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如何遏制转向过度 冰雪路面上后轮因转向过度而发生漂移时,普通驾车者在车内会明显感受到车身偏离既定轨迹,且感受到一股“明显不受控制”的离心力的存在,从而感到恐惧。恐惧会让驾车者下意识地采取两种错误的操作方式:其一是将转向盘更多地转向弯心,欲图强行迫使车身回归到既定轨迹上来,这会使车进入更加严重的转向过度状态,将导致车体发生侧滑甚至进入旋转,其后果相当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奚旺 《汽车知识》2011,(1):90-91
据悉,北半球今冬将面临"千年极寒",中国恐难幸免。相信大多数后驱车车主听到这个消息都会不由一颤,因为冰雪路面对于那些缺乏冰雪驾驶经验的后驱车车主来说就意味着老老实实停车在家,日常出行势必受到影响。其实不然,后驱车在雨雪天也有其行车之道:更换冬季胎,即雪地胎当温度低于7℃时,雪地胎由于采用了特殊材料,表面变得更软,增大了与冰雪路面的摩擦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抓地力。普通轮胎却  相似文献   

3.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6,(10):123-127
四轮驱动是指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可依不同路况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按不同比例分配给前后车轮,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四轮驱动结合了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的优点,既可避免前轮子驱动车的不足转向,又可防止后轮驱动车的过度转向,同时保持了前驱车的控制稳定性和后驱车的操纵灵活性等优点,无其在高转过弯和特劣路况上加速或爬坡时.具有地力强,牵引力大,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扭转梁C特性对稳态转向性能的影响,文章以模态综合法建立了某乘用车扭转梁后悬柔性模型,对建立的原型车进行侧向力C特性仿真,与对标车进行对比发现仿真与试验值存大较大差异,且侧向力前束特性存在较大的过度转向趋势.通过优化安装衬套的刚度使得原型车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后对整车进行稳态回转仿真发现,负的前束侧向力特性不利于转向,优化后的模型提高了整车不足转向.  相似文献   

5.
后轮驱动汽车在湿滑路面上不容易被控制,这是汽车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世间万物一物降一物,后驱车被控制后自有独特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借助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发现某预研项目车辆具有过多转向趋势,在全面分析车轴左右轮荷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车辆转向特性的影响因素.针对本项目提出可通过加粗前悬架横向稳定杆直径的办法来获得车辆的不足转向特性。通过对多种匹配方案的仿真分析和对比权衡,并结合国标对稳态回转实验的评价打分方法,最终确定把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之比由1.17增加到1.96,此时车辆的过度转向趋势得以消除,并具有了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7.
每套汽车悬架系统都拥有两个目标: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最佳的车辆操控性。舒适是通过将汽车中的乘客与颠簸和坑洼等路面干扰相隔离而实现的。操控是通过避免车身转向过度和侧倾,并使轮胎和地面保持良好的接触而实现的。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目标是矛盾的。对于豪华轿车来说,其悬架系统的设计通常强调舒适性,结果导致车辆在行驶、转弯和制动过程中会转向过度并倾斜。  相似文献   

8.
四、模拟实例长春市摩托车修配厂生产的CH120一吨载重车,从1974年起共生产三百多辆,在使用中曾发生过多起直行突然甩尾调头事故。用QYHS792程序对该车作了模拟研究。图2是CH120型载重车满载时,前、后偏离角之差相对于向心加速度系数的模拟结果。曲线1是标称附着系数SNO=1的δ_1-δ_2-μ特性,可以看到该车在小μ时具有很小的不足转向性。μ=0.4时δ_1-δ_2不到0.5°。在μ>0.55时变为过度转向。在μ>0.6时过度转向急速加  相似文献   

9.
邱洋  厍永军 《汽车运用》2004,(12):37-37
冬季在冰雪路上行车,要根据道路的附着条件,保持均匀的行驶速度,把稳转向盘,保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并要防止轮胎在坎坷的冰块上颠簸而引起转向轮自行转向。需要提高车速时,应缓慢地踩下加速踏板,不要加速太猛,以防驱动轮因突然增加转速而打滑或横滑。行驶中选择道路时,不要转向  相似文献   

10.
转弯时,车辆后轮向外侧滑,车辆举动过度,称之为转向过度。转向过度状态下,加大转向盘转向操作时,后轮侧滑加剧。转向过度状态下,快速反方向打转向盘的话,可抑制后轮侧滑,有助于稳定车辆举动。动态自适应EPS可加大转弯方向的转向盘扭矩,减小反方向的扭矩。通过减小转弯方向的辅助扭矩,可抑制后轮侧滑,从而辅助顺利转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某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为例,叙述了前置后驱车型用进气歧管的结构特性。应用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AVL-BOOST)优化进气歧管参数(气道长度)、应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CFD仿真(AVL-FIRE)模拟进气歧管的流动特性,得到满足兼顾低速扭矩与最大功率的进气歧管结构。通过试验验证,新开发的进气歧管性能满足开发目标,性能曲线与仿真结果趋势相同。通过文章的研究,可指导前置后驱车型自然吸气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汽车知识》2012,(9):24-25
新版ESP 全新朗逸拥有新版ESP系统。该系统集成横向纵向加速度、制动压力以及偏航率等多个传感器。当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时,系统将分别对各个车轮单独施加制动,甚至调整节气门来保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系统内还创造性地集成了从AsR到NB、懒多主动安全功能,性能强大而故障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徐书坤 《汽车运用》2010,(12):39-39
<正>出车前检查车,备足必备用品出车前,驾驶员必须严格认真检查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对车辆的转向机构、制动部位、灯光仪表、喇叭和雨刮器等都要进行检查,保证各部位齐全有效。同时,要配备随车防滑工具,如三角木、十字锤、铁锹、防滑链、麻袋、粗绳等。  相似文献   

14.
纯电动汽车因重心的变化而使其悬架系统的性能与燃油发动机汽车相比有很大不同。针对轮毂电机汽车的这一特性,利用三维绘图软件建模并导入ADAMS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转向模拟仿真用以验证双纵臂悬架系统在电动车上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之上,对悬架系统在转向时的侧倾特性和转向半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通过优化悬架的结构可弥补电动汽车可能出现的过多转向特性和侧倾特性,而优化后的悬架结构参数可满足电动车的静动态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车外温度-34℃,我在车内脱掉羽绒服却仍然冒汗。两天时间内一刻不停地驾驶各款保时捷横行于冰雪赛道,只为掌握如何在失控边缘驾驭车辆。本杰明正在驾驶位上全神贯注地控制着油门与转向盘。在我看来,他的动作频率简直如视频快放般叫人不可思议。发动机在我俩身后传出抑扬顿挫的声调,能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们拥有一辆四轮驱动的汽车时,寒冷、潮湿和糟糕的天气都无法阻挡我们坚持激情驾驶的脚步。我们驱车前往阴森的威尔士北部山区,探究一下4WD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相似文献   

17.
理想转向特性对改善车辆操纵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中基于LQR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后轮主动转向变传动比控制策略。首先,综合考虑低速操纵响应性与高速行驶稳定性,建立4WIS电动车理想转向特性;接着根据变传动比曲线设计预期的横摆角速度,并基于LQR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主动后轮转向控制策略,以跟踪横摆角速度的预期值;最后,针对典型的双移线工况,进行人车路闭环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较好地实现了理想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故障现象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是博世(Bosch)公司第一个研制出来的主动安全系统。ESP系统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下面2点:1.转向时,保持车辆运行方向的准确性,防止出现转向不足(转向盘转角固定,转向半径却越来越大)和转向过度(转向盘转角固定,转向半径却越来越小)的情形;2.制动时,保持车辆运行方向的稳定性,防止在非对称路面(左右两侧车轮的路面附着系数不相等)制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转向横拉杆的弹性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轿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对于操纵稳定性的稳态特性,采用了ISO4138标准,在车辆行驶100 km/h下的固定圆周转向规程来进行评价;对于瞬态操纵稳定性特性,则采用ISO7401标准中方向盘扫频输入的响应特性来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转向横拉杆的弹性与轿车操纵稳定性的不足有很大关系,如果弹性横拉杆刚性过大,则需要1个较大的转向传动比以弥补其不足转向特性。因此,在汽车设计开发中,必须将转向横拉杆的弹性特性和转向传动比综合平衡考虑,两需要很好的匹配才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使汽车行业充分理解轻型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国家标准,引导和规范ESC测试评价,文章对轻型汽车ESC全球技术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系统剖析,针对ESC过度转向评价和路面摩擦因数测定开展验证试验,并探索不足转向试验方案。在ESC国家标准中明确了路面摩擦因数测定方法,并通过冰雪路面上的双移线试验和稳态圆周试验对ESC不足转向特性进行评价。轻型汽车ESC国家标准弥补了全球技术法规在不足转向评价上的不足,为我国规范与完善ESC性能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