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工程施工实际介绍广东河源至龙川高速公路 20 m 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的张拉工艺,着重阐述了张拉工序的重点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及实际伸长量的准确量测方法,对于类似空心板施工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钢绞线张拉理论精确伸长量和预应力损失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在几个施工现场进行钢绞线逐级张拉试验,得出在较高锚下应力度下,实际摩阻损失与锚下应力大致呈线性规律变化。通过设置线性起始点偏差的阀值,来分析不同长度钢绞线的合理初应力起算点。通过分析伸长量偏差与预应力损失偏差的比值,初步得出伸预率比与钢绞线长之间的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斜拉桥环向预应力施工中实际伸长量偏差超出规范要求±6%的现象,通过内蒙古小沙湾黄河特大桥索塔锚固区足尺模型试验,分析了影响张拉伸长量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探究钢绞线受力不均匀这一主要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钢绞线在波纹管内排列形式的三种简化模型,分析了钢绞线张拉时波纹管内部钢绞线的伸长状态及具体行为.另外,就采用逐根穿束工艺的钢绞线在张拉时易出现打搅的现象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实际施工中在考虑张拉伸长量修正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半径环向预应力钢绞线实际受力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士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60-61,73,8,9
多单元预应力锚索在张拉过程中,正式张拉前应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完成对钢绞线进行锁定,钢绞线锁定时由于预应力损失,会引起实测伸长量误差。该文就该误差的计算进行了阐述,并在实测伸长量剔除该误差值。  相似文献   

5.
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已普遍使用。作为质量双控指标的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锚固张拉力的计算,相应规范均已有明确规定,但对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在实际施工中的量测,各家做法存在较大差异,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量测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的介绍,分析了实际伸长量测量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两个误差,并对夹片回缩量和应力损失进行了讨论,从而证明后张法预应力技术是一种计算精度高、施工误差较小、应用广泛的预应力筋伸长量计算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和锚固过程中锚圈口摩阻损失、孔道摩阻损失以及锚固时锚塞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测试,还对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的计算及具体量测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可为同类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应明  高永盛 《东北公路》1999,22(4):69-73,83
本文对尼泊尔色迪河桥从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工艺,理论伸长值的计算,理论伸长值与实测伸长值偏差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预应力的施工控制是桥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如何准确地控制锚下张拉力对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如果在张拉施工时仍按设计值张拉钢绞线,可能造成预应力储备不足或超张拉等情况发生。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绞线张拉力的施工控制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调整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的计算理论。结果表明,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对预应力控制影响较大,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应通过试验获得预应力张拉所需的各项控制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钢绞线张拉所需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宁波甬江特大斜拉桥主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束张拉时实际生产量与理论生产量之间的误差大于6%这一现象,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环向预应力束伸长量的各种因素,指出了环向预应力束伸长量的构成特点。对主塔施工中实测伸长量比理论伸长量偏大这一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桥梁结构抖振响应的预测主要通过全桥气弹模型抖振响应试验和基于节段模型试验识别气动参数的理论计算2种方法。但由于试验中大气边界层湍流特性的模拟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无法准确估计实际桥梁结构的抖振响应。为解决实际大跨度桥梁结构抖振响应预测的精度问题,在片条假设成立的条件下,通过数学推导提出了综合传递函数的概念。该函数是气动导纳函数和考虑了自激力的机械导纳函数的组合,其将湍流的脉动特性与由湍流引起的桥梁结构的抖振响应直接联系在一起,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预测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直接计算方法。以坝陵河大跨度悬索桥为例,在两不同风场中分别进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通过模型抖振响应及模拟风场测量的试验结果识别两不同风场中的综合传递函数,发现二者结果几乎一致。理论及试验分析表明:对于展宽比较大的大跨度桥梁结构,综合传递函数仅与结构固有特性及参数有关,与风场特性无关;基于综合传递函数获得抖振响应的方法省略了传统分析方法中气动参数的识别及抖振力的计算,可通过测得实桥桥址处的湍流特性,利用风洞试验中识别的综合传递函数直接计算获得实桥准确的抖振响应。最后通过算例给出了综合传递函数的应用方法,为大跨度桥梁抖振响应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方法,并可为节段模型试验直接预测实桥抖振响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现有的斜拉桥索力测量方法在精度、可靠性、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的不足,首次提出了一种由实测索形直接估计索力的新方法,简称索形法。采用在斜拉索上任意截取的拉索节段构建了悬链线力学模型,基于悬链线公式,首次推导了由实测索形点集精确估计拉索张力的计算公式。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被研究用于快速捕获斜拉索索形,开发了基于扫描点云自动化精确提取拉索中心线的算法。以在建的水土嘉陵江大桥为试验对象,详细分析了三维扫描测量误差、拉索截面弯曲刚度及边界条件和拉索局部弯曲变形、拉索振动等索形偏差因素及其对索力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知拉索直径条件下,三维扫描实测索形误差为0.000 4~0.001 5 m之间,测量误差引起的索力计算误差在0.2%以内;拉索弯曲刚度与锚固边界条件引起的索形与标准悬链线形的偏差较小,对索力计算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拉索自振振幅小于R/4时,三维扫描仍能精确测量拉索的索形;在多种索形偏差的叠加下,所提出的索力计算方法能够实现数值计算的最优估计。对比索形法和被精确标定的千斤顶的测试结果表明,索形法的索力测量值与千斤顶测量值吻合,最大偏差为0.9%,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索力测量精度;与频率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数据采集效率提高了8倍,并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风险低、测量结果可靠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G30赛里木湖至果子沟高速公路不良路段进行路基沉降研究,分析了风积沙的物理特性、水理特性;给出不良路基沉降量计算方法并得出分析结果;根据实际测量数据与计算结果相对比得出计算结果在精度要求之内。为今后风积沙处理西部公路路基沉降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水平条分法在贴坡高填方路堤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采用足尺模型试验,得出荷载作用下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滑动破坏面出现的位置及形态,并测定了其相应的极限承载力。通过对层状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斜坡地基上高填方破坏面为折线时的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并推导了计算其安全系数和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结果表明:利用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分析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稳定性不仅简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对康明斯ISLe系列柴油机的活塞凸出量进行了计算研究,使用极限法计算并用DVA计算法优化计算结果,研究了优化后的计算结果和发动机装配线实际测量数据。实际测量数据基本处在优化后的活塞凸出量尺寸范围。同时确定了发动机活塞凸出量的最佳尺寸范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VCAmix量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科  张肖宁  王端宜 《公路》2005,(11):151-154
沥青混合料试件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是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重要体积参数之一。长期以来,VCAmix的量测主要依赖于利用密度将重量换算为体积的计算法。由于转换过程的误差,加之吸附沥青的影响。导致计算值与实际值存有一定偏差。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直接量测VCAmix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彩色石料区分粗、细集料,并利用彩色阀值直接分割图像。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异型曲线箱梁桥的设计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中经常出现的预应力异型曲线箱梁桥的设计和计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指出了该类桥梁在设计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构造措施,提出了适合该类桥梁设计计算的方法,提出了符合梁格截面划分原则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梁格截面的自动划分和截面特性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直接生成符合相关计算软件命令格式的截面参数文件,省去了梁格试分和大量截面特性计算的繁琐过程,使得变宽截面的梁格法计算不再费时费力,实践证明利用该设计计算方法可以效率较高的获得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计算结果,对于此类桥梁的计算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转体施工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方法,中国已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数百座大跨桥梁的施工。大吨位转体施工中,摩擦力的计算至关重要,但现有工程实践中给出的近似计算方法与工程试验值有较大差距。因此,精确的摩擦力和摩阻力矩计算理论,是转体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采用称重原理获得竖向摩阻力矩,然后利用接触理论求得接触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推导出竖向摩阻力矩理论公式,进而求得摩擦因数。之后,利用获得的摩擦因数,根据接触面的应力分布规律,获得了平转过程中的水平摩阻力矩和牵引力。最后,进一步将前述方法推广到带滑块的转体装置中,获得统一的摩擦因数、摩阻力矩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和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高度吻合;和实际工程数据对比,显示所提方法的结果更加合理、准确。主要结论如下:①根据称配重方法计算摩擦因数时,现有近似计算方法获得的摩擦因数,随着球铰参数α的增加误差逐渐增大。②球铰表面接触应力呈现出中间向两边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现有计算方法假设均匀的法向接触应力分布与实际应力分布差距较大。无滑块转体装置中,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水平转动摩阻力矩比现有近似方法计算的大14.3%;而该方法计算值与有限元结果误差仅为3.0%。③在带滑块转体装置中,与工程实测值相比,现有近似方法和该改进方法获得的水平转动摩阻力矩误差分别为31.4%和23.7%。由此可见,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计算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