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由钢铁     
这是一款在哈雷1340软尾系列的原型基础上,根据车主要求专门定制的摩托车。车主是汉马哈雷机车文化俱乐部主席秦焕。秦焕先生酷爱哈雷摩托车,推崇人性化的哈雷文化,他几乎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释放在了哈雷摩托车上。秦焕认为哈雷文化之所以在全球范围流传开来,就在于它的本色特质,在于它的手工价值。自由、个性、独立、进取、品位五个方面铸就的哈雷文化内涵,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脑海中。为此,秦焕花费了69万元人民币定制了这款摩托车,并为其命名为“自由钢铁”。该车色泽既光艳又浓重,造型既张显又圆润,整体感既对立又含蓄,反应了车主崇尚个  相似文献   

2.
樊硕 《摩托车信息》2014,(11):92-93
哈雷戴维森,一个享誉全球的品牌,它是世界摩托车爱好者心中的"精神图腾",是世界摩托车文化教主。一个多世纪以来,哈雷载维森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在中国,哈雷早已凭借其独特魅力征服了广大摩友,摩迷们莫不以拥有哈雷为荣,而走进哈雷的故乡,了解哈雷的历史,更是哈雷迷们的梦想。9月3日,哈雷车主会重庆分会4位骑士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前往美国——哈雷摩托的故乡。  相似文献   

3.
嘟嘟 《摩托车》2014,(12):56-61
哈雷“悟空” 本次改装的操刀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啥雷车迷(三联机车负责人孙晶),同时他也是这辆哈雷车的拥有者。他痴迷哈雷的无拘自由和钢铁质感,更迷恋哈雷摩托车在改装上的超强“可塑性”。作为中国哈雷爱好者,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哈雷改装,也是他一直思考和试图尝试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刘晓 《摩托车》2013,(8):32-39
作为百年高端摩托车品牌,美国的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摩托车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代名词。随着近年来哈雷摩托车在中国一些高端摩托车爱好者中影响力的增大,哈雷摩托车在中国的销量也是成倍增长。特别是近些年来生产的哈雷摩托车应用了大量全新的电子控制技术,与我们平常所维修的摩托车有着很大差异。因此,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哈雷摩托车的保养、改装与维修,对我们的摩托车维修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毕颖  贾伟波 《摩托车》2007,(1):76-77
这是一款在哈雷1340软尾系列的原型基础上,根据车主要求专门定制的摩托车,车主是汉马哈雷机车文化俱乐部主席秦焕。  相似文献   

6.
黎芝  王伟 《车时代》2010,(8):46-53
哈雷-戴维森--无与伦比的美国摩托车,百年的历史积淀已经让它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代表符号。即便是经历衰退、萧条、罢工、战争、买断、回购、国外竞争带来的市场变幻,哈雷一戴维森品牌一直坚持不懈地发展进步,牢牢占据着美国重型摩托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玩哈雷就像信教,这无关乎车型款式,更多是一种精神图腾,在山城重庆,经过两年多沉淀与拓展,矗立于南滨路上的这个哈雷文化地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摩托车爱好者所知晓、接受,无论是购车、感受哈雷文化乃至“朝圣”,都成为不少重庆摩托车爱好者的一种生活习惯,或许随着哈雷这个文化地标在山城重庆地不断扩张,重庆这个“摩托之都”将会被赋予新的城市内涵。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14,(18)
<正>改装,无疑是最能展现机械魅力的方式之一,更是发烧级车迷摩托生活中的重要环节。说到改装,许多车迷的奇思妙想往往令人瞠目结舌,各种流派争奇斗艳,一款车型,承载着车主的品味,蕴藏着历史与文化。本期所介绍的改装车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哈雷"悟空"本次改装的操刀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哈雷车迷(三联机车负责人孙晶),同时他也是这辆哈雷车的拥有者。他痴迷哈雷的无拘自由和钢铁质感,更迷恋哈雷摩托车在改装上的超强"可塑性"。作为中国哈雷爱好者,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哈雷改装,也是他一直思考和试图尝试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张守生 《摩托车》2009,(6):98-99
哈雷的文化产物数不胜数。从单一的摩托车厂商发展到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品牌,不禁让人钦佩。杯子是件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可哈雷并不这么看,却在上面“大做文章”,将哈雷文化在小小的杯子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同来看看经哈雷之手的杯子有何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快递     
《摩托车技术》2011,(7):26-27
哈雷授权经销商进驻厦门近日,哈雷·戴维森厦门授权经销商——厦门英捷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厦门市海沧区开业,这是福建省首家哈雷授权经销商,主要代理销售哈雷摩托车、零配件、摩托车服饰及多样化商品,并为哈雷车主提供专业的维修及改装的全面服务。此次开业仪式以"百年哈雷,你我同行"为主题,为扩大影响,哈雷厦门授权经销商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骑行活动。  相似文献   

11.
潘瑞云 《摩托车》2012,(1):42-45
2009年10月15日,哈雷在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时,宣布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困境下,哈雷将停止生产麾下的布尔(Buell)摩托车。2009年10月30日,布尔位于威斯康星州东特洛伊的工厂生产线上,推出了"闪电"Lightning XB12Scg,这是布尔创建26年来的第136923辆摩托车,也是布尔的最后一台摩托车。2009年12月18日,布尔将各个时期的12款代表车型捐赠给了巴伯摩托车运动博物馆,这意味着今后骑手们只能在博物馆瞻仰这些经典车型的风采了。布尔公司被哈雷雪藏,但是布尔公司的创始人,充满激情的艾力克·布尔,是无法被雪藏的。他重新组织了埃里克·布尔赛车公司(EBR)试图东山再起,2012年即将投放市场的1190RS,就是对哈雷雪藏布尔的最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2.
复古也流行     
这是一辆有复古趋向的哈雷改装车。该车最明显的就是装用了一对白边轮胎,这是早期的汽车和摩托车最经典而又高贵的象征,在轮胎的制作工艺中这是较为复杂的一种,直到现在很多高档轿车和摩托车还一直延续着这个传统。在哈雷的家族中,只有经典弹簧和经典路王出厂时才有这种配置。寻找复古的感觉这一点是不能缺少的!接下来请看排气管,它的尾段装的是像鱼尾形状的"鱼尾排气",它被匀称地安置在车身的左右两边,看上去感觉稳重大方。这也是一个很经典而又流行的物件,不仅外型大方豪华,且声音低沉有力,不会掩盖哈雷那独有的排气声,这是早期哈雷人的一大贡献!现在很多高档而复古的哈雷车型多喜欢用这种排气管。  相似文献   

13.
刘驰 《摩托车》2006,(10):17-19
不久前,哈雷·戴维森公司邀请《摩托车》杂志社和《时尚》杂志社记者前往位于美国中东部小城密尔沃基的哈雷·戴维森公司总部,实地感受一下哈雷·戴维森的文化。说实在,一提“文化”两字,我就有点犯怵,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东西方的意识形态本来就“针尖对麦芒”,思维方式也有巨大的差异,何况,一个生产摩托车的企业,卖的是物质产品也不是精神产品,大谈文化为了啥?我算是国内最早接触哈雷摩托车的了,哈雷的车不算枪眼,但小玩意挺多,前两天手机掉地上让车压两半了,想起找个装手机的家什,没翻出装手机的,找到了一个哈雷的烟包,如今,烟不…  相似文献   

14.
嘟嘟 《摩托车》2014,(2):64-73
哈雷摩托车的魅力之一就是改装,钢铁机械承载着车迷的想象力,一款款洋溢着独特艺术气息的改装件为哈雷摩托文化增添了无尽的色彩。本期我们介绍的四款车是哈雷Sportster车系883和1200,是由国内哈雷爱好者自己改装的,代表了目前国内哈雷改装领域的较高水准……  相似文献   

15.
刘晓 《摩托车》2013,(12):79-82
哈雷摩托车主要针对的是国内高档用户,由于他们把哈雷摩托车作为一种用来休闲的非代步工具,所以其使用频率往往不高。正是因为使用频率过低,使得蓄电池的损坏几率很高。哈雷摩托车的蓄电池是专用蓄电池,其旗下任何一个车系的蓄电池价格都在2000~3000元人民币,个别车型的蓄电池甚至达到了4000余元。如果  相似文献   

16.
吴正权 《摩托车》2004,(8):5-10
2003年是美国哈雷公司建厂100周年庆祝大典之年。从1903年到现在百余年一直在制造摩托车的只有美国的哈雷。哈雷公司为了庆祝这一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的节日。从2002年7月开始举办了长达14个月的世纪辉煌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有跨越美国10大城市的开放式公路巡回赛、大型联欢活动,向人们展示各自的爱骑以及全面开放2002年8月落成的哈雷品牌博物馆等,并于2003年8月在哈雷老家密尔沃  相似文献   

17.
刘峙 《摩托车》2013,(14):86-95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原先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摩托车已不再遥远,而它们在国内摩托车爱好者群体中的关注度也逐渐升高。近期,编辑部就接到或收到了多位读者的电话及邮件,问题的重点就在于哈雷戴维森(下文简称"哈雷")摩托车及哈雷骑手们所独有的精神为何物.以及为何发轫于美国的哈雷品牌可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而我国经过数十载发展的摩托车品牌却仍旧无法实现新的飞跃。因此,本文拟从哈雷与两次大战的战火、独特的西方文化、铁血军人、骑士精神、哈雷周边衍生物、大型摩托车聚会、哈雷历史博物馆等多方面内容,对百年哈雷进行全方位剖析,以使广大读者真正了解哈雷品牌的发展,以及取得今日巨大影响力的始末,进而藉此对我国摩托车产业进行更为深刻而客观地思考。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2017,(1)
正作为百年品牌,作为曾经的世界最大、最强摩托车厂家,印第安拥有无上的历史荣光。在新时期里,这家悠久品牌焕发出新的光彩,现在又推出了巡航重旅斯普林菲尔德,以发源地的神圣名义,以现代美学和最新技术,全新诠释经典美式巡航的真谛!提到美国摩托车,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哈雷-戴维森。但是,如果是资深摩友,就会知道历史上代表美国摩托车文化的并不只有哈雷,另外一个品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摩托车厂家,而历史比哈雷更悠久——这就是印第安。早在1901年,印第安就已经创建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1903年,美国北部小镇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诞生了一台由自行车加装小型风冷汽油发动机而成的摩托车,这是由比尔·哈雷和戴维森兄弟在其自家后院的小木屋里,经历了两年多辛勤劳动创造出的手工艺术品——第一台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在发明者的欢呼声中,一个摩托车制造历史上的技术革命与文化传奇开始了。 1905年,美国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制造的单缸风冷发动机(1905 SINGLE)已经非常成功。这个由比尔·哈霄亲自设计的发动机排气量为580mL,输出4匹马力(2.94kW),最高时速可达65km/h,昵称为“沉默的家伙”。 1909年,不满足于单缸发动机动力状况的哈雷公司研制出一台全新的V型双缸发动机(1909 V-TWIN),这种发动机外形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17,(9)
正近些年,随着各大摩托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摩托车爱好者的增加,各种各样的摩托车文化在国内也开始生根发芽。而由于哈雷-戴维森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美式摩托车文化首当其冲成为广大摩托车爱好者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骑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