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深水泊位优势 服务浦东开发开放沈支俊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还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外贸中心上海市的发展,推动华东、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以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国民经济的先行部...  相似文献   

2.
李湛 《中国航海》1991,(2):30-36
上海浦东开发,是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步骤,同时也对长江流域经济和长江航运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就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经济和航运建设的关系,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供感兴趣的专家和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志彦 《珠江水运》2011,(11):52-55
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关键是要有国际话语权、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浦东航运亟待突破。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21周年,历经20年的发展,浦东已经崛起为上海的经济引擎。尤其是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进程中,浦东的航运业发展再次引起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和论证了上海造船业在开发建设浦东新城区应起的作用,并论述了建设浦东新城区会促进造船业的发展、造船业的发展将促进浦东新城区建设的辩证关系,这篇文章对造船行业各单位领导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通海航道受拦门沙浅滩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上海港国际大港的地位,对浦东开发和上海市的经济繁荣带来一定影响,文章就两者关系发表了见解,并就上海港和浦东开发和治理长江口航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强 《集装箱化》2015,26(5):9-11
<正>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成立于2003年3月1日,其前身是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后在上海浦东外高桥地区建设的第一个码头。码头陆域面积50万m2,堆场平面集装箱箱位8 200个,可同时堆放集装箱40 000 TEU,并设有专用冷藏箱区、危险货物集装箱区以及拆装箱仓库。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始终致力  相似文献   

7.
4月以来,上海港口货主码头企业全力以赴防”非典”,在173.1公里的岸线上筑起了一道水上抗“非典”防线。目前,244家货主专用码头单位无一“非典”或疑似病例,码头生产作业秩序稳定良好。截至5月,上海港口货主专用码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4450万吨,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5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浦东南码头的上海外贸仓储浦东储运公司,只见288米长的码头停满了靠泊作业的船舶,进出码头装货的卡车接踵而至,一派繁忙的景象。作为上海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石材“进口港”,上海外贸仓储浦东储  相似文献   

8.
一、功能调整和综合开发的必要性上海港是一个百年老港,黄浦江港区是上海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15世纪初出现码头形成港区雏形至今,港口与城市相互依托得以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1997年黄浦江港区公用码头完成吞吐量7875万吨,占全港公用码头的86%,并承担了国际、沿海和长江沿线发送旅客328万人次和到达276万人次的任务.长期以来,黄浦江港区尤其是公用码头曾经对上海市和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以及人员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党中央作出浦东开发开放和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重大决策后,上海正逐步向“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方向发展,将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城市功能的定位和布局也都进行了较大调整,浦东开发开放步伐加快,城市改造和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南浦、杨浦两座大桥的相继建成,使两桥之间港区码头的布局和功能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肯定上海保险业近十年来恢复和发展的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开发浦东急需加快发展本市的保险业;并提出了开创上海保险业新局面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崔金茹 《港口科技》2009,(10):45-45
由上港物流作为建设单位的浦东物流园区海关H986工程功能验收会于2009年10月15日在浦东运营中心举行,上海海关监管处、技术处、关务保障处、外高桥港区海关领导和浦东运营中心、以及建筑、放射设备安装调试等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并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95,(6)
随着近年来上海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浦东的开发,进出上海港的船舶数量急剧增加,使上海港成为世界第四大港口,去年共引领各类船舶万余艘。为进一步确保引航工作及时、安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06,29(2):30
作为中国第一部地方性港口立法,《上海港口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干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法律制度、市场活力、开放程度、政府效率等软环境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此次颁布的《上海港口条例》分为总则、港口规划建设和岸线使用、港口运营管理、港口安全和维护、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共42条。其规范的内容覆盖了当前上海港口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三南 《水运工程》1997,(10):33-35
在上海外高桥内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注意资料收集、现场勘测、沉石带成因调查,并在开挖方案研究中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物模和数模。研究证明该区的河势与岸滩是稳定的,为浦东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浦东开发开放将在更高的起点上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全年部署的总体要求,外高桥保税区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创建国际一流保税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市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规划建设外高桥、浦东空港和西  相似文献   

15.
刘效琅 《航海》1994,(6):7-9
长江入海口航道,是上海港通海的要冲,也是我国航运和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它常年受到径流,特别是洪水的强烈影响,大量泥沙下Xie,年输沙量近5亿吨,加上潮汐、台风、寒潮等动力作用,这使入海口的自然条件多变,导致通海航道水深不足,亟待开发一条深水航道,以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对建设上海国际枢纽港,促进浦东开发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成爱 《航海》2002,(3):14-16
船舶频频超载,向我们敲响警钟。超载酿成船民死亡、失踪的海损事故,亟待引起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2001年上海港发生的因船舶超载沉船艘数已占到全港沉船总数的40%以上。这些因超载沉没的船舶70%以上是20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且个体户占了80%。这些超载船舶已成为上海港引发事故的一大隐患。 不惜代价 船毁人亡 近几年来,上海尤其是浦东的开发开放、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使建筑材料需求猛增,仅浦东机场和外高桥新港区目前每天需要的建筑材料就达近万吨。于是,外地的个体船甚至“三  相似文献   

17.
上海港作为一个腹地型的世界级国际集装箱吞吐港,90%以上的国际集装箱通过公路(特指汽车,以下同)、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由腹地聚集到港口或由港口疏散到腹地,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在上海港口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978年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上海港口至今经过了近30年的历程,集装箱年吞吐量由零起步发展到现今2000多万TEU,跻身于世界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第三位。伴随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攀升,上海港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体系逐步形成并发展。2005年上海港口完成集装箱集疏运运量3137.1万TEU。除去水路外贸集疏运运量155…  相似文献   

18.
田佐臣 《水运管理》1999,(11):17-18
党的十四大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后,经过近7年的建设,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已初见成效,国际、国内跨国公司加速抢滩上海,上海口岸集装箱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上海作为物流中心的地位逐步加强。与此同时,李鹏同志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放整个长江的关键”。随后,李鹏同志又在他亲自主持研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19.
上海港口经济驱动因素和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经济系统演化过程遵循着一般产业的生命周期模式。基于港口经济发展的演化模式和动力机制,提出上海港口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并在SPSS的帮助下提取因子,分析1991~2005年上海港口经济的主导驱动因素,得出上海港口经济主要是由腹地经济、国际贸易、港口运作规模以及港口投资和经营能力等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进而计算综合因子得分,考察上海港口经济演化过程。分析结果与1991~2005年间上海港口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吻合,这说明该经济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化》1993,(8):3-3
4月4日,上海港口协会接待了台湾地区货柜储运事业协会大陆考察团一行22人,双方联合召开了“海峡两岸集装箱运输交流会”。上海市府会办.交通办及上海港务局有关领导60余人出席,上海港协集装箱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殷宜志介绍了上海港口集装精运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