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5月11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在南京发布《清洁电力赋能美丽江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服务地方绿色低碳发展蓝皮书》,为我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科技》2021,(6):18-19
2021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南平供电公司应声而动,准确把握能源转型发展趋势,推动区内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全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服务乡村低碳发展,助力南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需实现从传统“源网荷”三要素模式向“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模式转变。构建以高比例新能源技术和高比例电力电子接入以及能源互联的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同时,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对能源、工业和高端制造等行业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新材料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硬件抓手,亟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转型升级。文章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发展和不同阶段的特点,阐述了江苏省新材料行业面临的问题和现状,重点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江苏省新材料行业的影响,揭示了以半导体芯片和相关技术、新能源汽车配套以及大数据存储等涉及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对于进一步强化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升级和发展,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21年9月14日,《南方电网公司关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旨在全力推进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地推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和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相关工作落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5.
2020年12月,我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表示,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6月,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这是实现"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1 "碳达峰、碳中和"和电力辅助服务的何关系 在国家发改委于2021年1月份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六大实现路径: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三是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五是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六是努力增加生态碳汇.  相似文献   

7.
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绿色能源占比提高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双碳"目标一是要改变目前火电在能源比重中占比较大的问题,也就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二是要减少能源电力生产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特别是要加强智能输送电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8.
2021年3月30日,近100名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参加了2021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黄埔分会场活动,探讨该区打造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双碳"战略要求,我国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现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指出,国家需要打造一批零碳示范区,包括零碳发展新技术、零碳发展新模式、零碳发展新体制.他表示,广州黄埔聚集了大量绿色能源企业,是绿色园区发展的代表,完全有能力成为零碳发展引领示范排头兵.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贯彻"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要求,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双碳"行动方案战略部署,2021年5月11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与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策划的"点亮小康路·'碳'巡长三角"新闻行动在安徽淮南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2021年6月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西安组织召开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高峰会议,专题研讨国家高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路径和解决方案,就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培育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立适应"双碳"要求的体制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吴昊 《新能源科技》2021,(10):38-39
2021年9月23日,记者通过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国企开放日"了解到,从"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间,南方电网将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到2035年,将新增抽水蓄能装机3600万千瓦,强力支撑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科技》2021,(10):9-11
2021年是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开启碳中和征程的起始之年.从"高歌猛进"的建设期到"长效运行"的运维期,清洁取暖步入"2.0时代"."双碳"目标下,如何巩固已有成果、防止返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双碳"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清洁转型的必然要求,节能降碳是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碳普惠制旨在构建引领和激励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正向引导机制,降低生活领域的碳排放量.本文总结了我国碳普惠制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外碳普惠制实践经验,从应用领域、数据采集、核算规则和激励方式四个方面,提出铁路推广碳普惠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储能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是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旨在分析比较新型储能主要技术路线的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储能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碳中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以"'碳中和'共识下的能源转型之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长江青投论坛上,行业专家与学者共话"碳中和"下的变革与机遇.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副院长刘劲认为,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掀起一场"碳中和"以及新能源的革命,其规模和重要性不亚于我们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IT革命.如何未雨绸缪,走在低碳时代的前沿,是每个国家、每个企业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后不到半年,"碳中和"已成为中国企业言必提及的关键词. 反应最快的当属央企.国电投、宝武钢铁、大唐、华电纷纷表示力争提前碳达峰,将时间线提前到了2023或者2025年,三峡集团与宝钢则将碳中和目标设置在2040与2050年.这部分央企的碳中和规划比政府的"双碳目标"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方面获悉,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8.
据哈萨克斯坦生态、地质和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哈政府正在制定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政策声明》指出,由于哈国内电力设施严重老化,即使没有"脱碳"目标, 2030年前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如果采用"绿色技术",则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确保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2021—2060年累计需要增加6665亿美元净投资,从而减少9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脱碳成本为71.5美元/吨.  相似文献   

19.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交通运输领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本文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要牢牢把握相关要求,从制度安排、运输服务、创新驱动、基础统计等多个方面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为确保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贡献交通力量.  相似文献   

20.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统筹安全与发展,坚持电力安全供应底线.新的发展阶段下,新能源行业应瞄准主体电源定位,运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解决新问题,主动提升自身的电力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实现行业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