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研究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基本阻力,结合线路坡度等数据,得出动车组惰行速度计算模型。运用Matlab仿真计算,研究高速铁路动车组降弓惰性滑行距离,判断动车组惰行通过故障供电小单元的可行性,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应急处置、现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高铁动车组长距离降弓惰行的应急方案,通过在高铁整个供电臂内组织动车组降弓惰行通过的试验,结合运行中的实际案例,验证了高铁上实施长距离降弓惰行通过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应急处置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电气化铁路中,当担负将电能传输给机车用电的接触网发生故障暂时无法恢复功能时,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列车降弓惰行通过故障区段是惯用的应急对策。本文系统阐述接触网故障时列车降弓惰行的原理、条件和实施,对日常应用中一些容易造成列车停在故障区段的细节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4.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是向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安全可靠供电的特殊输电线路,一旦发生故障跳闸停电,将直接影响正常的运输生产秩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故障跳闸是接触网运行状态不良的直接体现,快速判断与查找接触网跳闸原因,对消除设备隐患、指导故障处理、迅速恢复供电与行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几起典型且易发的接触网故障跳闸案例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牵引供电从业人员能够从中得到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介绍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轨道交通中性段供电切换方式,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参考国内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电分相技术,对重庆铜梁试验线中性段供电切换方案的主要技术条件、设置位置、过中性段切换方案、接触网方案等进行研究,提出在线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双流制列车通过接触网中性段的供电切换建议采用不停车、不降弓的车上切换方式,当列车通过中性段的惰行速度小于160km/h时,建议采用器件式中性段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定位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吸上电流比法、电抗法、上下行电流比法、横联线电流比法。实践证明,上述既有接触网故障定位方法在某些地段接触网故障定位中存在不足,造成故障应急抢修时抢修人员快速查找故障点困难,从而延误故障抢通时间。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电流行波测量技术实现接触网故障定位方法,可弥补既有接触网故障定位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高速列车自动驾驶(ATO)控制策略优化时简化线路参数、列车牵引计算采用单质点模型等问题,将列车通过牵引供电分相区断电惰行纳入运行工况,建立动车组多质点模型。在满足列车运行图固定运行时间条件下,以能耗、准点性、停车准确性及舒适性为指标建立高速列车ATO控制策略优化模型。利用磷虾群(KH)算法对高速列车ATO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以兰新高速铁路某区间线路数据为例,仿真测试表明KH算法可以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获得较粒子群算法更优的ATO控制策略,且列车过分相区断电惰行会对优化结果产生影响,验证了所提算法在优化高速列车ATO控制策略中的优越性及将列车过分相区断电惰行纳入运行工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刚性接触网由于其各方面的优良表现,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铁地下段线路广泛应用。而一旦刚性接触网发生塌网事故,将严重影响行车效率。创新优化刚性接触网故障抢修流程及行车组织,使用手扳葫芦将故障接触网拉起后固定或将故障接触网切除,再组织列车惰行通过故障区域,能有效提高故障发生后的处理效率,减小故障对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铁路牵引供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大多基于阻抗计算原理,受线路参数影响较大,采用行波测距原理可避免这一问题。因此,基于非接触式行波定位原理设计了一套牵引供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非接触式电场传感器,通过测量接触网下方的电场反推接触网故障电压,具有频带宽、非接触式测量和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采用基于模极大值的小波方法对故障波形进行分析,实现牵引网的故障定位,此外还分析了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数对故障定位精度的影响。以朔黄铁路朔西线供电线路短路试验为例,通过非接触式故障定位系统测量得到的试验波形,按牵引接触网的电气工况计算暂态行波波速,最终得到测量误差在500 m以内,验证了非接触式故障定位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关键设备,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行安全。为了在运营动车组上装备一套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对接触网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控,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着手,引入非接触式的图像处理、机器视觉以及红外测温关键技术,完成装置的系统设计,同时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验证装置的性能。试验和现场的实际应用反馈表明,装置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同时装置对接触网的检测结果能够为接触网检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因供电接触网故障造成列车停电。当动车组发生停电故障后,容易因车厢内高温、缺氧等因素造成现场混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文中分析了既有动车组应急供电中在存在着电池容量不足的问题,介绍了动车组应急自牵引系统的构成及其优势,最后对3种应急自牵引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比3种技术方案,得到从目前工程实现角度,方案3更加适合;从技术积累角度,方案1和方案2更加适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速铁路动车组降弓惰性滑行距离,在已知初速度和线路LKJ数据情况下,通过计算列车基本阻力及坡道和隧道附加阻力,得到动车组每通过1m后的末速度,研究动车组惰行通过整个供电单元的可行性,为现场组织动车组降弓通过整个供电单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个别事故案例,探讨了接触网多根支柱折断事故的抢修方案,分别从抢修方案的制定、抢修的原则、无网区的设置、接触网最低高度及惰行距离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直供、AT供电和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接触网阻抗以及测量阻抗的比较,分析客运专线接触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需要保护的范围,并结合上海铁路局客运专线牵引供电专业的运行实践,探索接触网阻抗变化规律,寻求接触网馈线保护的整定方法来提高其保护装置的性能。当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一旦出现故障,馈线保护装置能够迅速将故障设备与供电系统隔开,避免扩大故障范围。  相似文献   

15.
对牵引变电所管辖的供电臂接触网故障测距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复线直接供电运行方式下,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装置基于电抗法原理的接触网故障测距存在误差大的问题。研究改进馈线保护装置硬件和故障测距方法,并通过短路试验证明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接触网的供电设计及动车组的牵引系统结构,对我国高铁动车组的车顶电压互感器爆裂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得到主要故障原因为:目前使用的25 kV电压互感器未能满足我国高铁牵引接触网电源污染的设防要求。针对故障原因提出,将直流偏磁电压设防值从1 500 V提高到2 500 V,进而提高电压互感器抗直流偏磁的能力。采取的具体技术手段为:在电压互感器铁心磁路上切出部分气隙,使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在发生直流偏磁时转变成铁心电抗器运行,把一次电流限制在安全运行水平。根据试验验证结果,改进后的电压互感器能满足2 500 V直流偏磁电压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某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铁路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性能、运营动车组受电弓静态压力和弓网燃弧性能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对比不同运营速度下弓网燃弧次数、弓网动态接触力,接触网动态抬升量、接触网零部件承受的载荷和滑板磨耗变化规律,对接触线磨耗进行分析,预测了接触线寿命,最后对接触网零部件进行试验台试验,检验了零部件使用寿命。通过以上试验和研究,比较充分地掌握了动车组350 km/h运营速度下接触网设备服役性能,为接触网设备养护维修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兰新高速铁路运行过程中网压波动的情况,通过跟踪试验动车组及变电所网压监测情况,结合国网电力公司对兰新高铁外部电网采取的供电方式,系统性研究高速铁路接触网网压波动的原因,对类似高速铁路接触网网压波动的应对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接触网进行理论分析,按照实际运营中可能发生的接触网故障类型开展短路试验,收集牵引供电系统试验数据,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比较来研判牵引供电系统的保护装置配置及故障测距参数选取的合理性,探索提高牵引供电系统保护可靠性及故障测距精度的途径,为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安全及接触网故障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支线接触网故障智能切除装置能够可靠地切除接触网线路正常的负荷电流和故障情况下的短路电流,在不影响正线供电的情况下可以将故障支线从正线接触网上瞬间切除,消除故障对正线的影响。装置能实时监测支线接触网运行状况,有效地提高支线接触网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