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3种级配方案,分别代表粗、中、细3种状况,根据室内试验确定最佳级配.对于最佳级配,分别在0.6~9.5 mm筛孔按中值偏差5%、6%、7%各取3个级配进行体积参数试验;在最佳级配不变的条件下,各自按0.5%的用油量变化,测定体积参数;研究级配波动和沥青用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现行规范推荐方法、SAC断级配设计方法设计了两种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然后采用析漏损失指标设计法对所设计的两种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了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并对最佳油石比下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了排水性能、抗永久变形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ATPB30相比,SACPB30排水性能稍差,但其水稳定性、抗永久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更优,采用SAC断级配设计方法设计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史建方  周卫峰 《公路》2006,(1):141-145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给出了很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对于特定工程,需要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和交通条件、原材料特性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本文对于特定原材料,以GTM为成型方式,在较大范围内对级配进行研究,寻求GTM成型方式下以路用性能最佳为判据,同时能够控制施工质量的较窄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京津高速公路东延工程橡胶沥青混合料面层(Asphalt Rubber Concrete,简称ARC)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间断级配的ARC 13混合料各项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ARC 13与普通AC 13、OGFC 13级配的对比分析,说明橡胶沥青混合料适宜采用间断级配,并列举一些工程实例,说明橡胶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断级配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橡胶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基于分形理论,对四种橡胶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进行评价,并通过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对其评价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形理论,可以对橡胶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进行优化;橡胶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质量分维值最佳为2.4左右。  相似文献   

6.
唐颖 《公路与汽运》2012,(6):102-106
通过对比国外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确定适合中国工程运用的级配范围,依托化新(化庄—新蔡)高速公路实体工程,设计出沥青稳定碎石的工程级配;通过矿料表面积与油膜厚度估算油石比,结合析漏试验,运用马歇尔试验稳定度、空隙率、毛体积密度确定最佳油石比,并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的水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新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结合汾(阳)-柳(林)高速公路汾阳至离石段沥青路面施工实践,对处于不同结构层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进行了设计,分析了矿料不同组分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沥青混凝土的工程级配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检测,得出汾柳高速公路上、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矿料的合理级配。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水损害,在路面结构中设置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提高排除进入路面结构内部自由水的能力.对比国外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确定适合我国工程运用的级配范围,依托化新高速公路实体工程,设计出沥青稳定碎石的工程级配.通过矿料表面积与油膜厚度估算油石比,结合析漏试验,运用马歇尔试验稳定度、空隙率、毛体积密度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针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层的水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完全满足路面内部结构排水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粉皎比和集料级配对开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力学性能和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限级配的力学性能随着粉胶比增大而增强,中值和下限级配的力学性能随着粉胶比增大先增强后减弱:在粉胶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值级配和下限级配沥青混合料形成骨架-空隙结构,上限级配的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从兼顾力学性能和透水功能的角度出发,粉胶比1:1的中值级配和粉胶比0.8:1的下限级配的OGFC为级配与粉胶比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0.
对石灰岩集料的经济型SMA沥青混合料开展矿料级配优化工作,首先根据逐级填充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确定粗集料最佳组成,以等体积替代方法试验得出细集料各含量最佳组成;然后通过分析粗、细集料含量与路用性能的关系,确定经济型SMA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矿料级配;最后对经济型SMA路用性能与不同集料、级配混合料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灰岩集料级配优化后的经济型SMA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与玄武岩集料SMA沥青混合料相当,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优于玄武岩集料SMA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某旧路路面维修工程为依托介绍了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半柔性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性能及工程应用,提出按最佳级配、最佳流体含量、最佳沥青含量、最佳水泥含量的步骤来确定最佳配合比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及实体工程的检验发现,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半柔性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并成功地运用于旧路维修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矿料级配走向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在推荐的AC-16型级配范围内,选取了5种代表性的级配曲线,分析了不同级配走向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型级配走向(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具有最佳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而规范级配上限(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3.
周兵 《交通科技》2014,(2):125-127
根据泡沫沥青的发泡原理、发泡性能及混合料级配确定了泡沫沥青的制备条件。通过马歇尔击实试验得到泡沫沥青最佳含水量和沥青最佳用量,并依据劈裂强度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评价了泡沫沥青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面层采用Superpave级配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从水稳定性、抗车辙性能、低温性能三个方面与传统的AC级配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同时按照Superpave级配,分别采用标准马歇尔、大型马歇尔、旋转压实三种成型方法对所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水稳定性、抗车辙性能、低温性能的对比试验,提出宁夏地区推荐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和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交通科技》2005,(2):71-71
由辛集市公路管理站研制开发的沥青混凝土级配软件,不久前通过了石家庄市交通局的技术鉴定。运用该沥青混凝土级配软件,将各种筛分结果输入微机,系统将得出最佳级配,并可在施工中随着原材料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对保证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检测分析济钢转炉钢渣的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其作为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可行性.以钢渣作为集料,以3种不同的级配结构试拌钢渣沥青混合料,对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级配对钢渣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的影响.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确定适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级配结构,并根据最佳级配结构重新拌制混合料,验证其物理、力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AC20型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17.
检测分析济钢转炉钢渣的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其作为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可行性.以钢渣作为集料,以3种不同的级配结构试拌钢渣沥青混合料,对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级配对钢渣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的影响.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确定适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级配结构,并根据最佳级配结构重新拌制混合料,验证其物理、力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AC20型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合理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18.
王祺  魏顺祥 《公路》2008,(2):143-147
介绍Superpave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设计有别于传统方法的特点,从材料选择、集料的级配设计及选取、沥青用量选择、混合料抗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现场施工工艺控制及试验检测控制等方面,结合实体工程的应用,具体阐述了Superpave沥青混凝土路面级配设计方法和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江肇高速公路2期工程为依托,将地域性级配GAC-16C沥青混凝土,与AC-16C沥青混凝土进行对比,室内试验结果表明:GAC-16C沥青混凝土在高温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试验段各项指标现场检测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由此可知GAC是一种较好的地域性级配,其应用效果可为国内研究适合各地区地域型级配的沥青混凝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旨在探讨变“Ⅰ”级配设计法在中国工程应用中,其级配设计参数Ⅰ和级配评价参数CA、FAc、FAf的合理取值范围.以变“Ⅰ”法设计的19型沥青混合料为基础,研究不同粗集料含量、粉油比、4.75 mm颗粒含量下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基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粗集料含量、4.75 mm颗粒含量和参数FAc、CA均有最佳域值;粉油比和参数FAf均可考虑取范围高限值.可见,变“Ⅰ”级配设计法在中国工程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