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双华 《航海》2005,(5):43-44
耶鲁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有毒化学物质TBT可能会造成海洋哺乳动物听力损失,进而可导致鲸、海豚等撞击船只或上岸搁浅。  相似文献   

2.
鲸是鱼吗?     
常出海的同志有时在海面上会看到庞在的鲸。它象鱼一样在水里穿梭自如,有着鱼一样的身体,有鳍样的前肢和后肢,背部中央也有一鳍。那末,能不能说鲸就是鱼呢?其实,根据鲸的特征它,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如果将鲸仔细检查一下,不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航海》1997,(3):22-25
鲸类所以被称之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各位读者看了下面的形象比喻,那一定会说:“非它莫属!”。最大的鲸其身躯有四辆汽车那么大。你爬到它的背上可以直接进入一幢楼房的二楼。它的舌头和一头成年的大象一样重,它的骨架重达二十多吨,肉重五十多吨,脂肪重二十多吨,各部分重量加在一起有一百三十多吨。如果把它放在天平的一靖。那么在另一端必须放上三十六头大象或放二千五百个人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这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的巨大形象。  相似文献   

4.
《航海》2006,(3):22-22
日本东京展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背美鲸全身骨骼标本,该标本全长17.1米,重3.3吨。这头背美鲸标本是1961年8月在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海域捕获的,重67.2吨,推断年龄为50~60岁的雄性。被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收藏。背美鲸属于鲸目背美鲸科的哺乳  相似文献   

5.
蓝鲸一家顺着海岸往东游去,很有规律地潜入浮出。突然,靠近海岸一边的雌鲸飕地转到右边,由于动作过急而与身边的幼鲸撞了个满怀,甚至撞倒了正在继续前进的丈夫。雄鲸似乎也意识到雌鲸转向的原因,也立刻朝左边转去,夫妇俩带着孩子急匆匆地往别处游去。此时,海上并没有出现帆船,海岸上也空无一物,为什么蓝鲸要突然转向呢?原来是周围的海豹本来在水中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6.
徐双华 《航海》2003,(5):13-13
最近,加那利群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的米歇尔·安德烈研制出一种新的防止鲸与船舶相撞系统,特别是帮助在热点海区行驶的船舶避开鲸。这种防撞系统采用了一种被称为“环境噪声成像”的声纳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即使鲸不  相似文献   

7.
海潮 《中国船检》2007,(5):84-86
七鲸集体自杀 2004年3月8日早上7时许.浙江平阳县南鹿镇马祖岙村36岁的党支部书记杨志选独自一人划着小渔船,在离村子三百多米处的一个叫大沙滩的海域里捕鱼。突然,他看到从远海处快速游过来了几个动物。直到他们游近时.杨志选才看清原来是鲸。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有关鲸的凶猛和对人的袭击有着种种神奇的传闻。被称之为海上最大动物的鲸,很长时期内给人们心里蒙上了一层神秘可怕的阴影。最初,人类是驾驭简陋不堪的小舟捕获这种动物的,后来,随着特制的捕鲸船的出现,对鲸进行残酷捕杀的时代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分娩 人类孕育新生命的过程是十月怀胎,而同样作为热血哺乳动物的巨鲸其妊娠期却需要十二个月,也就是它们今年的交尾日期就是来年雌鲸的生产日期。雌鲸之所以需要怀孕十二个月,恐怕跟它们的身体特别巨大有关。每当雌鲸怀孕足月临盆之际,夫妻双双便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等待宝宝的降临。 一对蓝鲸从南极来到南纬45°的海域,它们用硕大无比的水锤般的深灰色背脊划破起伏的波浪,庞大的躯体尤如两只三  相似文献   

10.
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在海上进行疏浚作业时,波浪要素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保证安全施工。为了确定防波堤修建后掩护区的波浪条件是否满足天鲸号的施工要求,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某集装箱码头工程在不同节点时防波堤掩护区的波浪条件,对天鲸号挖泥船适应能力进行分析,并给出如果不满足施工要求时防波堤需延伸的长度。结果表明:波浪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很好地为挖泥船海上安全作业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多起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哺乳动物——鲸自杀事件,几乎每年鲸都会成群结队大批地在各处海滩上搁浅丧生,它们是遭到无形敌人的袭击,抑或是悲观厌世?这类问题引起各国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大家见仁见智,议论纷纭,莫衷一是。长江口附近,自古以来也常有鲸类回游,其中“自杀”  相似文献   

12.
驼背鲸鳍的前缘突出部有利于鳍上的升力提升.提出了一种模仿驼背鲸前鳍的减摇鳍,这种鳍型的前缘有正弦形的突出部.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模仿驼背鲸前鳍的新型鳍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场计算,并与相同几何尺寸的标准NACA0015减摇鳍所测得的水池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了前缘有圆形突出部设计的新型减摇鳍在相同条件下能提供更多的升力.对升力的增加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8日,亚洲首艘全电力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7轮顺利完成试挖调试,在11月20日,正式进驻2017—2018年度广州港出海航道南段(F点以北)维护工程施工,以饮如长鲸吸百川之势上演首航作业"处子秀"。据了解,经历长鲸7轮监造组"高标准、严要求"的把关,该轮疏浚系统及挖泥设备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其"自动寻迹系统"自动追踪预设航线,使船舶在吹泥时定位更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5,(3):26-26
前不久,科学家对一些具有4000万年历史的化石研究后发现,河马其实是鲸的近亲。  相似文献   

15.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6):418-418
<正>2009年12月3日,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融资建造的13280m3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6"顺利下水。该船挖深达45m,是国内挖深最大的疏浚船舶之一。"长鲸6"为双桨、双耙、双机复合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由  相似文献   

16.
徐双华 《航海》2005,(3):26-27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在研究了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之后认为,它们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浮上海面的过程过快造成的。这一研究揭开了科学家长期无法解释的鲸和海豚集体“自杀”现象之谜。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9月8日,由中国船级社(CCS)广州分社检验的6000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11"轮,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举行了隆重地交船仪式。"长鲸11"轮是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为长江航道局建造的第2艘6000方深水航道维护疏浚耙吸式挖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长江航道武汉工程局负责管理营运。该船总长122米,型宽24.80米,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国内首先启动研发的新型大型耙吸挖泥船“长鲸2”号的研发设计过程、主要性能参数以及设计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潜艇和水面舰船为了在海洋航行中发现、检测、跟踪和识别目标,已广泛地采用了声纳系统,这是一种在海洋介质中,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信号来完成定向、定位作用的水声仪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所属长鲸6轮,通过振动检测技术对疏浚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并利用振动检测技术对设备振动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得出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了重大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对其日常维护与船机管理提出意见。该技术为长鲸6等挖泥船的疏浚设备故障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保证了其完成生产任务的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