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 8年来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 选择黄陵县的 6个重病村设立监测点 ,该区居民列为监测对象。 1995年至 2 0 0 2年连续 8年对该监测点克山病的发病情况监测及 3~15岁儿童内环境硒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①潜、慢型克山病的检出率 1995、1997、1999、2 0 0 0和 2 0 0 2年依次为 4 .3%、3.6 %、7.5 %、8.0 %和 8.5 % ;②潜在型克山病的新发生率 1995、1997、1999、2 0 0 0和 2 0 0 2年依次为 5 5 .6 /万、5 3.5 /万、19.5 /万、0 /万和 2 5 /万 ;③全县 8年慢型克山病死亡 2 2例 ,15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占 6 8.2 % ) ,7例死于猝死 (占 31.8% ) ;④病区 3~ 15岁儿童发硒含量 8年均达到非病区水平。结论 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的发病呈平稳低发态势 ,但潜在型克山病仍有新发  相似文献   

2.
1973年至1990年,对陕西省黄陵县店头病区克山病消长与人体硒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观察期间,急性(含急型和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潜在型病情恶化率亦呈下降趋势;病区人群头发硒含量逐年上升,病情与发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病区人群头发硒含量提高至非病区农村水平后,慢型和潜在型仍有新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陕西省黄陵县1990-2004年克山病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以黄陵县克山病重病村观察点的全体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全县范围内的慢型克山病(慢克)进行调查,并对观察点的发硒、粮硒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①观察点15年共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447例次,检出率6.14%;新发潜克25例,新发生率34.34/万。②15年全县慢克确诊72例,先后死亡31例,病死率43.1%,其中20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死于猝死。③观察点发硒与非病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粮硒含量仍低于非病区。结论陕西省黄陵县观察点克山病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潜克仍有新发;慢克病死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4.
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全血硒含量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全血硒含量和全血GPX活性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非病区居民;全血硒含量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呈显著正相关(r=0.887,n=61,P<0.01);与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呈显著负相关(r=0.781,n=60,P<0.01);而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和CIC在各型克山病患者、病区健康居民及非病区居民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低硒状态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调节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全血硒含量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PX)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全血硒含量和全血GPX活性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非病区居民;全血硒含量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呈显著正相关(r=0.887,n=61,P<0.01);与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呈显著负相关(r=0.781,n=60,P<0.01);而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和CIC在各型克山病患者、病区健康居民及非病区居民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居民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低硒状态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陕西省彬县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共存区克山病病户、大骨节病病户、病区非病户和非病区礼泉县对照户儿童发Cu、Zn、Fe和Mn含量。结果显示:①克山病病户和大骨节病病户儿童发Mn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病区非病户和非病区对照户儿童(P<0.05);②病区各组儿童发Fe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病区对照户,大骨节病病户儿童发Fe含量明显低于克山病病户和病区非病户儿童;③各组儿童发Cu或发Zn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克山病病情消长趋势 ,为防治和病情相关因素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按“克山病监测”标准 (1 997年 )实施。结果 监测期内全县未见新发急 (亚急 )型克山病 ;监测点潜在型年新发生率 2 6 9/万 ;全县农业人群中慢型患病率 1 6 7/万 ,年新发现率 0 83/万 ,死亡率0 6 0 /万 ;在店头和腰坪两个重病乡镇 ,慢型年新发现率为 1 5 /万~ 1 8/万。结论 以急 (亚急 )型有无新发病及潜在型和慢型年新发生 (现患 )率为评估标准时 ,近 5年来黄陵县克山病病情稳定在 80年代中后期水平 ;慢型克山病是当前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检测血GSH-px 的ELISA 双抗体夹心法。用此方法对克山病病区患儿及健康儿童的血液GSH-px 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病区慢型克山病、潜在型克山病以及健康儿童血GSH-px 活力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慢型克山病患儿血GSH-px 活力低于病区健康儿童(p<0.05);病区健康儿童血GSH-px 活力与潜在型克山病患儿无差异(p>0.05)。本文对实验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连续8年监测黄陵县病区儿童头发中锌、铜、铁、锰、硒和钙等元素的含量,以探讨病区儿童发中锌、铜、铁、锰、硒和钙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克山病病情的可能关联。方法在黄陵县6个重病村设立监测点,全体居民均为检测对象。1996-2003年连续8年对该检测点克山病的发病情况及3-15岁儿童发中锌、铜、铁、锰、硒和钙元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区儿童锌、铜含量各观察点及非病区间均无明显差异,病区河腰、案角村儿童发铁、锰含量均高于厚子坪村儿童,其中发铁亦显著高于非病区儿童;病区儿童发硒含量8年均达到非病区水平,所有观察元素均无明显的年度差异。结论病区儿童所测元素均无明显的年度变化,发硒已达到非病区水平,发锌、铜接近非病区水平,病区儿童发铁的高水平及其在克山病发病学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克山病病区分布于我国低硒地带 ,病区居民处于低硒状态 ,补硒可明显预防克山病发病。但单纯硒缺乏并不能说明克山病的全部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一些研究者曾提出在低硒状态下其它相关元素失衡的复合因素设想 ,并对比测定了病区和非病区人发中硒以外的其它元素含量 ,发现除硒外 ,铁、锰、铜、锌含量也有差异 ,但结果并不一致 [1~ 4]。本文对比测定了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监测点和礼泉县非病区对照点儿童发铜、锌、铁、锰含量 ,以探讨陕西省黄陵病区儿童发锌、铜、铁和锰状态。1 材料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对克山病病区黄陵县和非病区礼…  相似文献   

11.
对黄陵县腰坪点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克山病病情与硒水平的监测。表明:①潜、慢型病例检出数相对稳定,无急型、亚急型病例发生,②当地产的玉米、大米、麦面和黄豆的硒含量分别比非病区(富平县)的相应粮食要低(P<0.01),而所食非病区富平麦面的硒含量与其他非病区的麦面无差异(P>0.05):③儿童发硒含量由原来低水平上升到接近和达到了非病区儿童硒水平。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比测定了克山病病区(陕西彬县和云南牟定)、非病区(陕西礼泉)和低硒非病区(四川南部)健康人发铜、锌、锰、铁含量。发现:①与非病区相比,两病区儿童和成人发铜,两病区儿童和彬县成人发锰和发锌无差异;但牟定成人发锌低,而发锰高;②与低硒非病区相比,彬县成人发铜低,儿童发锌高;牟定儿童发铜高,成人发锌低;两病区成人发锰高;③病区儿童和成人发铁不仅高于礼泉,也高于南部,提示病区低硒人体铁水平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比测定了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儿童血小板GSH_(px)、SOD活性和cAMP水平,以及全血、红细胞、血浆和头发硒含量。结果表明,病区儿童血和发硒均明显低于非病区;血小板GSH_(px)活性比非病区儿童显著低下,但血小板SOD活性和cAMP水平无显著差异。提示病区低硒儿童血小板GSH_(px)活性的降低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和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硒现状 ,为进一步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 2 ,3 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粮食、头发和食用盐硒含量。结果 病区当地产小麦、大米、玉米和黄豆硒含量仍处于低水平 ,而病区居民所食外地麦面硒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当地产小麦硒含量 (P <0 .0 1) ;病区儿童发硒含量达到了非病区儿童发硒水平 ;病区食用硒碘盐硒含量明显高于非硒碘盐硒含量 (P <0 .0 1)。结论 病区外环境硒水平相对恒定 ,而内环境硒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病区居民体内硒水平升高与膳食结构变化、食用硒碘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探讨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 B组病毒 ( 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情况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对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 CVB1~ 6Ig M,CVB1~ 6Ig G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明显低于病毒性心肌炎组。2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与病毒性心肌炎组无明显差异。 3潜在型克山病组红细胞 C3 b R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则明显升高 ,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有 CVB感染存在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Keshan disease is an endemic myocardiopathycharacterised by the degeneration and necrosis ofmyocardiac tissue.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of Keshan disease are still unknown. Many studieshave proved that enterovirus,for example coxsack-ievirus B(CVB)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etiopathology of Keshan disease[l.2J.Nitric Oxide (NO)is a small molecule gas withmultiple biological actions known to be importantin a variety of physiology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NO is known to p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