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如何确保汽车被动安全,即在汽车碰撞之后如何减少乘员损伤,一直是汽车安全专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汽车安全专家也越来越关注汽车主动安全, 即如何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汽车安全不能简单寄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07,(32):15-15
美国TRW汽车集团正在致力于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系统的开发。截止到目前,在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的侧面碰撞试验中获得五星标准的约100辆车中,有四分之一配备了TRW生产的侧气囊和帘幕式安全气囊系统。TRW负责乘员安全系统的副总裁Doug Campbell表示,所有TRW安全气囊的设计都与其座椅安全带设计相结合,目的是制定一套一体化的安全方案,帮助将乘员约束在特定位置,接受安全气囊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汽车安全防护装置——气囊系统已研制成功。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驾驶员,使其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了NCAP     
《公路与汽运》2006,(5):4-4
2006年2月12日,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安全评估系统——新车评估体系(NCAPCHINA)在国内诞生。该体系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联合推出。据悉,2006年“新车评估体系”的汽车碰撞测试,将着重于1.6~2.0L的中型汽车。将抽取新近上市的车辆,在高速行驶状况下进行碰撞试验,然后由有关专家测量汽车安全性能以及对乘车人员造成的伤害,并向社会公布透明和公正的实验结果。“新车评估体系”将为中国汽车行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安全评估体系,并支持中国汽车行业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安全技术的开发方面,被动安全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碰撞中所释放出的;中击力。但被动安全系统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进一步降低事故对车辆和乘客以及行人的伤害方面也几乎达到极限,很难有更多的建树。由此,汽车工程师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主动安全技术的开发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汽车一体化安全定义与组成,阐述了碰撞预警技术其通用的系统构架以及碰撞预警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汽车一体化安全把汽车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主、被动安全措施的最佳效用,其代表技术是汽车碰撞预警安全,该技术已成为汽车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目前,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震系统、乘客系绊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限动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私车消费兴起,汽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块,被动安全在碰撞发生时起到保护作用,而主动安全系统则事先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的发展,汽车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主动安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丰田国王的“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作为新一代汽车雷达的代表。更是展示出了其毫米波雷达的绝对优势。侧前方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共有三个毫米波雷达(全车共有四个毫米波雷达),除了原来用于检测前方车辆的毫米波雷达之外,还在保险杆的左右侧安装了侧前方用毫米波雷达,从而扩大了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报》2006,(4):106-109
几乎每个人都担心车的安全性。但对于一个跨国汽车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各个国家是不相同的。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在车辆安全性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随着这种车型纷纷提供最高级别的碰撞保护,这家汽车公司开始对影响买主安全感的其他因素进行关注。该公司对一系列与车辆安全相关的预防性措施,包括主动安全系统和呼救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家标准委向媒体透露,我国将于近期出台9项有关汽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动态侧面碰撞与被“追尾”乘用车的燃油系统防泄漏和防火性能首次写进强制性国家标准,填补了“被动安全”空白。笔者以为,这9项有关汽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将揭开我国未来几年步入“汽车安全革命新时代”的大幕。  相似文献   

12.
《轿车情报》2003,(4):82-83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安全气囊己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垂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青 《汽车工程》2006,28(11):965-971
SAE2006国际年会于2006年4月3日-6日在美国底特律举行。大会的基本情况及有关动力系统的研究进展在文献中已有介绍。2006年关于汽车安全技术的议题,包括汽车结构耐碰撞性设计、生物力学、乘员约束系统和行人碰撞保护等,共有27个分会场、353篇论文(表1),涉及该领域里几乎所有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09,(2):142-142
2008年12月26日.沃尔沃汽车公司再次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经过10年的不断研究,推出了新一代预防式安全技术:带全力自动刹车、行人探测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和带排队辅助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这些创新技术犹如给汽车装上了“眼睛”和“大脑”,可帮助沃尔沃朝着设计不会碰撞的汽车的远景目标大步迈进。沃尔沃到2020年的目标是:沃尔沃汽车可以完全避免车内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5.
奔驰汽车公司(Mercedes-Benz)为未来小客车开发一种新颖的安全保护系统,进一步减少乘员被伤害的风险。这项安装在汽车产品上首次在国际汽车展上亮相的预识别安全系统(Pre-Safe-System)能事先识别即将发生的碰撞,并在碰撞发生之前就已经启动专门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16.
被动安全系统在现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ECU直接控制着气囊起爆时间。本文通过介绍一款某公司被动安全系统ECU主要功能,在被动安全系统ECU开发过程中必要验证试验来描述ECU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7.
白灵 《汽车与配件》2012,(51):38-39
主动安全系统是近年来汽车安全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中国首个在自主品牌上实现量产的主动安全系统,德尔福开创了主动安全系统产品在自主品牌汽车上应用的先河,标志着主动安全产品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上快速发展的开端。在红旗H7上实现量产的德尔福主动安全系统包括:全速范围的自适应巡航系统ACC,前向碰撞  相似文献   

18.
江涛 《汽车杂志》2014,(7):304-316
上期“Q&A”专题中,我们探讨了汽车碰撞试验的起源及发展,对比了几种主流的新车碰撞安全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但很多人对汽车的碰撞安全仍存在不少疑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汽车安全系统的领先供应商——美国TRW汽车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TRW)近期发布了创新型侧面碰撞解决方案,可根据乘员身高和碰撞严重程度等碰撞变量调整乘员保护级别。  相似文献   

20.
丰田凯美瑞轿车预防碰撞安全系统(Pre-Crash Safety System)可在汽车发生碰撞之前收缩前座椅安全带的松弛部分,并使制动控制系统进入制动辅助等待状态,以降低对驾驶员和前排乘客造成的伤害。这套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中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距离控制ECU,用来判定与车辆的前方障碍物或前方车辆发生的碰撞是否不可避免,其根据相对车速或者接近某一物体的速度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