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都市圈之间以及都市圈内部2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交通网络结构特点和交通发展模式.以苏南城市群为案例,分析了苏南城市群交通存在的问题和交通发展对策.结果表明: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间表现为高度集聚的区域运输走廊,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形成“点—轴”总体结构布局;都市圈内部表现为围绕核心城市的放射状运输走廊,具有明显的圈层特征,内圈层轨道交通处于主导地位,中圈层适度发展BRT和都市圈轨道,外圈层以小汽车出行模式为主;苏南城市群是国内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之一,应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理顺干线公路功能,引导区域城镇形成紧凑型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家重点干线公路江西省境内路线布局规划调研工作的背景、方法及成果,并对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功能和作用、技术标准及江西省拟规划的建设规模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江西省原"一斜二纵三横"干线网骨架布局的不足,论证"一斜两纵四横"公路网主骨架新布局及采用此布局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主成份分析法计算节点重要度,既能全面地涵盖每个指标的信息,又消除了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对重要度区位联合布局法进行完善,克服了传统的节点重要度模型权重确定相对主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缺乏统筹考虑的缺点.应用于江苏省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研究,对江苏省所有县级及以上节点进行节点重要度评价分析,案例...  相似文献   

4.
<正>拉萨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和航空成为拉萨市主要运输方式。拉萨市交通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以拉萨市区为节点,"一纵一横"的"T"字型运输骨架,运输骨架主要由公路和铁路形成,其"一纵"为拉(萨)格(尔木)通道,"一横"为拉(萨)林(芝)通道。  相似文献   

5.
丁锐  马灿 《公路》2021,66(12):261-270
为从不同尺度全面研究我国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进行研究,进而逐步扩大研究尺度,从不同地域层面总结29个省(市、自治区),东、中、西部及全国层面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表明不同省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在溢出方向和量级上均存在差异,在不同省市的溢出效应估计中,存在效应为正、为负及不显著的等3种分异情况.扩大研究尺度可以发现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为正,但不同权重矩阵下溢出效应有较大差异.研究有助于今后各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  相似文献   

6.
赵长相 《公路》2021,66(12):296-299
道路网络形态及线路布局对促进城市空间格局拓展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重要度、交通区位线等传统方法基础上融合空间大数据分析的路网布局方法,首先通过Python语言平台及网络爬虫算法抓取规划区内的开源POI(兴趣点)数据,利用GIS空间计算分析城市空间和节点态势,然后融合多源数据识别交通走廊(交通区位线),最后结合国土空间结构提出路网布局形态和协调布局方案.以佛山市快速路网规划为例,结果表明方法融合POI大数据空间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能够对传统方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弥合.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和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苏南地区的城乡一体化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困境,其历史发展轨迹也使得其城乡一体化有着明显的“苏南特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某大跨度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2015建立有限元空间模型,分别对不同横撑下的拱桥进行屈曲稳定性分析,从横撑形式、横撑刚度及横撑间距三方面探究横撑对大跨度钢管砼拱桥稳定性的影响,为大跨度钢管砼拱桥设计、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崇明区位处于上海北部边际发挥着重要的联系作用。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崇明区所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扩大视角研究崇北地区路网形态,解析崇北地区对接外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崇北地区崇海通道与陈高枢纽的工程方案进行预研分析。研究表明:北部崇海通道既是崇明本岛重要的东西向干道,也是上海主城以外对接江苏的主要廊道,无论对长三角层面还是崇明自身发展层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工程方案上受制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建议北部崇海通道按照公路形式自由选线定线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性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规划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红刚 《公路》2008,(4):126-130
在国家相关规划的指导下,对运输枢纽和运输通道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证,并从履行西部运输区域合作12 1框架协议和发展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甘肃交通区位条件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特点,提出了按照"点—轴渐进式开发"、"以点带线、以线串点"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结构型式,构建区域性综合运输通道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并依此提出了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体系主体框架的总体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玉蓉  宋波  樊信友 《公路》2021,(3):249-253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全域旅游的推进,交旅融合、文旅融合不断深入。旅游廊道作为满足旅游体验需求的线性空间,将交通网络与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有机融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川藏公路沿线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川藏公路生态与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具有交通、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应当注重旅游空间的整体规划布局。综合考虑景观生态学和旅游规划学等相关理论,将生态性、通达性、安全性、美观性等有机统一,系统分析旅游廊道的绿地生态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和交通通达体系,构建一体化空间体系,以期加强旅游廊道生态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莞市松山湖大道入城段在高峰时段发生常发性拥堵问题,从出行结构、路网布局、立交节点3个层面对交通拥堵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的城市交通高效性发展目标、道路交通发展总体策略及道路交通治理策略,提出:近期拥堵治理以交通管理措施为主要技术手段,中期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远期则由中短期的局部性治标措施上升到立足城市布局结构、优化完善路网规划、打造高品质交通廊道的系统性治本措施.最后,对未来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农村公路路线设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农村公路设计布局原则、等级分类与设计特点、路线设计的选择原则,灵活运用平,纵、横三个断面的各种线形的组合设计,对农村公路的路线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线性开敞公共活动空间网络。结合城市发展目标,研究了两江新区绿道的功能定位,并根据自然特征的不同,以及生态本底、核心节点、开敞空间、道路条件等多因素叠加,形成了两江新区八纵十横的绿道网络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钢卷运输行业的现状和痛点,并分析其背后的产生因素,如法规管理层面、经济效益考量及客户的使用习惯等,然后针对国内两种主流的钢卷专用车解决方案的优势和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对比研究,最后给出了相关解决措施。通过钢卷运输运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输装备生产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钢卷的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苏南地区市域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苏南地区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成为需要和可能。近年来,各地纷纷兴建了一大批高等级公路,使交通紧张局面得到了大大缓解。如何在新世纪中深化市域公路交通建设,使市域公路从量变向质变转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和公路交通的发展建设情况,分析该地区市域公路交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互联网+"运输服务与管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着力从公众、社会以及政府3个层面分析了"互联网+"对运输服务与管理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革,进而分析了未来"互联网+"运输行业管理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错位性的布局,形成了煤炭运输"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电力、冶金等主要耗煤产业大量布局在煤炭资源匮乏地区,导致铁路运输长期忙于煤炭长距离搬家,煤炭运量猛增.  相似文献   

19.
重要度区位联合农村公路网布局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农村公路的特点,在对现有布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节点重要度法与交通区位线法融为一个系统的适用于农村公路网络规划的操作方法。着重对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三路”的区位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在该系统上的布局动态流程,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黄承锋 《中国公路学报》2004,17(1):98-101,105
分析通道经济带内封闭线路出入口地区存在的优势区位及其原因;以通道内存在封闭的高等级公路与平行的非封闭普通低等级公路的不同情况,建立了三个数学模型,推导出存在的三种聚集状态,得到了封闭线路对经济带具有强制聚集作用及其聚集作用的产生和大小是由线路本身的空间特征——出入口的分布以及运输费用函数决定的结论;并根据模型的基本条件,将其扩展到其他运输方式线路,说明了模型对其他类型通道的可解释性,这对于区域运输线路的选择、产业布局和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