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若鹏  吴佩刚 《公路》1995,(11):32-35
讨论高强泵送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的影响因素,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混凝土强度经验公式,采取滞后掺加泵送剂工艺,可显著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对因运输延误等特殊情况引起的坍落度损失过大,采用少量泵送剂后掺工艺是有效的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淮安三线船闸主体工程中闸首地板大体积泵送混凝土的设计试配及应用效果,说明掺加一定量的高效减水剂、活性掺合料可满足泵送要求,并对克服混凝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泵送混凝土浇筑方量大、输送距离长、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以思南乌江三桥主梁C55泵送混凝土施工为例,分析和阐述采用"双掺"法配制大流动泵送混凝土时,在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和关键技术,以提高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武汉长江二桥大体积基础混凝土,塔柱泵送混凝土和斜拉桥主梁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及为确保全桥混凝土施工质量所采取的非预应力混凝土掺用粉煤灰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牟龙  于方  熊建波  邓春林 《隧道建设》2020,40(6):793-799
超高强泵送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还存在配合比设计尚无相应规范参考、配制过程大多依靠经验、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为满足工程采用超高强泵送混凝土的要求,阐明关键配合比参数对超高强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系统研究水泥品种、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和碎石种类等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配制出满足工程要求的C100超高强泵送混凝土。研究结果表明: 配制C100超高强泵送混凝土,水泥品种和碎石种类是2个关键参数,宜选用P·Ⅱ52.5水泥和母岩强度高的碎石; 在本试验条件下,胶凝材料用量宜为640 kg/m3,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宜选用含硅灰的掺合料体系),水胶比宜为0.20。  相似文献   

6.
涂正红 《交通科技》2007,(2):99-101
通过试验对C60泵送混凝土进行研究,采用粉煤灰、矿渣作为C60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材料组分,依靠水泥、高效减水剂、粉煤灰、矿渣粉各组分的流动特性和强度特性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复合效应,较好地解决了低水灰比与大流动性之间的矛盾。经过试验对比,证实采用“三掺”技术更能有效地发挥各掺合料的效应,配制出高性能的C60泵送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马长明 《公路》1995,(6):38-40
主桥箱梁采用高标号泵送混凝土,为适应施工要求,对水泥、骨料和外掺挤进行了选择和配合比试验,最终选定的配 合比使用效果良好,混凝土3天龄期强度可达45MPa。  相似文献   

8.
钢管混凝土拱桥管芯混凝土泵送顶升浇灌(压注)法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哈同公路牡丹江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管芯混凝土的泵送顶升浇藻法施工工艺及要点和采用“双掺”技术途径,使用普通水泥与地产砂石材料和不发迹混凝土的常规施工工艺条件,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宋伏春 《公路》1997,(12):36-42
针对番禺大桥主塔承台、横梁混凝土施工中面临的大体积、早强、高强、超缓凝泵送混凝土等一连串相互矛盾的问题,通过大量试验,应用正交设计和双掺技术,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采用“外保内散”的养护措施,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高塔墩混凝土泵送施工困难、混凝土易开裂等问题,对比同时掺加粉煤灰和微珠降黏改性材料制备易泵送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结果发现,掺加粉煤灰和微珠降黏改性材料的混凝土,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还具有黏度低、可泵性好、绝热温升低、混凝土开裂性低、强度稳定、耐久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下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易产生裂缝、渗水现象,采用粉煤灰、膨胀剂、缓凝高效减水剂"三掺"技术,优化配合比设计,配制自密实混凝土,有效控制裂缝,以达到自防水目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复合外掺剂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流动性,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满足地下工程结构自防水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刘跃清 《北京公路》1997,(3):7-10,17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经过对泵送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反复实验选择混凝土配比设计,选配分析,泵送实验实测分析获得了泵送实验实测分析,获得了满足泵送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实现了高桥面现浇连续板梁高扬程,长距离的泵送混凝土工艺。  相似文献   

13.
通过ICAR流变仪、分层度测试仪和多功能力学试验机,研究了微珠黏度改性剂、复合黏度改性剂及其掺量对混凝土塑性黏度、屈服应力、分层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微珠黏度改性剂和复合黏度改性剂对大流态新拌混凝土流变特性及匀质性的影响规律,并指出了适量掺入的优点及超量掺入的缺点,最后,结合北京市某工程泵送混凝土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可泵送、塑性黏度及分层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掺入微珠黏度改性剂或复合黏度改性剂均能显著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塑性黏度和屈服应力,且随着它们掺量的增加,屈服应力、塑性黏度及分层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规律;同掺量下微珠黏度改性剂对混凝土拌和物浆体匀质性的破坏力大于复合黏度改性剂,即分层度大,然而降黏效果相反;当黏度改性剂掺量小于30%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均大于空白样,但掺量大于30%时,28 d抗压强度均小于空白样。工程应用表明,长距离或高层泵送混凝土,并不是塑性黏度越低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理范围,这个范围使得混凝土拌和物是一个触变性的匀质的黏性混合物,根据应用统计分析,可采用塑性黏度与分层度的交集表示混凝土可泵区间,其表达式为:[(0,塑性黏度)∩(0,分层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超高层建筑使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泵送时的损失问题,通过第一阶段的配合比设计以及现场施工情况的反馈,经过多次优化原材料性能和调整掺配比例,重新拌制出只掺加粉煤灰类矿物掺合料的C50高性能混凝土。经检测,该成品混凝土的流动性、扩展度、含气量、压力泌水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东虎门大桥施工中泵送混凝土的工程实例,简述了混凝土泵的选型,使用及泵送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讨论了混凝土质量对泵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对建筑施工中泵送与非泵送混凝土法进行对比后,提出了采用射流技术改进泵送混凝土工艺的新方法,并简要叙述了这种方法的施工程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泵送混凝土施工这一技术,从泵送混凝土的相关知识、泵送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步骤、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3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刘昌国  张书良 《桥梁建设》2012,42(Z1):90-93
为保证高强度混凝土长距离输送的和易性和可泵性,以白马大桥(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背景,从原材料的选择和控制,配合比的选配,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泵送等环节对长距离、高压、高强泵送混凝土进行设计和施工.在配合比设计时增加外掺料,采用三级配的碎石,使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和选择高压混凝土输送泵,从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上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可以使混凝土的和易性(保证无泌水、无泌浆、无沉淀抓底现象)、可泵性、凝结时间、强度及耐久性均满足气候、施工技术条件及混凝土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泵送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工程实际,全面分析引起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0,(2)
针对C55泵送混凝土技术难点和要求,进行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掺合料掺量及砂率等因素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关键参数、加以优选,并在盘阳河PC刚构桥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