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快速路匝道与其主线合流区的交通流特征关系,选用南京长江大桥入口作为数据 采集点,观测其汇入路段的交通流,并对交通流速度、密度等宏观参数和换道次数、可接受间隙等微观特征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速度、密度、换道次数和可接受间隙之间存在非 线性相关性。基于此,构建了主线车道车速与密度、换道次数和可接受间隙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快速路匝道与主线合流区是快速路的主要瓶颈路段,结合宏观交通参数模型和微观间隙接受模型,阐述了快速路主线和匝道汇入车流的交通参数数学关系。实测数据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匝道与主线合流区的交通流特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基于车头时距分布的合流区段长度计算模型,并对合流模型中的车头时距分布公式的选用以及司机可接受的安全插车间隙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司机可接受的安全插车间隙设计出了不同的合流模型验证方案.用以验证合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插车间隙为3s时,道路的通行能力、司乘人员舒适度、车流、加速度以及车流稳态等方面均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设置对角匝道时须满足的交通量条件,分析了合流区主路外车道的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和分段积分法,建立了对角匝道驶入主路的适应交通量模型。然后考虑驶入对角匝道的右转交通量及其车头时距分布,利用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转车流的适应交通量模型,并得到了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车流的约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对角匝道设置的交通量条件与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加速车道长度、合流区外侧车道车头时距的区间分布状况、汇合车辆的临界间隙和随车时距以及驶入对角匝道的左右转交通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由于环形交叉口入口车辆直行和左转的绕行而避免了流线冲突,交织区存在着大量的分流、合流行为,车流运行特性复杂. 通过对环形交叉口交织区的摄像调查,测算并分析在该区域的合流与分流运行行为的速度分布、换道位置分布,合流车与环道上前后车的车头时距分布,以及可插间隙的利用等规律,研究发现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运行行为具有以下特性:外环道车速比内环道的车速大,合流车的车速最低;分流行为发生于合流行为之后;当可插间隙增大时,合流车速有增大的趋势;对于较小的可插间隙,通常后车时距大于前车时距;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当量车流的临界间隙小于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形交叉口入口车辆直行和左转的绕行而避免了流线冲突,交织区存在着大量的分流、合流行为,车流运行特性复杂. 通过对环形交叉口交织区的摄像调查,测算并分析在该区域的合流与分流运行行为的速度分布、换道位置分布,合流车与环道上前后车的车头时距分布,以及可插间隙的利用等规律,研究发现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运行行为具有以下特性:外环道车速比内环道的车速大,合流车的车速最低;分流行为发生于合流行为之后;当可插间隙增大时,合流车速有增大的趋势;对于较小的可插间隙,通常后车时距大于前车时距;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当量车流的临界间隙小于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  相似文献   

6.
高等级公路可接受间隙控制系统分析与构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我国机动车辆构成的实际情况,科析高等级公路立交地段车流特性、可接受间隙控制系统组成和动作情况,并对系统进行了抽象简化,构造了控制系统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能够得出高等级公路上不同交通需求条件下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模型适用性强,不但适用具有合流匝道入口控制,而且能用于单入口匝道控制系统分析,文中提出的系统评价指标反映实际,给出的分析示例说明了系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间隙接受理论分析了匝道车辆在高速公路合流区汇入主路的运行状态。基于主路车流车头时距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建立了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合流区的通行能力模型。模型表明它是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匝道车辆临界间隙、随车时距及加速车道长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经验模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合流区外测车道不同位置车头时距、交通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的通行能力,运用回归技术和统计方法,建立了主路外侧车道交通量的实测经验模型,总结出车头时距的实测经验分布为变阶数的Erlang分布。运用间隙接受理论分析了匝道车辆在高速公路合流区汇入主路的运行状态,最终建立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的通行能力模型,它是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匝道车辆临界间隙、随车时距及加速车道长度的函数。结果表明计算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的车辆折算系数(PCE)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基于上海市快速路实测数据,从匝道车辆汇入主线的过程分析出发,考虑各类车型车身长度、车辆性能和主线外侧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等因素对车辆汇入主线的影响,根据间隙接受理论和不同主线流量下各类车型的匝道汇入能力,建立了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折算系数模型,并给出了在充分加速汇入和停车汇入两种汇入模式下PCE的建议值。研究表明:PCE值与汇入模式和主线外侧车道流量有很大关系,其与主线外侧车道流量呈正相关性,在同等主线外侧车道流量下,充分加速模式较停车汇入模式的PCE值小;在计算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时不应对汇入车辆的PCE简单的取一定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美国HCM高速公路服务能力测算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合流区的服务水平进行合理评测,以期对合理制定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避免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合流区的瓶颈制约整条高速公路的运营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杨萍 《交通标准化》2012,(15):88-89
如果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处置软土地基的问题,后期就会造成路基出现不均匀性的沉陷,甚至路面会出现开裂,这样就会较大地影响到道路的性能和安全、稳定运输,相应地养护成本必然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综述公路主枢纽站场布局常规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基础设施分为站场、通道及出入口,且视这些设施整体为一个大联动机,研究系统整体的协调关系,充分考虑系统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道路网规划、对外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相符合的基本思想;并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最优布局的数学模型及其算法。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坐标系、直角坐标系3种地面点测量坐标系统的分析,得出高斯投影的最优化结论。并对在高等级公路测量中涉及的两种改正进行论述,避免较大误差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对重庆市收费公路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市收费公路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收费公路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探讨彩色防滑路面新技术及其在新疆地区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公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杭州市农村公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收集,对这些缺陷采取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农村公路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车头间距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我国混合车流作为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的基本构成,分析了混合车流车型跟驶序列组合的概率;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得到了车头时距阈值与速度关系、不同跟车序列最小车头间距、车头间距与随机度关系和车头间距与流量关系;并通过随机度参数将微观和宏观参数整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细致剖析了超载车辆对公路与桥梁产生的应力破坏  相似文献   

19.
公路面层的平整度综合反映了路基及各结构层的平整度,路面的平整度不好,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和道路的使用寿命。但是,在施工完成后,路面平整度很难再得到弥补和改善。鉴于此,结合新疆地区公路的实际情况探究改性沥青路面平整控制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AHP在公路主枢纽站场 总体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使我国公路网“三主一支持”的规划建设建立在易操作,可定量化的基础上,利用简便 实用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公路主枢纽站场总体布局方案比选模型,进而对定量、定性判断矩阵分 别提出了相应的分析构成方法,并给出了比选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应用实例。经实践证明,该方法 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