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地铁暗挖隧道的施工中,经常要借助明挖车站或明挖区间作为暗挖隧道的施工通道和提升口。为了加快进度,需要在明挖车站或明挖区间未施工二衬结构的情况下提前进洞。以北京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安贞门站区间从区间明挖段提前进暗挖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介绍进洞施工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提前进洞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节点工期。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线路全长24.65km,全部为地下线;连通中关村地区、奥运公园区和CBD商务中心区。全线共设22座车站、1座车辆段,其中岛式站台12座、侧式站台3座、双岛式站台1座、一岛一侧式站台1座、分离岛式站台5座;附属出入口82座、风亭(含区间)51座、安全疏散口29座、残疾人电梯间24座.站前广场72处、隔声屏障4处。主要采用挖、暗挖及明暗挖结合3种施工方法,其中全暗挖车站7座、全明挖车站8座、明暗挖结合车站7座。区间隧道分为23段,全长21km,采用明挖、暗挖及盾构法施工。开通时即有6座换乘站分别与13号线,奥运支线,5号线、机场线、1号线换乘,远期预留将达到14个换乘站。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春地铁6号线岱山公园站—飞跃广场站区间暗挖大断面群洞集中设置及相应施工2号竖井横通道"浅覆土、大跨度、多断面"施工难度大的特点,系统阐述"横通道桩+盖板+支撑盖挖顺做法及竖井桩+支撑明挖顺作法"竖井横通道暗挖进入正线群洞的施工技术,以期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汽车市场站—甬江北站明挖区间地下连续墙施工为背景,对地下连续墙在微承压水粉砂层采用3种不同方案进行成槽施工方案比选,最终选用在微承压水粉砂层进行降水成槽施工方案,并对地下连续墙在微承压水粉砂层中的降水成槽施工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沈阳地铁10号线东北大马路站暗挖段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暗挖施工方法一新构筑法。该施工方法通过引入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支护体系,在车站覆土及断面形式均与明(盖)挖车站相当的情况下实现暗挖施工,是对传统暗挖施工方法的重大改进。对该施工方法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计算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该施工方法可避免暗挖端厅车站的出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因避让"钉子户",广州地铁5号线文冲站不得不将原设计的明挖车站设计改为局部暗挖法下穿该"钉子户"。在设计方案变更过程中,存在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民房、左右线暗挖隧道之间的近距离施工影响、管廊与暗挖隧道的超小净距施工、站厅层的连接、周边环境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针对这些技术难题,通过计算分析、论证比较等,提出了有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法和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顺利实施,保护了周边环境,同时也确保了5号线的顺利开通。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位于营口路上,靖宇东路横穿延吉中路站而过,考虑靖宇东路的交通及靖宇东路上的地下管线施工期间要保持畅通,交叉段(36#—39#轴之间)采用盖挖法施工方案(见图1—1所示)。城市地下工程盖挖法施工方案主要有“盖挖全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和“临时便桥明挖法”三种。本文以我单位施工的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为例介绍不同单位、不同时期对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地铁2号线和8号线前门站换乘厅工程为背景,对换乘厅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及暗挖PBA法进行技术、经济、安全、工期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将换乘厅施工方法由明挖顺作法改为暗挖PBA法。施工方法优化后大幅节约了工期。  相似文献   

9.
以石家庄地铁某盾构区间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锚索,导致盾构机刀盘卡住无法脱困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盾构穿越地下锚索地段处理方案的比选研究,通过技术、经济及工期等全方位比选,确定采用明挖竖井清除缠绕刀盘的锚索;后续施工中暗挖隧道为锚索拔除提供作业面,并采用全回转套管跟进法拔除锚索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锚索阻碍盾构施工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受制于环境条件,有很多地铁车站局部采用单层暗挖段,与两端明挖部分连接形成端厅车站,单层大断面暗挖断面设计是工程中的难点。文章以北京地铁14号线朝阳公园站工程实例为背景,针对单层多跨暗挖断面形式,结合三联拱断面和平顶直墙矩形断面的优点,提出单层多跨拱顶直墙的暗挖方案,对该方案的施工方法、主要工程措施进行了重点阐述。车站现场施工实践表明,该方案对减小暗挖风险,控制地面沉降是有效的,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优化地铁工程穿越西安地裂缝段常规“竖井暗挖+盾构空推”施工方法,开展基于“先盾后扩”新型建造技术的扩挖方案研究。方法:依托西安地铁15号线府君庙村站—祝村站区间隧道穿越F9和F′9两条地裂缝带设防工程,进行新型建造技术试点应用。介绍了“先盾后扩”法的施工基本流程和设计要点,提出了6种设防段盾构扩挖方案,重点讨论了各方案可行性及优缺点,并综合施工便利性、地面沉降控制和结构受力特性给出了推荐方案。结果及结论:“先盾后扩”法省去了竖井和洞内端头土体加固工程量,确保了盾构作业连续性,解决了设防段地面作业条件受限的问题,不考虑盾构空推的扩挖断面也可大幅减小,进而降低了工程造价;设防段盾构扩挖时,横向及竖向支撑能改善扩挖隧道支护结构变形,但临时仰拱或横撑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在地层降水措施有保障的条件下设置的必要性不强;竖撑能明显改善扩挖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应予以保留;综合横向及竖向支撑切割断面引起的施工干扰问题,推荐“全断面+双竖撑法扩挖”为依托工程扩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浅埋地铁出入口通道大多是明挖施工,浅埋暗挖的出入口通道采用拱型断面也屡见不鲜,而矩形暗挖断面由于结构受力不太合理而很少采用,深圳地铁车公庙站的出入口通道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采用了矩形暗挖断面.本文就该形式的结构分析、支护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铁区间隧道穿越护城河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北京地铁区间隧道在上部河流不截流的情况下,采用辐射井井点降水辅助工艺,降低隧道开挖范围地下水位和水压,隧道内实施超前全断面帷幕注浆,对开挖地段进行注浆加固,并进一步止水,然后采用分台阶暗挖,及时锚喷支护,隧道安全穿越护城河。介绍施工中的主要方案和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钻孔咬合桩——地铁工程围护结构新型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就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会购区间隧道明挖段围护结构之钻孔咬合桩施工方案的比选 ,施工作业流程 ,施工关键技术 ,应用条件及经济、环保价值等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铜汤高速公路河坑隧道右线左侧沿隧道走向有一狭长水沟,长年流水,隧道拱顶高出原地面,被称为拱顶出露隧道,设计中对敞开明挖施工方案与暗挖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考虑工期和节省造价等因素,优先选择暗挖法。本文介绍了河坑隧道明洞暗挖施工工艺流程及各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详细说明了山体围岩加固、洞内开挖及支护和仰拱衬砌施工等施工工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六潜高速公路LY-06标工程康皮畈2号隧道施工YK54+845~YK54+886段时,其右线岳西端隧道出口段约73m的位置位于两山体之间的山洼冲积地段,为长年冲积形成的松散地表,含有浮土、碎碴、杂草,该隧道穿越该段地表较浅,为典型的浅埋松散地段。介绍在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穿越松散地段的情况下对明挖、半明半暗、暗挖等方案取舍的情况,并最终采用地表回填注浆加固、抗滑钢管桩、坡面钢管注浆加固、超前长管棚、自进式锚杆等综合处理措施成功穿越的暗挖方案。对隧道内的结构处理、施工掘进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江浦路站是典型的软土地层车站,其周边环境复杂、地层条件差、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提出了明挖顺作法、管幕+冻结暗挖、冻结暗挖等3种施工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比选,确定冻结暗挖法为最优方案。冻结暗挖法具有施工造价低、工期短、不占用道路等优点,但由于冻结体量大,地层冻胀量较大,会对地表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参考类似的冻结工程设计,并结合数值分析,提出采用全方位高压喷射方法,可有效控制地层冻胀量。  相似文献   

18.
地铁区间须设置铺轨基地,在暗挖区间相应的要设置下轨排竖井。下轨排竖井埋深大,断面也较大,中间不能设横撑,这些控制因素使下轨排竖井设计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广州地铁三号线体育西路站至珠江新城站区间的下轨排竖井设计和施工实践,介绍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的方案和相应的基坑围护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兰新二线西宁隧道DK192+120—DK193+528段浅埋下穿西宁城区的风险因素,并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制订了相应的处理方案。兰西高速公路改移或断道困难,隧道浅埋下穿兰西高速公路段宜采用暗挖法施工,给出了设计施工参数。浅埋下穿民房、楼房、市政道路等既有建筑物段有明挖条件,从施工安全、征地拆迁范围、环境保护、工程投资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暗挖、围护明挖和放坡明挖3种方案的优缺点,得出该段宜采用暗挖法施工。  相似文献   

20.
以长春地铁1号、2号线联络线暗挖隧道施工为背景,阐述环形非标准断面联络线隧道266.35 m范围内下穿游泳池施工风险及技术难点,经对“深孔注浆(WSS)+横向支撑”和“全断面注浆+拱部150°双排超前小导管+横向支撑”2种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联络线施工采取“全断面注浆+拱部150°双排前小导管+横向支撑”加固技术方案,该方案可有效、可靠地保障联络线隧道施工和游泳池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