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应用,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我国铝合金车轮行业正在努力做大做强,逐步从铝合金车轮生产大国转变为铝合金车轮生产强国。未来的国际摩托车铝合金车轮市场,中国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未来摩托车铝轮市场的竞争将主要是国内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是摩托车车轮行业极为特殊的一年,外部经济环境复苏疲软,全球经济仍呈现了低速增长态势,我国摩托车车轮行业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下滑以及上游整车企业产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摩托车车轮企业备受牵连,2012年对行业来说,可谓寒冬之年,摩托车车轮产销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摩托车车轮行业组会员单位上报的产销情况统计看,2012年行业组车轮产销量继续突  相似文献   

3.
受摩托车产业国内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摩托车车轮行业20 1 2年第3季度产销量并不乐观,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环比降幅程度在逐步缩小。但随着摩托车企业对市场的调整和应对,产品出口产销情况好于去年同期,摩托车车轮出口也相应受益,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出口的增加不能弥补行业整体的低迷。201 2年度3季度,上报的8家企  相似文献   

4.
与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一样,电动摩托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据行业分析师预测,2014年中国电动车的年销量将达到3200万辆。与燃油的传统型摩托车相比,电动摩托车具有零排放、低噪声、能源来源广、维护保养费用低、安全性能好的优点。电动摩托车作为一种绿色产品取代燃油摩托车的主导地位在所难免,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中国市场上约  相似文献   

5.
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09年第8号(总第148号)公告中发布了4项与电动摩托车有关的国家标准,这4项标准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行。该标准的出台发展和规范了电动摩托车的标准体系,为电动摩托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电动车行业和摩托车行业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该标准对摩托车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0年车轮行业与全国摩托车行业一样,产销量再创新高,摩托车车轮生产高度集中的局面已经确立,车轮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未来车轮市场竞争层次更高、更激烈、更全面、更综合,车轮企业必须加快推进创新发展,迎接新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国内、外经济复杂,多数行业复苏迹象疲软,对摩托车车轮行业来说,摩托车车轮产量趋于平稳,同比略有增长,销量呈小幅下滑,出口增幅较为明显,但企业的整体利润进一步缩小,行业的发展并不乐观。从摩托车车轮行业组会员单位上报的产销情况统计看,2013年度行业组车轮产量基本维持稳定,突破6 800万件,产量达到6 810万件,同比增长0.07%;销量略有下滑,达到6 698.45万件,同比下降0.71%;出口2 860.1万件,同比增长10.43%,增幅较为明显。其中轻合金车轮产销量分别为6 125.51万件和6 021.44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也是中国摩托车车轮行业组成立16周年。16年来,中国摩托车车轮行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自主创新之路,经历了创建、发展、革新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选取其中部分大事,展示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过程,以纪念中国摩托车车轮行业16年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受摩托车整车市场的带动,摩托车车轮行业第3季度呈现良好发展局面,产销量均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市场行情明湿好于上半年,具体分析数据如下。第3季度,上二报报表的8家企业摩托车车轮产量为1 505.03万件,同比增长3.76%,环比增长20.67%。其中轻合金整体车轮产量为1 462.84万件,同比增长4.10%,环比增长21.83%;辐条式车轮(含轮辋)产量为42.19万件,同比下降7.03%,环比下降8.90%。第3季度,上报报表的8家企业摩托车车轮销量为1 641.53万件,同比增长24.82%,环比增长33.92%。其中轻合金车轮销量为1 598.97万件,同比增长25.95%,环比增长35.43%;辐条式车轮(含轮辋)销量42.56万件,同比下降6.50%,环比下降5.61%。从主要规格尺寸系列来看,摩托车车轮16 in产量为30.91万件,同比大幅度增长,超过200%,环比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摩托车车轮行业自车轮行业组成立十几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自主创新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摩托车车轮产量高度集中的局面牢固确立,形成了一批车轮年产量在100万件以上的骨干企业,其产量占整个行业产量的80%以上,同时产生了3家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季度,摩托车车轮产销量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趋势,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小规格尺寸车轮和辐条车轮的增幅较为明显,但大规格尺寸的车轮产销量呈现了一定的下滑趋势,产销量有所下降。1季度,行业组共收到行业具有代表性的6家企业的报表,6家企业中生产轻合金整体车轮的企业5家,生产辐条车轮(含轮辋)的企业2家。1季度,6家企业共生产摩托车车轮1 271.44万件,同比增长23.17%,其中轻合金整体车轮产量为1160.57万件,同比增幅15.77%,辐条式车轮(含轮辋)产量为110.87万件,同比增长明显,达到272.16%。1季度,6家企业摩托车车轮销量为1 255.71万件,同比增长16.56%,其中轻合金车轮销量为1144.73万件,同比增长9.18%;辐条式车轮(含轮辋)销量为110.98万件,同比增长285.22%。  相似文献   

12.
<正>第2季度,摩托车车轮行业组共收到行业具有代表性的5家企业的报表,分别是万丰摩轮、今飞控股、重庆捷力、浙江康利和鸿凯双泰。5家企业中生产轻合金整体车轮的企业4家,生产辐条车轮(含轮辋)的企业2家(含1家既有整体车轮又有辐条车轮的企业)。第2季度,摩托车车轮产量为1 564.67万件,同比增长42.36%,与第1季度相比,环比增长24.99%。  相似文献   

13.
如今,高油价催生出了一个新兴行业——电动自行车行业,同时也终结了中国摩托车行业十多年来逐年上升的势头。2005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已达1400多家,总产量达1200万辆,比上年增长78%,而摩托车年产量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此消彼长,预计不久以后,电动自行车的产量将会超过摩托车。  相似文献   

14.
电动化为摩托车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转型发展契机。电动摩托车将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其动力将更加接近于燃油摩托车,其廉价、轻便、适应性强的特点拥有了较大的市场,一些企业也将产品远销国外,但该行业作为中低端产业,产品设计方面的受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很难通过国外法规标准的要求,希望通过对国外法规的研究为电动摩托车质量提供控制,为产品设计提供方法,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5月,我国摩托车工业运行平稳,在电动摩托车的拉动下,国内市场出现增长。但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持续走弱,产销总体上小幅下滑。5月,全行业完成摩托车产销142.7万辆和140.36万辆,环比下降7.62%和11.95%,同比下降0.62%和0.52%。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销121.71万辆和119.26万辆,环比下降9.22%和14.08%,同比下降3.1%和2.92%;三轮摩托车产销20.99万辆和21.11万辆,环比增长2.91%和2.43%,同比增长16.77%和15.7%。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摩托车是使用锂电池而非传统铅酸电池的新一代电动摩托车,是摩托车电动化的全新阶段。本文以摩托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新能源摩托车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各国对于新能源摩托车的支持政策,我国新能源摩托车存在的发展障碍以及未来的前景,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摩托车轻合金车轮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全国正在生产或基本形成生产能力的轻合金车轮制造工厂已超过40余家,经过中国摩托车质量南昌监督检验所定型试验合格的生产单位有27家。车轮行业现有固定资产5.8亿元,职工人数8500人,厂房面积17万m~2。1994年已生产轻合金整体车轮90余万只,估计装备整车40余万辆,已为50CC等多种型号的摩托车配上了美观大方的轻合金整体车轮。从目前市场情况看,装上轻合金整体车轮的摩托车比较畅销。  相似文献   

18.
如今,高油价催生出了一个新兴行业——电动自行车行业,同时也终结了中国摩托车行业十多年来逐年上升的势头。2005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已达1400多家,总产量达1200万辆,比上年增长78%,而摩托车年产量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此消彼长,预  相似文献   

19.
滚滚车轮     
有一个事实很令人振奋--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中国摩托车车轮行业已从生产大国跻身于生产研发强国行列.在中国摩托车行业由大变强的征程上,车轮行业率先突围,实现了由大变强,这应该被视作一枝报春花,预示着中国摩托车行业由大变强的春天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20.
1摩托车车轮行业总体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摩托车车轮产量已超过4250万件,其中铝合金车轮产量已达2950万件,铝合金车轮的单独出口量超过650万件,辐条式车轮产量超过1300万件,轮毂、轮圈的出口量超过300万件。摩托车车轮企业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年产量500万件以上的国际知名企业,使得摩托车车轮行业在国际上同样具有较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