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水准仪测微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读数方法及在隧道拱顶下沉量测中的应用,指出需掌握其正确的读数方法,以免进入测微器水准仪读数的误区,使其获得结构的真正变形数据,达到隧道施工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系统简介智能隧道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通过云平台快速查询和统计隧道结构信息。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基于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传感器数据、视频图像、图片远程采集、传输、储存、处理及预警信息发送等服务。该平台以集中式分区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经济、有效的远程监控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业务,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监控目标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观看和接收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实体质量检测中,常规水钻无法安全、有效地对拱顶实施取芯作业。因此,研制一种隧道拱顶智能取芯装置,可解决冷却水回流烧毁电机及漏电危险等问题。该装置具有智能识别防水板位置,避免钻破防水板的风险;在取芯过程中通过取芯速度和钻机电流的变化情况,可对衬砌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匀质性进行预判;通过对钻孔取芯,可检测隧道拱顶衬砌厚度、脱空深度等。同时,提出了一种取芯孔修复工艺,解决了钻孔取芯孔洞的修复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激光点云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密度和适应性良好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公路隧道形变监测中,研究基于固定站激光扫描数据的公路隧道断面连续提取、滤波和多期形变监测的方法。为保证多期形变的观测断面在同一位置,在隧道中安装位置固定的扫描仪,利用三维中轴线和配准算法保证多期断面的同一性。提出一种两次迭代的椭圆曲线拟合方法,该方法第一次迭代基于椭圆形状约束对隧道拱顶断面的非拱顶断面点云进行滤除,第二次迭代利用迭代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滤波后的拱顶断面进行椭圆曲线拟合。基于拟合的椭圆曲线和极坐标法监测断面的多期形变。与传统RANSAC方法进行对比,两次迭代的椭圆曲线拟合方法在提取隧道椭圆曲线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滤波效果和更高的精度。搭建隧道模型进行形变模拟和监测试验,对提取的多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公路隧道多期形变监测中具有可行性,且中误差小于2 mm,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隧道长期排水影响隧址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纠纷。为准确评估隧道排水影响范围和合理解决因隧道排水而产生的环境纠纷,文章构建了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并对监测范围、监测布点、监测指标、监测时段及频率进行了分析;以垫邻高速铜锣山隧道为例,通过对施工期间隧址区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反馈的水质、水量信息的分析判断出:大气降水是该地区天然水的补给来源,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是隧道涌水的主要组成,在隧道中段位置、距隧道轴线约1 km范围内的地下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隧道排水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上海外环线越江沉管隧道为背景,用通用有限元程序模拟火荷载作用下沉管结构的瞬态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文中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温度场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更直观地掌握温度在隧道横截面上的分布情况,可为隧道的防火设计和救灾工作提供依据.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热工参数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关系,并把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了比较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7.
SWJ-V隧道收敛计是在SWJ-IV隧道收敛计基础上开发的首款PDA型收敛计,系通过无线PDA和光电控制技术开发研制的一种能自动准确控制加载、自动读数和记录的盲读型收敛计产品,可解决现有收敛计加载不准确和人工记录不便、数据不能和计算机连接的缺陷,实现用PDA记录和精准操控设备的快捷量测作业。精度评定显示,SWJ-V收敛计的量测不确定度达到了建筑变形的特级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8.
丝绳的安全安全问题是所有钢丝绳使用单位都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本介绍了一种智能钢丝绳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特点,中所涉及的MTW-2A型钢丝绳检测仪为1997年原国家劳动部重点科研项目《在役钢丝绳缺陷检测及监控网络运行模式》的一部分,于1998年能过鉴定。  相似文献   

9.
准确预测隧道洞口段沉降变形是保障安全进洞的重点工作,如何解决输入层维度高的问题以及准确描述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性能意义重大。因此,将主成分分析法(PCA)、优化算法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相结合,提出6个基于PCA和优化算法的SVR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PCA筛选影响拱顶沉降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和灰狼算法(GWO),对SVR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进行寻优;最后,将组合预测模型应用到温州市石鼻头隧道,采用相关性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比较评价,并构建模型查询表。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均有较高精度,R≥0.987 0,RMSE≤6.792 4 mm,MAE≤3.493 7 mm;PCA降维后,GA优化后的SVR预测模型的预测效率提高了65%,PSO和GWO优化后的SVR预测模型减少了输入层维度,但需要更大的k值,降低了预测效率,PCA-GWO-SVR模型尤为明显;PCA-PSO-SVR预测模型的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段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结合现场位移监控量测和实际施工情况,对不同开挖顺序下CRD法中各施工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翔安隧道CRD法拱顶下沉为台阶状上升曲线,最后趋于稳定;各分部开挖引起的拱顶下沉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用于对最终拱顶下沉量的预报和控制指示;各分部仰拱及时闭合是控制最终下沉量的关键;采用CRD1、3部超前施工比CRD1、2部超前对控制拱顶下沉较为有利;施工中应重点监测和控制最早开挖的CRD1部拱顶下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理论的隧道围岩收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隧道围岩收敛监测信息,应用灰色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能为隧道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风化砂岩地区修建的隧道由于围岩结构层之间粘聚力低,容易出现掉块及滑塌等现象。文章以广西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背景,针对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塌方现象,分析了塌方成因与处治措施,并采用智能应力应变监测技术,收集病害处治处实时的隧道围岩应力与应变数据以及支护结构健康情况等信息,反馈支护结构工作状态,以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为后续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图像处理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隧道变形收敛量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尝试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隧道围岩收敛进行量测的新方法(二次比较法);编制了一套隧道图像处理系统(TUNNE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简称TIPS)。室内试验证明,本系统对距离的量测结果是可靠的,灵敏度和精度达到了相关要求。本研究成果可供有关人员在现场实用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叶子坳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光伏智能照明系统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隧道光伏智能照明技术在叶子坳隧道工程上的研究与应用,使得隧道照明效果、节能效果显著提高,提高了隧道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了系统的维护费用,实现了运营期零电费,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同位素管道测垢仪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建设中安全监测预报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隧道围岩的复杂性和不可见性,为尽量避免意外的情况发生,在施工的同时有必要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结合常规围岩变形监测等多种探查手段.文章结合有关的实际工程,阐述了多种安全监测方法在公路隧道的综合应用,并将现场观察、现场地质调查、现场监控量测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加深了隧道的"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概念,以期为今后隧道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白山左线隧道施工中,针对塌方发展过程和塌方机理,实施了一套基于"地表排水、围岩注浆、衬砌增强、基底防降"的塌方综合治理方案。文章分析了方案实施后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拱腰和边墙水平收敛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初期支护背后水压力、初期支护与围岩的接触应力、锚杆轴力、型钢拱架应力及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软弱围岩地段,拱墙二次衬砌的施作显著改善了初期支护与围岩的接触应力,有效地减小了地表沉降及隧洞周边位移;同时,拱墙二次衬砌能有效地分担锚杆和型钢拱架的的部分荷载,改善仰拱二次衬砌的受力状况;塌方综合治理方案效果较好,保障了该隧道剩余塌方段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8.
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坍方,以往多采用强支、硬顶,以清方为主进行处理,造成衬砌荷载进一步增加,留下隐患.本文运用新奥法原理,采用加固围岩、固结坍体、提高并充分利用岩体的结构性能,安全、高效地处理坍方,并可消除工后病害.  相似文献   

19.
王芊 《福建交通科技》2022,(12):79-83+93
以观音山隧道监测项目为依托,设计并建立了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详细介绍了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监测方案及数据分析等内容,展示了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对施工期间隧道结构关键位置的健康监测,实时反映了隧道的健康状况,有效保障了隧道运营安全,可为同类隧道的监测系统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南广铁路燕子山二号隧道监控量测为例,对采用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和常规水准测量两种监测方式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监测方法都能真实、正确地反映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化情况,但由于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体现了其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