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2017,(8)
采用midas-gts数值计算软件对隧道工作井内墙施做顺序进行了模拟,从地连墙位移、斜撑内力等两个方面来探讨工作井内墙顺做及逆做的优越性,计算结果表明:内墙顺做时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大于《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表8.04规定的水平位移报警值(40~45mm),而内墙逆做时地连墙位移均小于报警值;内墙逆做及顺做两种情况下斜撑轴力及弯矩值相差较大,内墙顺做时最大轴力值是内墙逆做的3倍多,最大弯矩是内墙逆做的2倍多,内墙顺做时斜撑轴力及弯矩均过大,不利于结构截面尺寸及配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隧道内装饰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隧道边墙面反光率,减少墙面污染并利于清洁,也兼顾洞内美观,提高运营舒适性,对隧道内墙宜进行装饰、经过对装饰标准、衬砌结构、洞内照明、工程量大小以及材料性能、来源、经济性等因素的对比分析,成渝公路重庆段隧道的洞内装饰确定采用边墙钢砖和拱圈涂料装饰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高速公路声屏障与隧道壁进行清洗,满足行车安全与美观的需要,在对现有清洗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单刷与双刷可自由切换的多功能清洗机,并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对多功能清洗机单刷清洗隧道壁的最高位置、最大距离、最低位置,清洗声屏障背部的最低位置,以及双刷清洗声屏障的水平工况、最大距离工况、最近距离工况分别进行分析,研究清洗机的最大受力工况,为后期的强度校核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清洗机可以提高声屏障清洗的效率,换装单刷后还可以进行隧道壁清洗,实现一机多能的功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隧道清洗车的作业环境和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隧道清洗车的自动避障系统,控制系统选用C8051F310单片机,检测系统选用激光、超声波测距装置,采用C51语言编写系统程序,进行了系统设计、硬件选型、软件设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自动避障系统能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检测准确可靠,可以大大提高国产隧道清洗车的安全性和清洁效果,同时减轻作业负荷。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应用国际正迅速发展的高压水技术进行隧道清洗的创新思路及应用该技术设计隧道清洗车的设计原理和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6.
欧卫东 《公路》1994,(9):52-54
为了提高了隧道边墙面反光率,减少墙南污染并利于清洁,也兼顾洞内美观,提高运营舒适性,对隧道内墙宜进行装饰,经过对装饰标准,初砌结构,洞内照明,工程量大小以及材料性能,来源,经济性等因素的对比分析,成渝公路重庆段隧道的洞内装饰确定采用边墙钢砖和拱圈涂料装饰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台州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山多,河流多。目前已建成通车的有甬台温、台金二条高速公路,其中较长的隧道如猫狸岭隧道群整个控制区域长7970m,大溪岭隧道长4116m,雪岭隧道长3788m,苍岭隧道长7605m。台州如此密集的高速隧道和日益增长的车流量,对于高速隧道的安全管理就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其中隧道清洗的效率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6年,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将有力推动中国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华丽转身.为促进隧道工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了中国交通隧道建设现状、设计技术、勘测与超前预报技术、开挖及支护技术、绿色环保施工及运营技术、施工机械化与智能化、衬砌结构抗减震技术、运营保障设施、养护与运维技术以及典型隧道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市虹桥枢纽"一纵三横"快速道路最北面之"一横"——北翟路隧道已正式开建。这是2015年上海重大工程项目,将于2018年完工,启用后可极大缓解市区往返虹桥枢纽地区的交通压力。这条近2km长的隧道将首次采用全自然通风系统,成为沪上第一条"会呼吸的隧道"。就像人体需要排出二氧化碳才能维持机体健康运转一样,车来车往的隧道是否也能自然呼吸?据承建方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介绍,隧道将一改传统机械通风模式,首次采用全自然通风系统。设  相似文献   

11.
<正>各理事及相关单位: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将于2014年11月23—26H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年会将围绕"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及绿色隧道工程"主题,设"杭州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隧道建设关键问题专题研讨"、"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先进理  相似文献   

12.
远东大方YDTC0820多功能养护一体设备在一种底盘上可以换装多种功能附件,完成不同的养护作业,其作业时间涵盖一年四季,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如冬季可实现除雪撒盐、破冰扬雪,夏季可实现隧道清洗、护栏清洗、高压洒水、除草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技术发展迅速,未来隧道建设将向"更深、更长、更多、更复杂"的趋势发展。目前隧道工程全寿命周期安全保障主要集中于隧道安全管理及评价方面,对于隧道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技术方法的系统研究还不完善。针对此,借鉴煤矿巷道多年的建设及处治经验,对隧道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采取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及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出隧道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24"字方针,即"多源评价、超前探测、妥当处置、精细检测、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建立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体系,掌握隧道周边地质及建设情况,降低事故发生机率,提高灾后应急处治能力,保障隧道及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隧道行车视觉环境,实现内壁涂层亮化耐污对提升隧道运营安全与节能的促进作用,解决现有我国隧道品质提升缺乏内壁涂层技术选型依据的问题,开展基于隧道内壁污染机制和分布特点的涂层亮化耐污机制研究,并以接触角和反射率为主要指标,进行4种不同涂层材料的亮化耐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平整度条件下,材料接触角越接近超疏水接触角,耐污效果越好,并可使反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后期运营中具备较明显的易清洗优势,且清洗后的反射率与刚实施完成后的反射率接近,说明这类材料对提升公路隧道运营品质、降低运营成本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普遍存在的岩溶结晶阻塞排水系统问题。依托玉石高速公路长塘隧道,现场采集溶岩隧道排水管内岩溶结晶物和水样,采用可见光分度计、化学分析试验测得岩溶结晶物及水样的化学组分,开展岩溶隧道排水管道结垢过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岩溶结晶物形成的机理,分析不同流速、不同CO2分压对于排水管道结垢的影响,最后围绕岩溶结晶物的形成机理,研究制备岩溶结晶物的清洗剂及其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岩溶隧道排水流速增大、CO2分压减小,排水管产生的结晶堵塞物增多,流速从0.5 L/s增大到0.8 L/s,结垢量增加17.29%,CO2分压从4.5 bar减小到3 bar,结垢量增加16.89%;采用浓度为0.3%的甲酸试剂作为溶解清洗溶剂来清洗碳酸盐阻塞物。本研究可为隧道排水管结晶堵塞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会议背景: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将于2015年召开2年一次的全国公路隧道综合性学术交流大会,旨在对我国公路隧道近年来在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相互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隧道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为使本次会议开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隧道工程分会决定正式出版"201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其中优秀论文作者还将邀请在大会上做学术交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道路交通的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隧道交通也迅猛发展,随着公路隧道的大规模建设,隧道数量、交通流量、危险品运输量都日益增多,公路隧道内火灾的危险将会呈上升的趋势,而隧道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该文以降低隧道火灾风险为目的,通过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特点、危害及起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大连路隧道安全水平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达到"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隧道火灾预防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山岭隧道工程,日本安藤间、 M·SOFT、 system ware、山口大学和筑波大学联合开发了云端远程辅助系统,见图1。利用该系统,可以远程监控隧道内的情况,并在隧道开挖时将地质评价的时间减少一半。自2020年11月该系统开始被用于隧道工程,监理人员亲临现场的频率减少了一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远程辅助系统由"隧道全线可视化系统"和"开挖面地质信息获取系统"2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9.
<正>出刊背景2020世界隧道大会暨国际隧协(ITA)第46届年会将于2020年5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为展示我国近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及成就,《隧道建设(中英文)》每年出版1期英文特刊,带到世界隧道大会上宣传(发放给各成员国代表及相关与会专家),以配合"高铁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并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增强我国隧道技术的国际认可度和话语权,逐步推进我国成为隧道强国。回首2017、2018、2019年ITA-AITES世界隧道大会,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隧道建设(中英文)》出版了  相似文献   

20.
对隧道洞口"线形应一致"的不同理解,将在隧道洞口线形布设时产生重大影响。结合清连一级公路既有隧道洞口线形布设情况,通过交通事故调查、洞口线形安全性分析,提出正确理解"线形应一致"的看法。同时,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线形设计提出建议,作为清连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也可供其他新建工程或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