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蓉 《时代汽车》2022,(1):70-71
路桥工程行业在提高我国国民经济上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基建的快速发展,对道路和桥梁高技能人才需求剧增,为满足我国的基建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的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建设,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对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构建展开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瑞雪 《专用汽车》2023,(5):98-100
探讨了如何打造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从职业岗位、专业技能以及个人素养出发,并分析了工业机器人行业人才需求方向;从技术、资金、师资、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选择“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解决课程设置、技术应用、校企合作以及教师能力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为相关院校提供发展路径,旨在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这就促进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需要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改革完善,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也能推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高职院校课程的改革完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索一个符合上海汽车工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发展的模式。从上海汽车工业的需求和发展出发,首先对照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不足;然后从人才库建设、网络论坛、薪水等方面提出上海汽车工业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是由合作企业和职业学校在国家法律制度保障下,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体系。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多年来为德国社会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工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开展了借鉴"双元制"模式的试点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质量的汽车维修技能人才紧缺,因此,行业内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被列入了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之中。汽车维修行业有动手能力强、技术替换发展快的特点,只是依靠学校自我的发展,达不到社会对汽修人才的需求。文章通过对企业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从前期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教材的编制,培训的过程和培训师的准备和其它硬件设备的准备,到找到解决汽修专业人才的培训难点和困难,为未来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技能人才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领头雁”,然而近几年高技能人才的离职行为逐步呈现具体性、持续性和扩散性等特点。以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为例展开研究,在理性认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关注群体需求,从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社会认可等维度进行分析,从安全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等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以有效缓解高技能人才的离职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形式下,如何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有效对学生实施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思考和实践。根据办学40余年的经验与实践,并结合当今社会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高技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并从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地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革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技能型人才的强劲需求。大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是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校企一体化育人,被认定为工业社会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目前,国务院、教育部等六部委、教育部都颁布了相关文件,现代学徒制正在试点与推进。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推进和落实中碰到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看法、思考和解决办法,为更好的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落实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加大技术骨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人员专业素质一要拓宽人才培训渠道。采取外送求学、集中教学、岗位学等方法,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在外送求学上,主要是有计划地挑选一批专业骨干到工厂和院校学习,为部队培训一批小教员和技术尖子;在集中教学上,要注重立足自身、紧贴实际,每年组织各类集训,为技术骨干创造机会坐下来学、沉进去钻,使他们在互相交流中提升技能;在岗位促学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类职业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职业教育以培养相应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各行业提供大批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方面职业教育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与企业要求的学生?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提供社会技术技能培训服务的重任。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发展、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技工院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急需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汽车产业和汽车服务产业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本文从推进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实践和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端发展、优化人才结构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要大力探索教学改革,消除课程内容和岗位工作相脱节、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两张皮"的现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核,做到"岗课赛证"相互融通。"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时要结合工作岗位需求,以适应岗位工作为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物流管理行业亟需高技能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结合物流市场发展的诉求,服务社会经济的需求。探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从区域服务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设立物流业师徒制培训机制,构建技术信息化下的高职物流管理技能人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重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装备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 一要立足岗位所需选才。实践证明,培养一名适应新装备保障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1~2年的时间,而且要求培训对象必须有一定专业基础。因此一定要根据岗位的需要,在关键时节把苗子选准、选好。比如,在征兵时,把部队需要的有技术特长的适龄合格青年征集入伍;  相似文献   

1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汽车售后服务接待课程与岗位对接的方式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和人才的需要和诉求,直接推动和促进了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与社会、企业互动,直接或间接推进了经济发展。公办职业院校学校作为国家的一个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学生塑造人格,技能培养和就业缓冲区的功用。作为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实施,学校承担的社会服务的功能尤为重要。为社会在职人员培训既能够为社会在职人士实现"充电"--自我提升;同时也为学校创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常年维持在高位,如何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是相关职业院校的共同课题。通过分析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并结合本专业建设经验,总结出依托"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双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融合力,实施"基地共创、学生共培、师资共建、研训共享、文化共融"的"五共"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董伟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182-185
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是职业院校建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随着河南省首张纯电动"牌照"落户三门峡,三门峡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相关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强劲需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还存在主动对接汽车支柱产业不足,汽车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地方职业院校应立足区域产业的转型发展,建立"岗位主导·项目带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汽车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从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规格紧贴行业、推进校企对接、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力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行校企"双主体"育人等方面入手,培养工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助力工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应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