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智能铁路系统线路通过能力分析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智能铁路系统速度联控行车制线路通过能力的确定问题。针对速度联控行车制条件下路网客货列车运行图的特点,通过对复杂的实际路网进行化简和网络重构,建立路网能力分析运行图模拟铺画模型,并给出路网运行图的计算机模拟铺画法,从而为分析评价智能铁路系统速度联控行车制线路通过能力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线路换碴施工规模庞大,施工时需要较长时间中断行车和限制速度运行。而夜间进行大型施工,因照明条件差,行车和人身安全系数低。但随着铁路运输高速度、高密度的发展要求,利用夜间进行线路大型施工是减少对行车影响和保证施工封锁时间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平面曲线设计是地铁线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影响行车安全、旅客舒适度等行车指标,而且影响行车速度、运营时间等运营技术指标,以及工程投资、运营支出等经济指标。文章从曲线长度、线路长度、行车速度、曲线超高、钢轨磨耗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平面曲线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客货共线运行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标准的制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修订中,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提高到160 km/h,客货共线运行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半径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竖曲线及变坡点的设置条件。最小坡段长度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5.
翟深 《铁道知识》2004,(5):46-46
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亦即远期高速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或称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它不仪决定线路和桥隧等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等活动设备的标准,而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速铁路的建设投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四大干线的技术条件,论证了提速客货列车的牵引质量,运行速度、行车密度间的合理匹配。同时,提出了京广、京沪、京哈、陇海四大干线客货列车具体匹配方案及线路客货输运能力最大作为剖别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车速度的提高和行车密度的加大对列车的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概述了有关制动性能改进的研究课题,并着重介绍了以提高原有线路行车速度为目的,围绕增大制动粘着力,采用防滑和轨道制动装置等课题所进行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山区客运专线难以完全避免的桥与桥、桥与隧、隧与隧之间短路基问题,运用车辆与线路耦合作用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桥隧间短路基不同路基长度、不同路基参数对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并在遂渝线200km/h速度综合试验段进行了相关的动力学响应测试,初步掌握了桥隧间短路基的动力学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路基设计参数建议。  相似文献   

9.
铁路提速后行车速度大幅提高,行车密度增大,运输与施工的矛盾突出.利用天窗铺设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是既有线改造新尝试,对施工中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条件进行介绍,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及缓和曲线长度确定的分析,就线路平面设计中(尤其在既有线改建和增建二线时)如何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合理选配最小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长度,以达到节省工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速铁路轮轨系统尚应深入研究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铁路轮轨系统技术是确保列车高速行驶安全的关键。轮轨系统技术条件的影响因素 ;最高行车速度、运输组织、机车车辆和线路结构等重大问题应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日、德等国高速铁路情况 ,提出设计运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供立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当线路的平纵断面、设备条件、行车组织方法一定时,半自动闭塞区段线路最大输送能力主要受货物列车牵引总重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根据各型机车牵引特性,牵引总重和运行速度相互影响,牵引总重增加,列车运行速度自然降低.通过引入机车单位时间吨公里概念即机车的纯生产率,确定了限制区间最有利的牵引总重和运行速度,使区段线路输送能力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市域铁路是解决市域范围交通需求的有效途径。介绍温州轨道交通发展模式,车辆、限界设计、行车组织、车站建筑、桥梁结构、轨道工程、供电系统、信号体系、通信技术等市域铁路关键技术;从运输能力、线路条件、设备技术条件和投资效应等角度,分析市域铁路与中等城市的适应性。温州市域铁路是一种新模式,采取城轨运行模式,集合国铁乘坐舒适度和地铁的便捷性,具有行车速度高、运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中有近80%线路的实际旅行速度低于设计旅行速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从旅行速度设计流程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旅行速度的成因,以及在各阶段中影响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平均站间距、限速曲线段数量、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开关门时间等。以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为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各类影响旅行速度的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其对旅行速度的影响程度与主次关系。结果表明,按影响程度排序,5个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平均站间距、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列车门与站台门的自动化程度、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和限速曲线段数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旅行速度优化策略:(1)在线路设计阶段,线路应尽量使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与行车速度相匹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与平均站间距相匹配;采用全自动驾驶线路可以大幅度减少司机人为工作量,以有效降低停站时间中的司机操作时间。(2)在线路运营阶段,应将司机作业标准化,缩小实际停站时间与设计停站时间之间的差距,以提升线路旅行速度的综合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铁18号线是通往远郊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传统行车组织模式会导致远郊出行时间超过通勤时限要求,因而需要研究既能吸引客流又能提供旅行速度的行车组织方案。从成都地铁18号线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2种行车组织模式的应对方案,即快慢车模式(服务相同线路不同出行目标的需求)和跨线运营模式(服务不同线路相同出行目标的需求),以构建一线多功能的快线系统,实现线网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还提出了跨线运营的主要技术要求、行车组织模式的概念,以及应对功能复杂、客流需求差异化的行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动力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广珠城际铁路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利用车辆动力学软件ADAMS/Rail建立高速列车和轨道模型,针对广珠城际铁路具有代表性平纵断面设计参数的一段线路,计算了CRH2型动车组在16 km长的线路上运行时的动力响应,并与现行车辆动力学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平纵断面设计参数条件下,CRH2型动车组以200 km/h的速度运行时的所有动力学指标均为优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有足够保障,设计参数合理,满足设计及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客货共线运行铁路线路平面缓和曲线设计标准的制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修订中,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提高到160 km/h,客货共线运行铁路线路平面设计中缓和曲线线型和缓和曲线标准的确定原则、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缓和曲线长度的选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针对某海外高速铁路线路设计及方案研究需求,为从行车动力性能角度评估及优化线路方案,从而为线路方案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线路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对线路方案进行评估比选,并探讨适用于线路方案动力学性能评估的指标和方法。研究结论:(1)线路方案的优化在考虑工程经济性的同时需考虑行车动力性能的优化;(2)线路平纵断面参数匹配合理、减少平面曲线及增大曲线半径能有效提高行车动力性能,尤其是增大最小曲线半径,行车动力性能改善明显;(3) Sperling平稳性指标和UIC 513评价方法未能完全涵盖线形引起的低频振动,难以区分线路比选方案在舒适性方面差异性,车体加速度和行车安全性指标频次统计可反映不同线路条件下车辆动力学响应的强弱程度,适用于不同线路方案行车动力性能评估及比选;(4)本文提出的线路方案动力学评估和比选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类似项目。  相似文献   

19.
行车许可是指在规定线路范围内,包含的列车可行驶距离、运行的速度等信息。行车许可是列车安全行驶的重要凭证。根据列车速度、加速度、制动系数等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列车速度信息的列车行车许可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铁路曲线上轮轨磨耗影响参数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SIMPACK虚拟样机技术,从线路设计及养护维修的角度出发,对铁路曲线上车辆速度、轨底坡、曲线超高及钢轨涂油对轮轨磨耗的影响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为降低轮轨磨耗及保证行车安全,车辆速度以比线路条件决定的最高行车速度略低为宜;曲线超高过低或过高均会增大轮轨磨耗,由于小半径曲线上设置的超高一般偏大,故而适当降低小半径曲线的超高对于降低轮轨磨耗是有利的;轨底坡的适当增大可使得轮轨磨耗有一定降低,但效果不明显,且轨底坡过大会加剧轮轨磨耗;对钢轨进行适当的涂油可有效降低轮轨磨耗,但应进行严格控制,涂油太多对于降低轮轨磨耗反而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