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舰船隐身技术逐步发展到指标分配阶段,桅杆作为全舰雷达散射截面的重要焦点已逐渐受到高度重视,研究人员已把桅杆作为独立部件进行研究。通过应用RCS分析软件,全面分析了隐身桅杆RCS测量过程中角度、频率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了隐身桅杆角度间隔、目标电尺寸和RCS平均值相对误差三者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给出了隐身桅杆RCS测量频率表。 相似文献
2.
3.
4.
综合隐身桅杆中的EM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将来的水面战舰上,传统的桅杆模式将被先进的封闭式综合隐身桅杆所取代.这种先进桅杆是诸多传感器的集合体,因此会引发一些新的EMC/EMI问题.针对综合隐身桅杆的特点,从EMC观点对可能出现的EMI现象和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提出了一些干扰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8.
9.
在舰船设计过程中,其雷达隐身性能是一项重要的设计指标。本文针对舰船雷达截面散射RCS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舰船雷达隐身的优化设计,基于遗传算法可以得到舰船外形的设计变量组合,通过变量迭代和寻优,实现舰船的RCS优化设计,提高其隐身性能。相对于传统的舰船隐身设计方法,本文所提方法采用了多目标优化理论,隐身设计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对舰船RCS基本统计量进行归类和分析,以桁架式和封闭式桅杆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快速多极子方法,对其在各种极化组合下的单站RCS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桅杆的RCS随雷达波入射姿态角有较多的起伏,且幅值较大,RCS序列密度峰值偏向低于平均值方向.封闭式桅杆比桁架式桅杆的整体的隐身效果更好,但在当舰船处于最不利角度时封闭式桅杆的隐身效果并不一定占优.RCS分布在不同极化方式下均存在差异,在进行桅杆隐身设计或分类识别时应不建议考评单个极化方式,但可忽略交叉极化工况. 相似文献
14.
15.
国外非声探潜与隐身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艇的非声特征包括潜艇自身的磁场特征、光学特征、雷达特征和红外特征,以及潜艇运动在周围水体中留下的"痕迹"——尾迹特征。论文从直接探测潜艇自身物理场特征和间接探测潜艇尾迹特征两个方面,对潜艇的非声特征和非声探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非声探测技术的对潜艇的威胁,展望了非声隐身技术措施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对箔条云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多采用经验公式,难以满足混装箔条弹RCS的精确计算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散射特性的混装箔条云RCS精确计算方法。结合单根箔条的散射特性和姿态特性,对不同极化条件下单根箔条和箔条云的RCS进行精细化求解,为箔条弹的配比和RCS计算提供了模型基础。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满足混装箔条云RCS的精确计算,为精确研究箔条干扰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激光与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与红外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外激光与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了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激光与红外隐身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几种激光与红外隐身技术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了激光与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