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集料的粒径和级配对骨架密实型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研究26.5~53mm大粒径碎石的骨架结构性能,选用回弹模量和破碎率两个指标分别评价大粒径碎石骨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将26.5~31.5mm、31.5~37.5mm和37.5~53mm三档大粒径碎石集料按单粒径、两粒径和三粒径掺配成不同级配,通过振动击实法成型试件并测试其回弹模量和破碎率。试验结果表明:单粒径级配下,试件的回弹模量随粒径增大而提高;两粒径级配下,两档集料含量接近时,试件的回弹模量较高;三粒径级配下,当材料组分改变时,试件的回弹模量变化较小且略高于单粒径级配试件和两粒径级配试件。 破碎率试验中,单粒径级配下,碎石粒径增大会稍稍加剧骨架的破碎程度;两粒径和三粒径级配下,各级配试件的破碎率接近且小于单粒径级配试件,且三粒径级配试件的破碎率变化幅度最小。因此,在制备骨架密实型路面基层材料时,推荐以多粒径级配或较大粒径的碎石集料形成骨架。  相似文献   

2.
齐洪  石瑜  杨昊  姜博 《北方交通》2008,(5):59-61
级配碎石基层可有效地减缓路面的反射裂缝,同时有利于路面结构排水,从而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通过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对级配碎石基层的材料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嵌挤骨架型级配碎石基层的材料要求、级配设计方法、级配范围及抗压回弹模量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存在回弹模量小及永久变形大,容易导致面层的网裂和过大的车辙。从解决二者的缺陷入手,提出采用微粘结级配碎石作为路面的基层。由于微粘结级配碎石添加了少量的结合料,能提高纯级配碎石的模量、提高级配碎石的施工和易性、减少路面反射裂缝及半刚性基层所不具备良好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4.
选取四种不掺结合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混合料,分别对其进行回弹模量、CBR、直剪、劈裂强度等试验,比较不同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情况,引入贝雷法的级配骨架性判定方法对上述四种级配混合料的骨架形成情况进行评价,并作为最终推介不掺结合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冷再生集料级配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目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普遍采用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易出现收缩裂缝的问题,首先根据贝雷法和主骨料空隙填充法确定了一种间断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设计方法,然后通过振动成型试件强度试验进行级配调整,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回弹模量试验,确定了间断级配水稳填充大粒径碎石基层材料的配合比为G7、G10、XG3规格集料质量占比为55%、18%、27%,水泥剂量4.5%,含水率5.5%,7 d抗压强度为5 MPa, 90 d抗压回弹模量为1 700 MPa。  相似文献   

6.
通过级配碎石室内动三轴力学性能试验,分析研究级配碎石的动力特性,获取级配碎石近似的回弹模量值,对在云南高海拔地区合理取用级配碎石回弹模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研究三种级配下水泥改性之后级配碎石的回弹特性,分析体应力、偏应力及级配类型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采用正交分析方法,讨论了沥青稳定基层厚度、级配碎石基层厚度及土基模量等关键结构参数对路表回弹弯沉、沥青层层底拉应力2个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基模量对于路表回弹弯沉的影响最为显著;当沥青层厚度在25 cm以内时,增加沥青层厚度可以减小沥青层底拉应力,延长沥青路面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
王峰 《交通标准化》2017,3(2):61-67
为研究淮北水洗煤矸石替代集料用于水泥稳定基层的可行性,首先检测了原材料的基本性 能,初步排除了其内部含有有害化学成分的可能。然后通过不同水泥剂量的7d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水泥剂量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段基层指标要求,确定了配合比方案。 试验发现,单纯增加水泥剂量无法有效提升强度指标。为此参照规范级配掺入普通集料进行了级配调整,并选用韩村水洗煤矸石细料替代普通煤矸石。试验结果表明,调整后级配能满足干线 公路基层材料指标要求。检测试验段的压实度、回弹弯沉,并取芯评估,认为水洗煤矸石可替代普通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经成本比较,底基层试验段节省约60%的材料费,基层试验段节省约40%的材料费。研究认为,淮北水洗煤矸石的原材料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能初步符合替代基层集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级配碎石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级配碎石力学机理,通过室内振动法成型的试件,研究了压实度K、含水量W、空隙率V和级配等因素对级配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实度的提高、试件内部含水量的降低,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压实度在97%~99%之间,压实度每提高1%,级配碎石抗压强度提高12%~44%、回弹模量提高17%~20%;与最佳含水量眠。的试件相比,当W=0.5Wopt时,级配碎石抗压强度提高28%,回弹模量提高11%-14%,CBR提高9%;当W=0%时,级配碎石抗压强度提高95%,回弹模量提高23%~26%,CBR提高14%.在此基础上,提出级配碎石的最佳级配范围.该研究成果可供级配碎石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级配碎石基层材料及最佳级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平 《交通标准化》2005,(11):82-85
级配碎石基层是柔性基层的一种,在国外有着广泛的应用。级配碎石基层应用过程中较为关键的问题是要保证其材料质量和级配,并采用合适的压实工艺。  相似文献   

12.
二灰碎石配合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克服以二灰稳定粒料材料作为基层材料的不足,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成为道路工程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选择不同二灰含量,不同集料级配类型组成9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干、温缩试验,系统分析了结合料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和养生龄期等因素对二灰稳定粒料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基层强度和收缩性能两方面要求的二灰稳定粒料材料组成与推荐级配.  相似文献   

13.
如何克服以二灰稳定粒料材料作为基层材料的不足,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成为道路工程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选择不同二灰含量,不同集料级配类型组成9种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料,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干、温缩试验,系统分析了结合料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和养生龄期等因素对二灰稳定粒料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强度特性及收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基层强度和收缩性能两方面要求的二灰稳定粒料材料组成与推荐级配.  相似文献   

14.
高强度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二灰剂量、不同集料级配类型、不同龄期的二灰稳定碎石,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系统分析结合料剂量、集料级配类型和养生龄期等因素对二灰稳定粒料强度特性的影响,获得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设计适应黄土地区的高强度抗裂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提供实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宁省康平地区砂石短缺的现状,利用当地的天然碎石土,使用水泥与土壤固化剂对其进行综合稳定,并用级配碎石进行改良,经室内试验与实际工程论证,稳定碎石土可作为当地低等级公路的优良底基层材料。基于康平当地试验路段的实际情况,运用稳定碎石土做底基层材料,通过路面结构的设计与计算,确定在不同交通量、不同土基回弹模量范围时,三级公路沥青路面底基层的适宜厚度,并结合实际工况,给出康平地区碎石土底基层沥青路面的推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柔性基层为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级配碎石基层与沥青面层的模量值差别相对于半刚性基层减小,能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的发生,行车舒适性增强。但与半刚性基层相比,级配碎石基层弹性模量比半刚性基层弹性模量小,抗压强度下降,良好的级配类型对于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至关重要。对比半刚性基层和级配碎石基层的特性,提出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强度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级配碎石利用其嵌挤作用,具有相当好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的排水功能。原材料质量、最佳混合料级配、混合料均匀摊铺和碾压密实是级配碎石基层控制的关键。结合级配碎石在G104观音机场至睢宁段路面底基层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以及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前后台控制等施工工艺,为级配碎石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压实度及含水量条件下的级配碎石进行动回弹模量测定,然后分析压实度、含水量及应力条件对材料动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含水量而言,压实度对模量的影响不大。对级配碎石动回弹模量的拟合回表明NCHRP1-28A模型比修正模型和修正Uzan模型更符合材料自身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中级配碎石上基层受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中级配碎石上基层的受力特性,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级配碎石三向应力的最大值一般发生在级配碎石层顶面或底面的轮胎中心或轮隙中心位置,级配碎石在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中并不是三向应力越大使用效果越好,而是水平应力大,竖向应力小级配碎石的非线性才能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引言国内外关于级配碎石基层的应用表明,合理的级配碎石级配、原材料严格的技术要求、以及规范合理的施工工艺控制是保证级配碎石稳定性和强度的关键。集料的级配类型、集料的技术指标对级配碎石的稳定性和强度影响很大,级配碎石基层是否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集料的技术指标、洁净程度和配比。在我国关于级配碎石的应用,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级配碎石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