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春 《驾驶园》2010,(1):92-9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有车族的行列。当大多数人都欲以车代步时.交通拥挤.堵车便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实,堵车不仅是我们中国人面临的难题,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近年来.笔者经常在国外跑,亲历堵车种种.外国人还真是妙策多多.了解后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2.
如何解决因堵车而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难”状况的大讨论,已几乎成为大论战,至今在各地媒体上依然如火如荼,议论蜂起,其中不乏颇具建设性的意见,相信有关部门会择善而从,从中寻出一些有效的办法。这件事情办好了,不仅是有车族的福音,更应看作是广大市民的福音。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的堵车越来越严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堵车甚至已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带有智能交通导航功能的车载导航仪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4.
刘勇 《驾驶园》2010,(11):70-71
堵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翻阅报章,堵车的消息此起彼伏,北京、广州、长沙、海口、济南、武汉,呼和浩特……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频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有关城市交通,尤其是大都市的交通,因道路的数量与面积有限,而车辆却在迅速增加,形成严重的堵车,致使车辆速度减缓、油耗增加,空气受到各种类型的污染,影响人们的出行,也是市政管理和建设部门最为头疼的事情。下面介绍几个国际大都市如何从规划和管理人手,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以供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安全》2010,(11):14-16
曾几何时,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悄然地同交通拥堵联系了起来,往日顺畅的路面仿佛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全时段拥堵和全路网行驶缓慢几乎成为了每天听到的词汇,当主持人一连串地播报拥堵道路时,很多人都戏称"应该直接播报不拥堵路面"即可,甚至北京因为堵车现象,被有些人诙谐地成为"首堵"。在市民热议城市拥堵时,我们更要格外关注堵车背后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7.
面对面     
3月份人大、政协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的两会让京城的老百姓有了不一样的感受,那就是两会期间不觉得怎么堵车了。让两会交通和社会交通协调运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信在这个变化的背后有着很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堵车,堵车,堵车…道路狭窄、车流意外增加,都会造成堵车,但如果你站在路边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原本可以保持基本畅通的道路,其实都是因为行人和车辆没有很好地行使先行权,才加剧了堵车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安全》2011,(7):19-19
中国汽车去年生产和产销都超过了1800万,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应该说,我同意最近一个部委领导讲的意见,其实我们对汽车社会没有准备好,北京去年在堵车问题的处理上把所有的办法都用了,但把所有的“药”放在一个“罐子”里,我们建议,应当考虑从更多的方面来统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既然我们无法控制堵车和飞涨的油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其它方法降低油费,比如说采用更为经济的驾驶方式,或者是购车理念超前一些,选择一款混合动力车  相似文献   

11.
jas  浩东摄影 《汽车导购》2013,(11):120-126
“十·一”国庆,带领全家自驾出行愈发热门,成为新好男人的评价标准之一。“十·一”堵车,举家堵在车中的,情形愈发常见,舒适的全尺寸MPV成为上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轿车情报》2011,(12):I0001-I0001
“怎么,又堵车?“坐在我全新帕萨特后座的是董事会的汪总和李总。“这下又耽误我们打球了。”  相似文献   

13.
泰国: "拉OK的"出租车"生意火爆 在泰国的首都曼谷,堵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初来乍到的外国旅游者,为了赶时间而去打的.结果事与愿违,大失所望,"图快"变成了"找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中堵车问题的日益严重,自动挡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们今天为大家介绍三款自动挡小型车.它们的价格不贵,却能让人找到自由自在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堵与停     
前儿天,我与《时代汽车》社长王裕平聊天,当谈到汽车堵车与停车问题时,都感到当前社会上停车状态,已成为堵车的一大因素。在大城市怎么能组织好停车的管理,促使汽车的活动更具活力,这么多车停在哪里?怎么停法?现在一些大城市叫“上堵下挤”,就是地面上汽车交通堵塞,地下的地铁挤得要命,北京也存在这种情况。这使我回忆起在日本东京期间有过那种“上堵下挤”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正道路越拓越宽,高架越架越多,但莫名其妙的堵车现象却越来越频繁发生。对于车一族来说感触会更加深刻,尤其生活在大城市,交通从来都不会让人省心。多年的"逆来顺受",我们已经能坦然面对早、晚高峰这种可以预料的堵车。但是,突如其来的堵车还是让人抓狂,前方明明没有事故,没有停顿车辆,  相似文献   

17.
《汽车导购》2004,(9):17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消费品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国家也推出了相应的扶植政策,鼓励私人购买汽车,以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城市中汽车的迅速增加.给我们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停车难、堵车等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的通病。另外,飞涨的油价和高额的养车费用都是制约人们购车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想借贵刊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勇 《驾驶园》2010,(12):64-65
堵车,虽已习以为常,但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与诸多不便,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端。堵车的原因也越来越多样化:突发事故、路桥维护、临时限行等等。引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公安部、住建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陆化普的话来说,现在中国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整个路脆弱到有一点外因,就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拥堵。以前是偶尔堵一堵,现在却是中秋堵一堵,小雪堵一堵,小雨堵一堵,如果随着机动车进一步迅速增加,就可能周末堵一堵,再发展一下,就会天天堵一堵,像北京这样的堵车,才算是刚刚开始……本期,我们继续来倾听驾驶员们的声音,堵车时,他们都在做什么?面对堵车,他们又有哪些应对办法呢?  相似文献   

19.
堵车大吉     
尹薇 《轿车情报》2005,(8):116-117
大都市中,自从有了车,也就会经常遭遇堵车。最受打击的事情是半个小时以上马路上的长龙纹丝不动。到了这时候,与其在车里疵牙咧嘴无事可干,不妨暂且置之度外,利用以下小玩意,把车厢变成娱乐厅和办公室吧!最后别忘了要注意交通安全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去年生产和产销都超过了1800万,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应该说,我同意最近一个部委领导讲的意见,其实我们对汽车社会没有准备好,北京去年在堵车问题的处理上把所有的办法都用了,但把所有的药放在一个罐子里,我们建议,应当考虑从更多的方面来统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