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列车-桥梁视为一整体振动系统,采用随机振动分析方法,计算了列车常速通过时半穿式钢桁梁桥的横向振动特性。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列车准高速通过时对该桥横向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准高速通过时,该桥仍具有足够的横向刚度,且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并具有合格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的振动特性直接影响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为了分析不同线路条件和运行速度对高速列车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模型,并以德国高速轨道谱和我国干线轨道谱产生的轨道随机不平顺作为耦合系统的激励,通过Newmark数值积分和Matlab仿真,计算了高速车辆在高速线路和提速干线条件下车体、构架、轮对等车辆各部件和轨道部件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高速车辆各部件振动响应均显著增大;线路条件对高速列车轮对及轨道系统振动的影响较对车体系统振动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速列车—无砟轨道—桥梁系统运动的特点,建立了适合该问题动力学分析的新型车辆单元和轨道—桥梁单元,运用有限元方法和Lagrange方程,推导了两种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整个列车—轨道—桥梁系统被离散为车辆单元和轨道—桥梁单元,其中一节车辆离散成一个车辆单元,轨道—桥梁系统离散成四层梁单元。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计算对整个系统进行垂向振动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线上简支梁桥车桥共振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以单跨和等跨度边疆多跨简支梁桥为对象,探讨高速客车过桥时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中发现,在高速行车下,中小跨度简支梁桥有发生共振现象的可能性;对于按等跨度布置的多跨简支梁桥,在一定速度下又易造成列车的共振。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车-桥共振速度与桥梁设计参数和车辆系统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用车站桥结构动力学及车桥耦合振动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车桥振动理论的荷载列方法,以重庆跨座式轻轨袁家岗车站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轨列车过桥时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响应分析,着重研究了列车速度变化时对车站桥的挠度、乘客在站台、站厅和楼梯上的舒适度分析.车桥计算结果表明,该车站桥能够满足良好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机车—桁架桥梁耦合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轮对和钢轨之间弹性联接33个自由度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计算了列车荷载作用下某铁路双线钢桁桥的动力响应。采用空间梁单元建立了桁架桥的振动方程。根据随机振动理论计算了当列车过桥时,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的空间动力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表明,采用弹性联接横型比密贴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车站桥结构动力学及车桥耦合振动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车桥振动理论的荷载列方法,以重庆跨座式轻轨袁家岗车站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轨列车过桥时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响应分析,着重研究了列车速度变化时对车站桥的挠度、乘客在站台、站厅和楼梯上的舒适度分析.车桥计算结果表明,该车站桥能够满足良好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更深入全面了解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综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对车辆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总结了列车安全评价方法和动力学试验方法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基于轮轨间作用力,分析了轮轨磨耗对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概括了车-桥耦合模型、弓网系统以及列车空气动力模型在车辆系统动力学中的研究内容.分析结果表明:车...  相似文献   

9.
高速车辆与道岔空间耦合振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高速道岔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高速列车-道岔空间耦合振动理论,以道岔结构不平顺为激励,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道岔时的轮轨作用力、车辆和道岔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辙叉处轮轨冲击比转辙器处剧烈,轮轨力和车辆系统的加速度存在4个峰值;尖轨和心轨的振动加速度比基本轨大,而衰减比基本轨慢;间隔铁传递的垂向力大于枕上压力.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车-线-桥垂向耦合系统振动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速铁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由高速列车引起的线、桥振动问题越发突出.针对客运专线车-线-桥系统的特点,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车辆一无砟轨道-桥梁耦合模型.鉴于模型的复杂性,将该模型分为列车一无砟轨道系统和无砟轨道-桥梁系统两个子系统来研究,两个子系统通过轮轨相互作用力耦合.根据Hamilton原理,可推导出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