对多个参数进行设置,得到最优的遗传算法配置,降低了导弹垂直发射的偏差角,提高了发射精度。  相似文献   

5.
1980年,SA-N-6防空导弹系统随“基洛夫”级巡洋舰首舰“基洛夫”号正式进入苏联海军服役。SA-N-6舰空导弹系统的服役.首开舰载防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系统之先河.在舰载导弹发射技术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同随后装备部队的美国MK41等垂直发射系统相比.SA—N—6的垂直发射系统却逊色不少,特别是其采用的俗称“大左轮”的大型环形转动弹舱(每发射一发弹都需要转动一下).最为遭人诟病。通常的看法是.这个转轮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发射系统的发射速度。据此.也有人对中国新型驱逐舰采用的转轮型垂直发射装置颇有微辞。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有关单位展出了国产032型试验潜艇的模型,第一次公开了中国潜射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表明中国潜射巡航导弹发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潜射巡航导弹由最初的水面发射到水下运载器、再到现在的垂直发射,有力地提高了海军潜艇的攻击能力,并为未来发展大直径多弹垂直发射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巡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8年,英国首先往护卫舰上以垂直发射方式成功地发射了一枚“海狼”舰空导弹。但这种垂直发射技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1980年,原苏联在“基洛夫”号巡洋舰上率先装备了SA-N-6舰对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之后,美国的Mk4l、以色列的“巴拉克”-1、英国的“海狼”、北约的Mk48、欧洲导弹财团的“席尔瓦”垂直发射系统等纷纷装舰。  相似文献   

8.
据《国际海军》报道 ,美国诺罗斯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最近成功地进行了限制性发射试验。据有关人士宣称 ,这是新型垂直发射系统研制工作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发射演示试验在该公司的圣约瑟试验场进行。试验用模拟导弹弹体装有“标准”导弹SM- 2Block -Ⅲ型火箭发动机。试验中 ,曾使火箭发动机点火后保持在原位不动 ,以便模拟并评估发射系统在导弹迟发火情况下的工作可靠性。该公司发言人称 ,试验成功地阻止了火箭发动机的废气在发射装置中起火并危及相邻垂直发射隔舱中的导弹 ,且无任何燃气漏泄迹象。这表明 ,…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俄等国的舰用防空导弹及其发射装置,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文章最后又着重讨论了垂直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10.
国外飞航导弹发射系统发展概况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舰载和潜载飞航导弹发射系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水面舰艇倾斜/垂直发射、潜艇水下发射飞航导弹有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某型发射装置水平减震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有限元技术建立某型发射装置水平减震系统的仿真模型,用非线性弹性单元模拟适配器,按弹体和发射筒结构参数建立仿真模型,输人多个频率下的半正弦波冲击,构成一系列冲击计算工况,分析了弹体经减震系统缓冲隔振后的加速度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导弹发射架在采取隐真示假措施后被识别的概率难以评判,针对精确打击的特点"发现就意味着摧毁",用导弹发射架的被毁伤概率替代被识别概率。在分析目标采取隐真示假措施后被识别概率的基础上,计算了单个导弹发射架和多个导弹发射架两种情况下被识别的概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燃气流公共排导是当今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最为常用的一种燃气排导模式,同心简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垂直发射技术。从结构特性人手,对两种类型发射装置的多项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同心筒技术在燃气排导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采用公共排导技术的发射装置在备弹量、适装性等指标卜占优。两种技术各有特点,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以及不同的装舰对象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14.
某型导弹发射装置伺服系统的滑模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装置的伺服系统中,对系统的动态品质要求很高,传统的PID控制往往难以满足要求。以某型导弹发射装置的伺服系统为模型,设计了滑模控制器。通过与传统的PID控制器仿真对比,可以看出应用滑模控制器使伺服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完善的参数指标体系对于维修性评估验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舰载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的使用环境和结构特点,在分析维修性定性要求的基础上,依据确立的参数选择原则,进行了维修性定量参数的选择,并对定量指标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分析总结了维修性指标评估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戈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3):140-142,158
为了在导弹发射的强烈冲击振动和高温环境下得出导弹在发射导轨上的运动规律,介绍了采用光电探测、数字存储测试(黑匣子)技术结合基于VC平台下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获取导弹在发射筒中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数据,实现了导弹发射试验中轨上运动参数的精确测量,保证了导弹内弹道分析的试验数据需要。  相似文献   

17.
横向流对潜艇垂直发射导弹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导弹运动方程及求解运动方程,研究了艇速、适配器刚度和导弹垂向运动速度等发射条件对潜载垂直发射导弹在横向流作用下的受力和出筒运动参数的影响,提出了减小横向流对导弹影响的途径,对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设计与试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潜载垂直发射装置的冲击降载问题,利用响应面法与优化技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发射装置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法采样,通过Ansys workbench平台进行发射装置抗冲击性能分析,构建发射装置受冲击结构载荷和总质量的响应面,研究结构参数对发射装置综合性能的灵敏度;再运用多目标驱动算法对发射装置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其最优解集,最终实现其抗冲击性能提高14.9%,发射装置整体质量降低2.1%.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性,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适配器方案发射的潜空导弹,建立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横向动力学模型和出筒过程载荷计算方法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潜空导弹垂直发射出筒过程中,航速、适配器刚度等发射条件对适配器的受载情况及压缩量的影响,对潜空导弹及其它战术导弹水下垂直发射以及适配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船体结构在垂直发射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导弹发射冲击动力响应分析的一般原理和冲击动力响应分析的方法。以某舰为例,确定了导弹垂直发射的有关工况,计算了导弹发射舱附近环境结构的冲击动力响应,其结果为导弹发射舱环境结构的强度与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