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峡大坝三期蓄水后坝前水位为135m,忠县陶家石盘以下为常年库区河段,航道水深较天然状况下大幅度增加,库区将面临深水设标的诸多问题。由于三峡水库落差大、回水深、淹没范围广,目前尚无类似可借鉴的深水航道设标经验。本文基于一定的理论分析基础,通过试验论证,取得了深水设标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也为三峡156m、175m蓄水后的航标设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5,(3):268-271
长基线定位系统(Long Baseline),简称LBL,是一种高精度深水水下定位系统。文章在介绍了国内外LBL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松花湖LBL水下定位系统试验,介绍了其定位理论和方法,解决了50 m水深海底信标布放、固定及回收问题,探索了海底应答器相对校准(基线校准)、绝对校准方法,确定了定位标的跟踪定位方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LBL水下定位流程和方法体系,得到了高精度水下定位数据,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系泊锚机是1500m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的关键装备之一,其电控系统要求可靠性高、布置紧凑、智能化水平高.文章通过分析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系泊系统组成、锚机的结构、电控系统所要求功能,划分出功能模块,选择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现场总线的技术思路,进行设备布置、网络架构、硬软件的选择,设计出一套电控系统,实现了系...  相似文献   

4.
对潜标定位布放中的抗漂移技术进行研究.在满足总浮力需求的前提下,从提高回收可靠性的角度出发,针对4种潜标结构方案,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潜标的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浮力部件、海流速度和海床底质对水平漂移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加浮力部件会增大水平漂移量,而改变浮力部件的安装位置对水平漂移量的影响较小;海流速度越大,潜标在水平...  相似文献   

5.
潜坝作为一种航道整治建筑物,是指在枯水位时均潜没在水下而不碍航的建筑物。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中,为了能够在大水深、急水流的条件下,运用潜堤对和畅洲进行整治,需开展坝体与流体的流固耦合研究,采用大型CFD分析软件Ansys-Fluent,研究水流对圆形坝体的作用以及坝体对水流的绕流作用,为今后该结构实施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上午,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标志性项目——世界第六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坞,进入关键的搭载总装阶段。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对潜标定位布放中的抗漂移技术进行研究。在满足总浮力需求的前提下,从提高回收可靠性的角度出发,针对4种潜标结构方案,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潜标的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浮力部件、海流速度和海床底质对水平漂移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加浮力部件会增大水平漂移量,而改变浮力部件的安装位置对水平漂移量的影响较小;海流速度越大,潜标在水平方向上的漂移量就越大,在布放潜标时,需考虑当地的海流速度;海床底质对峰值张力和稳态张力的影响较小,但在触底过程中,缆索交替出现松弛和张紧现象,海床刚度越大,振动幅度和频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潜堤抛石最深处泥面标高-36.6m,枯季稳定时段各断面平均流速在0.48~0.68m/s之间,各断面测点最大流速为1.08m/s。"深水、大流速"工况条件下,若采用传统抛石工艺,块石漂移距大、流失严重,断面成型控制难道高。为攻克这一难题,自主研发改造了新型深水抛填船"砂桩1号",实现了水下抛石精准定位,作业精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仁科  于再红  许婉莹 《船舶》2019,30(1):49-54
通过研究某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分析泵舱压载泵和深井压载泵的适用条件,为其他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的配置设计提供一定参考。通过对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的设计理念及相关规范进行调研,掌握了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压载系统的设计方法,总结不同压载泵形式的特点,并基于该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特点提出适用的压载泵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付桂 《水运工程》2021,(1):104-110
为达成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目标,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在福姜沙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福姜沙左缘丁坝、双涧沙头部潜堤、潜堤北侧丁坝及南侧丁坝.根据福姜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实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数物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工程前后在河势变化、流场变化、航道维护量等方面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