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拖轮行业智能化的市场动力 1.无人货船开创未来海运新模式 近年来,智能船舶已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国际海事组织(IMO)将智能船舶列为重要议题,正在开展相关法规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启动了“智能航运标准化路线图”工作;国际上包括中国船级社(CCS)、法国船级社(BV)、日本船级社(NK)、美国船级社(ABS...  相似文献   

2.
船舶拖力是船舶(特别是拖轮)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拖轮的拖力性能测试和评价技术一直没有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拖轮拖带能力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目前对系柱拖力评价主要依据对拖力信号的采集数据,而主机转速数据主要是通过高频无线电进行通报,因而拖力测试方法存在完整性和精度不足的问题。文中通过对双参数(拖轮拖力和主机转速)测试和无线传输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实现拖轮系柱拖力双参数无线测试技术在拖轮系柱拖力测量方面的实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智能船舶面临较好的发展形势,船舶智能化、无人化将是船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船舶工业和航运界在智能船舶领域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相关科研项目正在积极开展。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初显成效,已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但总体而言,全球智能船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测试与验证体系亟待建立,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十分有限,相关国际海事公约法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急需建立大型智能船舶综合测试与验证海上试验场,实现复杂海况下智能船舶航行与作业能力验证,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和智能船舶运营无人化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对国内外海上试验场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建设国家级的智能船舶海上试验场对提高我国航运智能化、安全、营运效率,降低航运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大力促进我国船舶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我国船舶制造和航运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正>智能船舶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最初单一系统的智能化,现已升级为整船的数字化、智能化。世界各国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行业层面,均积极推进各类研发计划,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国际海事组织(IMO)从2017年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法规监管界定工作,2022年在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105次会议上,  相似文献   

5.
3月23日,天津港一位驾驶“津港轮1”的船员向记者展示了拖轮上新安装的彩色全球定位系统(GPS)海图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动态显示仪。据悉,天津港为“津港轮1”等5艘前往大沽口锚地接送引航员的作业拖轮安装了这一系统,使这些拖轮有了“千里眼”,大大降低了船舶碰撞的风险级别,提高了船舶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 拖轮费 第十五条 使用港方拖轮时,根据“租用船舶、机械、设备和委托其他杂项作业费率表”(表5)的规定,按拖轮马力和使用时间,向委托方计收拖轮使用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拖轮的动力系统,重点分析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架构组成、性能特点、关键技术、设计与应用等方面。以厦门港5000HP绿色智能型拖轮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处理船舶长期监测数据,建立环境参数与船舶能效指标之间的模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并优化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模拟与负荷预测模块;根据拖轮典型单次作业情况,在能耗和排放污染物等指标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港作拖轮采用串联混合动力推进方式,可以提高拖轮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港口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拖轮作为船舶功能分类中的一员,其船体结构、动力配置和作业方式均与客船和货船等运输船舶存在很大的差异。结合天津港港作拖轮在港口助泊、引航员接送的作业情况和多年的管理经验,针对港作拖轮提出智能化的设计方案,以期使港作拖轮的作业更加安全,设备使用更加可靠,船舶运营管理更加经济和环保。  相似文献   

9.
封波 《船舶工程》2020,42(S1):97-100
根据国家两部门《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实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本文通过智能船舶与传统船舶的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智能船舶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影响。应用现代设计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智能船舶设计原则和方法体系,供智能船舶设计人员在设计智能船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智能船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瑞良  吉雨冠 《船舶》2016,27(5):82-87
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以及智能船舶技术的日益发展,已使船舶智能化成为全球航运的大势所趋。文中结合中国船级社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具体介绍了智能船舶技术的六大功能模块(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技术要求,以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难点,对相关技术人员依据《智能船舶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智能船舶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船舶领域犹如琅琊榜之麒麟,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纷纷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力争在这一市场占据先机。因此,近年来,智能船舶已成为国际海事界新热点。近两个月来,我国智能船舶领域的频频动作,使得业界目光再次聚焦智能造船。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中国船级社网站获悉,《智能船舶规范》是基于中国船级社近年来的科技研究成果,并充分考虑了国内外有关智能船舶的应用经验和未来船舶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编制而成。CCS智能船舶规范体系由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六大功能组成。智能化程度上,分别从船舶数据感知、分析、评估、诊断、预测、决策支持、自主响应实施等方  相似文献   

13.
船舶辅机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根据船舶辅机的特点,提出了实现智能化的手段和目的,分析了智能船舶辅机的特征,其中大数据的特征是船舶辅机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智能操作的特征是船舶辅机实现智能化的手段,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深远海作业的船舶辅机的安全可靠性能,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海上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4.
港内拖轮协助操船仿真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研制高精度、多功能的船舶操纵模拟器和进行船舶操纵安全评价的需要,首次提出了拖轮流体动力和拖轮Z型导管螺旋桨四象限推力系数的实用估算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港内拖轮协助操船仿真的数学模型。最后介绍了在港口引航实践中的两个仿真应用例。  相似文献   

15.
智能船舶成为国际海事界的新热点,缘于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船舶领域智能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但同时也被引入新的网络安全风险,而网络安全框架是网络安全管理顶层规划文件,对智能船舶网络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典型网络安全框架,分析其在不同环节应用上的差异性;参考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开展了网络安全框架在智能船舶领域的适用性研究,为智能船舶网络安全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船舶的智能化实现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和可靠的航行,既满足国际海事法规的要求,也符合船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智能船舶代表一种未来船舶的发展状态,以通过大量数据以及信息的高效利用和船岸互联互通实现对船舶优化运营的支持为典型特征。文中结合国际海事组织的e-Navigation技术架构,基于信息流视角提出一种与船舶平台无关的智能船舶系统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船载端和岸端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交互和应用等问题,为智能船舶系统的描述提供一种通用的参考架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船舶的智能化实现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和可靠的航行,既满足国际海事法规的要求,也符合船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智能船舶代表一种未来船舶的发展状态,以通过大量数据以及信息的高效利用和船岸互联互通实现对船舶优化运营的支持为典型特征。文中结合国际海事组织的 e-Navigation技术架构,基于信息流视角提出一种与船舶平台无关的智能船舶系统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船载端和岸端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交互和应用等问题,为智能船舶系统的描述提供一种通用的参考架构。  相似文献   

18.
船舶智能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智能化是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船舶智能化是在综合传感、通信、信息、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船舶具体应用环境,构建基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等特征的智能系统,使船舶航行、管理与服务更高效、更低秏、更安全和更环保。从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三个方面介绍了船舶智能化的主要特征。从船舶智能航行和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分析了船舶领域智能化现状和展望。船舶智能航行方面,探讨了综合船桥系统和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船舶智能管理与服务方面,分析了水路ITS、交通流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并提出了基于可视分析解决船舶管理大数据处理的流程。  相似文献   

19.
结合智能船舶1.0智能系统总体联调的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总体联调的概念、技术方案、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及主要成果,对今后船舶智能化应用和升级改造有着很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今,船舶智能化方兴未艾,世界主要航运国家都制定了智能船舶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智能船舶内涵丰富,包括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船体、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等多个方向,通过“智能赋能”,使船舶更加安全、环保、经济和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