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汽车一体化安全定义与组成,阐述了碰撞预警技术其通用的系统构架以及碰撞预警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汽车一体化安全把汽车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主、被动安全措施的最佳效用,其代表技术是汽车碰撞预警安全,该技术已成为汽车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1106 i-ACC     
<正>Q:什么是i-ACC系统,它和普通的ACC系统有什么区别?A:您好,碰撞自动躲避及刹车系统已经成为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田汽车发布了一款提高行车安全性的创新产品——智能巡航控制系统(i-ACC)。该系统最多可以预判五秒钟之后的周边交通工况,以便及时对前方突然冲出的其他车辆和一些其它危险状  相似文献   

3.
古灯 《汽车维修技师》2010,(6):20-21,22
<正>四、碰撞预测安全系统PCS(一)概要1.碰撞预测安全系统(雷达式)根据从各种传感器接收的信息预测车辆与障碍物可能发生的碰撞。此系统通过配合其他系统工作减轻碰撞中受到的损伤:优化乘员保护装置(如座椅安全带卷收机构)特性的系统和减轻碰撞状况的系统(如制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程学报》2011,(4):362-365
通过减少总体开发费用并节约时间,碰撞滑车能够提高整车开发效率.为了获取完整的实验结果,碰撞模拟系统必须能够在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上灵活地执行各种类型的试验.IST公司开发了该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其能够模拟碰撞过程中的各种运动,实现了滑车试验与壁障试验之间的额外一致性,使滑车进入了一个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李智安 《天津汽车》2009,(11):35-38
高速公路的事故类型中追尾碰撞占了很大的比例,因而开发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分析了影响行车安全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安全车距数学模型,利用现代技术,构造了一种车辆防追尾碰撞安全系统。指出此安全系统能减少由于驾驶员分心和疲劳等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实车自动紧急制动和前向碰撞预警功能的测试数据,研究了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的测试评价方法。通过在碰撞点偏置、夜间环境、儿童和骑车人目标物、弯道等不同的测试场景中对AEB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各场景对AEB系统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前向碰撞预警功能和漏识别率的影响,并根据试验中AEB系统的碰撞时间(TTC)、制动减速度峰值、制动停止后距离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使用各参数评价AEB系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汽车碰撞有限元法和接触碰撞系统,模拟了大客车与大客车侧面碰撞,并从骨架结构变形、乘员生存空间、碰撞能量、碰撞速度和加速度方面详细分析了撞击和被撞大客车车身骨架碰撞安全性,提出了提高大客车车身骨架耐撞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单体电池的安全性能与蓄电池系统15m高空跌落试验,模拟蓄电池系统受60km/h碰撞后的安全性能。单体电池试验表明,较高能量密度的三元体系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系统测试表明,系统的结构设计对其内部单体电池挤压变形程度影响较大,采用软包装工艺贫液设计在提高系统因碰撞产生的漏电安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道路客货分离实施技术,提出了通过预判技术找到待选的背景道路,并对道路实施客货分离的方案进行系统评价,即客货分离道路系统实施的评价技术。通过与客货分离道路交通预判技术的相互配合,最终确定客货分离方案的实施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等主动安全配置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碰撞前车辆AEB功能的启用对汽车被动安全阶段(100%正面碰撞,FRB)假人离位及损伤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EB启动自动紧急制动功能,乘员假人的头部、颈部、胸部、骨盆部位会相对车辆有一定的前倾运动。并且车辆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的情况下发生100%正面碰撞,驾驶员损伤值的增高均早于碰撞前车辆未配备AEB功能车辆驾驶员的损伤值,且最高损伤值小于碰撞前车辆未配备AEB功能车辆驾驶员的损伤值,对于骨盆部位则影响不大。碰撞前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功能的启用会导致假人有一定的前倾离位,但不一定导致碰撞后假人损伤最高值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India's national road crash statistics indicate a continuing increase in casualties. Pre-crash safety technologies are effective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but it is unclear how these will perform in India and which crash types will remain after their implementation. The study objective was to predict and characterize the crashes resulting in moderate or more-severe injuries (Maximum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 2 or above: MAIS2+) that remain on Indian roads after 22 pre-crash safet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all cars, heavy vehicles (buses and trucks), and Powered Two-Wheelers (PTW). Two deterministic rulesets (one optimistic and one conservative) were modeled for each of the pre-crash safety technologies. Each rule was designed and tuned to the functionality of one technology. Th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oad Accident Sampling System India (RASSI) database.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each technology alone, the combined effectiveness of all technologies was estimated. Fur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crashes that none of the technologies would have avoided were determined. Rear-end-specific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AEB REAR-END) and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ESC) installed in cars and heavy vehicles reduced MAIS2+ crashes the most. Crashes between PTWs and car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a rear-end-specific AEB installed in the cars. A pedestrian-specific AEB (AEB-PED) in cars and heavy vehicles was also shown to be effective. The only pre-crash safety technology in PTWs that was included, Antilock Braking Systems (ABS), reduced overall PTW crash involvement, but only reduced PTW-to-pedestrian crashes marginally.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remaining crashes were those that involved PTWs, indicating that PTW safety will remain a concern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车载网络安全的系统设计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以应对黑客通过网联攻击车辆,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车内网络信息安全交互模型;分析“外部网络环境”与“车内ECU群体”之间进行“信息资源”交互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研究其对车内网络信息安全的破坏机理;利用基于密码学理论研究车内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的设计方法,解决车内网络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下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产品安全认知的内涵与演进进行了剖析,从安全分析发展的角度梳理产品安全理念的发展,提出了有限性视域下的自动驾驶车辆安全需求。产品安全的本质是产品所处的风险状态,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自动驾驶车辆除了要满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外,还应有韧性安全需求。为理解产品安全认知的演进和自动驾驶安全需求分析的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绍磊 《天津汽车》2011,(9):13-14,62
当前,汽车的安全性,尤其是碰撞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因此车辆强制性碰撞的评价规范——NCAP体系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研究、开发的重点。文章从NCAP体系的诞生出发,详细介绍了NCAP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以及各类NCAP的试验和评价规程差异。最后,文章详细介绍了C-NCAP,论述了C-NCA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C-NCAP今后的良性健康发展提出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作为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宣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促进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着法律欠完善、体制欠周全以及工作有待深入等一系列问题。从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整体特点入手,阐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和国内外最新集成安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主被动安全集成控制系统.对车辆行驶各种安伞状态下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汽车安全系统功能的多个关键技术模块的相互关系和实现思路,设计了汽车安全控制系统总布置及结构方案.然后,规划出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定义层,对各种模式下汽车安全系统应实现的控制功能进行定义.最后,提出了基于分层控制结构的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及其算法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18.
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对智能汽车的智能化等级划分标准,以及智能汽车的技术体系架构的组成,介绍了环境感知系统,智能汽车的检测方法及智能汽车在交通安全方面的应用,简介闯红灯提醒、盲区来车提醒、避撞提醒和紧急制动提醒等。最后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伟 《公路》2004,(2):96-101
针对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承载的信息内容及联网收费系统需求,分析网络及系统的安全风险,结合网络安全需求和安全目标,给出了一种广域收费数据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