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型陆上沉井具有下沉深度深、平面尺寸大、封底混凝土方量多等特点,为了有效保证封底施工质量,确保封底效果,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沉井封底施工时,通过对竖向分层封底、回填砂封堵分区隔墙封底、混凝土封堵分区隔墙封底3种工艺的对比,选择了较为合适的混凝土封堵分区隔墙封底方案。该方案首层沿分区隔墙浇筑封底混凝土,将分区隔墙与基底间空隙封堵,形成可靠挡墙使沉井形成四大一小5个分区,之后逐区域浇筑封底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减少了现场操作流程,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时间短,经验收沉井封底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尺寸为69.0 m×58.0 m×52.8 m,置于密实卵砾石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沉井共分11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采用打设砂桩和换填砂土复合地基加固法加固地基.在加固地基上现场拼装钢壳沉井节段,浇注第1节沉井混凝土.11节沉井分4次接高下沉,首次下沉采取水力吸泥机取土、降排水下沉,其余3次下沉采取空气吸泥机取土、不排水下沉.沉井下沉就位后按照4个分区的顺序逐区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施工监测表明,沉井下沉姿态、偏差均控制在规范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3.
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3号桥塔墩采用平面尺寸为65m×35m的圆端形设置式沉井基础。在沉井施工中,基坑采用钻爆法整层水下爆破成型;采用2艘抓斗挖泥船进行水下清渣;采用船载多波束和侧扫声纳法进行水下测量;采用重型锚碇系统及沉井调平系统进行沉井精确定位;采取抛填袋装碎石的方式进行沉井外壁防护;沉井分2次灌注水下封底混凝土,第1次全断面封底,第2次采用逐个井孔、逐舱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灌注;沉井盖板混凝土分2次浇筑成型,从盖板四周向中间分层、分段浇筑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上海公路》2013,(3):I0003-I0004
近日,浙江省交通设计院申请的“一种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取得了发明专利证书。本发明属于土建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具有深厚覆盖层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1)打入钢管桩,利用钢桁架将钢管桩连成整体;在钢桁架上设置千斤顶。(2)将沉井的底节的钢壳浮运到钢管桩外侧,组装成整体,通过吊杆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浇筑沉井混凝土。(3)利用千斤顶控制沉井下沉;下沉到设计标高后拆除钢桁架,利用沉井做工作平台,振动下沉钢管桩至预制高度。(4)浇筑沉井封底混凝土;架设沉井顶板并对沉井底部土层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5.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桥北锚碇采用重力式沉井基础。锚碇区地质土层松软,地基承载力差,为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沉井拼装及接高浇筑要求,避免沉井下沉初期出现突沉现象,采用吹填砂施工、砂桩挤密加固、换填砂垫层及铺设素混凝土垫块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通过多种地基处理工艺相结合,至钢壳沉井隔舱混凝土浇筑完成,沉井累计均匀下沉101mm,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6.
海口世纪大桥主墩沉井施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口世纪大桥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北部海甸河入海口处,其主桥为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钢壳与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沉井结构,重点阐述了该桥主墩沉井基础的钢壳加工、钢壳整体吊装就位,钢筋混凝土沉井的接高及下沉技术,以及沉井水下混凝土封底技术。  相似文献   

7.
滕家斌 《世界桥梁》2012,40(5):37-40
琅岐闽江大桥4号墩承台采用单壁钢吊箱围堰施工,围堰顺桥向宽30.34m,横桥向宽48.4m。该钢围堰施工首先拼装围堰底板系统、侧板系统、围堰下放系统、围堰悬挂系统及围堰内支撑系统,然后利用下放装置将围堰整体下放至设计标高,再利用围堰悬挂装置将围堰悬挂固定牢固,由潜水员将护筒周边封堵密封后,浇筑围堰封底混凝土,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围堰内抽水清基,浇筑垫层混凝土,形成干燥的承台施工作业环境,待承台施工完成后将围堰侧板和内支撑拆除。施工结果表明:该围堰施工速度快、围堰封底效果好、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仲义正 《公路》1993,(4):30-31
1 前言无底钢套箱作为桥梁水下基础施工围堰的一种型式,因其工艺简单,下沉到位水下混凝土封底后阻水效果较好而被广泛采用。如果施工时套箱内清淤不彻底,水下混凝土封底时则会产生夹泥现象,一经抽水往往由于堰外水位  相似文献   

9.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 700m的双层钢桁梁悬索桥,该桥2号墩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高50m,其中上部2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28m为钢壳混凝土结构(分为2节,高度分别为23m和5m,总重约4 850t)。23m高的底节钢沉井在工厂加工后,采用气囊法下水,下水时将下河托架和助浮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利用气囊调整钢沉井角度,以实现钢沉井主动转向;采取在钢沉井底部设置纵、横梁及底托板,封闭12个井孔的助浮措施,以减小沉井浮运吃水深度。底节钢沉井采用以顶推为主、帮拖为辅的方式浮运至墩位处抛锚,采用无导向船重锚定位系统定位;定位后接高余下5m高的钢沉井,接高后注水下沉钢沉井,并浇筑钢壳混凝土,将钢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完成钢沉井施工。  相似文献   

10.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12+392+2×1 120+392+112) m三塔钢桁梁斜拉桥,Z4号墩承台为矩形倒圆角结构,平面尺寸89.2 m×54.7 m,高10 m。承台采用先平台后围堰方案施工,围堰为双壁钢套箱结构,平面尺寸93.6 m×59.1 m,高35 m,高度方向上分为4层(顶节为单壁,其余为双壁)。底节围堰采用分块制造、水中浮态连接的施工技术,解决了围堰在长江航道整体制造、运输的难题,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保证了围堰快速化施工。底节拼装后对称、分块接高第2节和第3节双壁钢套箱围堰,然后分区取土下沉,通过在围堰各分块上设置高精度空间姿态测量装置,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动态调整围堰分块后拼接角度及下沉过程中的姿态,保证了围堰顺利下沉到位。底隔舱和封底混凝土采用插管法分区、交替浇筑,并在底隔舱上增加横向支撑,解决了因底隔舱跨度较大,封底混凝土灌注时底隔舱和围堰侧板连接处受力较大的问题。围堰抽水后封底混凝土止水效果良好,已顺利完成承台浇筑施工。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虎门大桥辅航道防撞岛沉井的设计与施工,并对钢壳沉井的制作,锚碇系统,沉井下沉,井壁压浆,封底混凝土压浆的有关设计计算与施工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宜昌香溪河大桥主桥为(2×48+78+470+78+2×48)m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其4号桥塔墩采用18根3.0m钻孔桩基础,基础采用先钻孔平台、后圆形双壁钢套箱围堰(内径30.2m,外径33.2m)的方案施工。封底施工是钢围堰施工的关键工序,为了保证抽水后围堰能够承受水头差产生的巨大压力,必须从封底混凝土厚度设计及灌注施工方面保证封底质量。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钢围堰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封底混凝土受力计算,确定采用厚度为5.0m的C30水下混凝土封底。在4号桥塔墩钢围堰吸泥下沉至设计高程后,运用水下找平技术将围堰内河床标高找平至+139.0m,采用水下导管法、按照"由外向内、由中心向四周"的顺序灌注混凝土。围堰抽水期间的应力及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封底结构安全且无渗水现象。  相似文献   

13.
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为(140+336+140)m的三跨连续刚性梁柔性拱桥,该桥3号主墩采用36根2.5m钻孔桩基础、深埋式矩形承台,承台尺寸为55m×25m×6.5m。承台采用双壁钢围堰(尺寸为58.1m×28.1m,高20.6m)施工,钢围堰作为施工期间的挡水结构及承台混凝土浇筑的模板。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围堰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封底混凝土应力及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的握裹力计算,确定采用厚度为3.4m的C25混凝土封底。3号主墩钢围堰吸泥下沉至顶面高程+5.2m后,采用中心集料斗与罐车自卸封底相结合、多导管布置、从上游往下游推进的方式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封底混凝土完成后,未发现漏水,封底施工取得圆满成功。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针对封底混凝土质量和导管布置方案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基础沉井施工中,通过有效的科学研究及现场落实,利用换填层换填形状及工艺的改进,提高了换填基础的整体强度;利用合理的钢壳拼装顺序保证了大体积沉井的现场制作精度;利用降排水下沉、不排水下沉的有效组合保证了沉井的快速下沉;利用下沉定位、纠偏技术和监控技术解决了下沉过程中的精度问题;利用空气幕助沉工艺解决了终沉阶段下沉困难的问题;利用首次对分区隔墙封底技术保证了沉井基础的顺利封底;利用分组施工技术解决了填芯施工进度慢的问题;现将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5月10日,随着一声"拔球"命令的下达,混凝土倾注而下,芜湖长江公铁大桥3号桥塔墩基础开始封底施工(见图1)。该桥3号桥塔墩为国内首座设置式钢沉井基础,圆端型结构,平面尺寸65m×35m,高19.5m。沉井自2015年12月18日下水后,先后完成沉井溜放、围堰接高、注水下沉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地层沉井法施工注浆堵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城陵矶长江穿越隧道南岸竖井第四纪地层沉井施工过程中,在遇到砾砂、卵石层地层时下沉困难而无法达到基岩层,提前封底采取沉井底部注浆堵水进行土体改良加固,形成注浆止水帷幕,保证竖井向下安全开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1 092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沉井基础。该沉井首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9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方案施工。为及时掌握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的几何姿态及受力情况,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沉井几何姿态、沉井结构应力及沉井刃脚土压力进行自动化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沉井下沉控制。结果表明:下沉过程中沉井测点高差和倾斜度均在限值内,沉井挠度基本在20mm限值内,沉井几何姿态较好;沉井混凝土及钢结构测点的实测应力基本在限值范围内,沉井刃脚各测点的土压力均控制在1.20MPa限值内,沉井结构受力良好。  相似文献   

18.
深水嵌入式承台基础施工中,需将泥面开挖至封底混凝土以下并对基底进行清理,以保证封底混凝土的高度和浇筑质量。对于地质条件良好的硬质岩,存在开挖困难、水下作业工期长、质量控制难、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该文依托重庆嘉华轨道专用桥主墩承台施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实施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种深水硬质岩嵌入式承台无封底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采用开挖壁体基槽并浇筑基槽混凝土的方式取代大体积封底混凝土,达到为承台施工提供干作业环境的目的,可将承台范围内基坑开挖由水下作业转为干作业,缩短水下开挖作业工期,节约水下混凝土用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某综合管廊中沉井工程为例,对垫层厚度、下沉系数、接高稳定性、抗浮系数等内容进行了施工计算,并且分别对垫层铺设、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封底等沉井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是要强化沉井的施工计算,选择合理安全的方案;二是要注重施工过程控制,提前制定纠偏、突沉等情况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基础为超大陆上沉井,结构规模庞大,其平面规模为目前世界桥梁陆地沉井之首,详细介绍了沉井施工中的地基加固、钢壳拼装、出土下沉、沉井封底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