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纵向耦合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导向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轮轨蠕滑力出发,研究了纵向耦合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的导向机理,通过建立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整车动力学模型,基于数值仿真方法,分析比较了采用纵向耦合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横向耦合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与全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车辆的导向性能.计算结果表明:纵向耦合独立旋转车轮轮对具备直线上的对中性能和曲线上的导向性能;在曲线通过时,...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磁流体耦合轮对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找出了磁流体耦合轮对转向架前后轮对的耦合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传统固定轮对转向架、独立车轮转向架、磁流体耦合轮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比较,发现合理选取转向架前后轮对的耦合度可提高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地分析了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着重对独立车轮和传统轮对的磨耗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独立车轮转向架车辆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能以15km/h的速度通过半径为50m的曲线;且与传统轮对相比磨耗水平较低,适合在城市轻轨低地板车中采用。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7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车轮磨耗,分析了刚性轮对与独立旋转车轮的导向机理,建立了拖车采用传统刚性轮对与拖车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两种车辆模型,计算了两种车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并根据Archard磨耗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下的车轮磨耗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车辆直线运行时,拖车采用刚性轮对的车辆稳定性及横向平稳性较好,车轮磨耗位置居中且磨耗量小于独立旋转车轮;车辆运行于大半径曲线时采用刚性轮对的车辆曲线通过评价指标较好,磨耗量较独立旋转车轮小;随着曲线半径的减小,采用刚性轮对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迅速恶化而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车辆各指标变化幅度较小,在半径为100 m及以下的曲线时,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车辆曲线性能更优且车轮磨耗小于刚性轮对,特别在曲线半径为25 m时,独立旋转车轮磨耗量仅为刚性轮对的60%左右,拖车采用刚性轮对的车辆在直线及大半径曲线时性能较优,拖车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车辆更适用于小半径曲线.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国外现有的变轨距转向架的运用与发展现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种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新型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并对其总体结构及变轨距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变轨距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是可行性的,其具有较好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和平稳性,但其直线对中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有待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独立轮对耦合转向架导向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独立轮对转向架方案——独立轮对耦合转向架.理论分析表明,独立轮对耦合转向架不仅在曲线上具有很好的径向调节功能,而且在直线上也具有良好的复位性能,说明独立轮对耦合转向架能解决独立轮对的导向问题.建立了独立轮对耦合转向架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分析该转向架的动态导向性能.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向架轮轨横向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理论论上分析了固定轮对转向架、独立车轮转向架和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受力情况,围绕轮轨横向力这一重要曲线通过性能指标比较了三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优劣,通过比较发现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最好。然后建立了后轮对独立新型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仿真结果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发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实现低地板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低地板独立旋转车轮动力转向架的设计方案.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根据UIC 615—4对转向架构架进行静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轮轨横向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了固定轮对转向架、独立车轮转向架和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受力情况。围绕轮轨横向力这一重要曲线通过性能指标比较了三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优劣 ,通过比较发现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最好。然后建立了后轮对独立新型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 ,利用数值仿真结果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发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独立旋转车轮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同传统的整体轮对相比,独立旋转车轮由于理论上不存在轮轨间的纵向蠕滑,在理想化的、无激扰的线路上具有较高的临界速度和较好的曲线通过性能。但在实际运用中,正是由于其缺少纵向蠕滑力的特点,使轮对在直线轨道上的对中性能下降而产生轮缘接触和曲线上只能靠轮缘导向。介绍了独立旋转车轮的运用和发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独立旋转车轮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技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有相当多的城市在筹备建设有轨电车系统,许多车辆企业也在积极研发低地板车辆。首先介绍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类型和研究实践。然后,详细阐述了低地板车辆技术特征,包括模块化设计、低地板设计、减震降噪设计、适应城市道路设计、独立轮转向架、制动系统、供电方式以及安全设计。最后指出,低地板车辆在结构、参数和性能等方面的多元化将增加车辆运营和维修的难度,中国应尽快规范化、标准化低地板车辆和有轨电车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2.
米轨客车迫导向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米轨迫导向转向架客车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迫导向机构的等效处理方法,以研究迫导向转向架导向机构参数对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迫导向机构刚度和增益有利于提高蛇行失稳临界速度和曲线通过能力;连杆间铰链的间隙则对迫导向机构的性能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探讨了迫导向转向架所具有的低锥度失稳问题。以三轴、二轴迫导向转向架为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运动学失稳和动力学失稳两种模式。得到不同导向刚度下产生失稳的临界踏面锥度和不同锥度下的临界速度值。研究发现,通过参数的合理匹配,可使临界锥度降至常见最小锥度以下,从而可以避免低锥度失稳,为迫导向转向架的参数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我国研制的27 t轴重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副构架径向转向架的低动力作用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两种转向架的具体结构,分别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对两种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以轮对摇头角、轮轨横向力和轮轨磨耗功等参数与传统转向架进行了对比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在曲线半径小于800 m 线路上,相对传统转向架,两种转向架能有效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且副构架径向转向架降低轮轨磨耗更具优势;但随曲线半径增大和受线路不平顺影响,径向转向架的径向作用会逐渐弱化;当曲线半径超过1 000 m后,两者的轮轨磨耗基本相当,即利用径向转向架来降低轮轨磨耗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车辆径向转向架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解决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和横向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车辆动力学长期研究的课题,采用常规转向架无法同时满足二者的要求。径向转向架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其既能保证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要求,又能改善其横向稳定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车辆径向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并阐述了迫导向、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及其基本结构,建立了迫导向转向架、自导向转向架和一系柔性定位转向架的统一横向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一系柔性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和直线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动力学模拟计算表明,应用径向转向架是降低曲线上轮轨磨耗和提高直线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适合运用在摆式列车及曲线较多的既有线提速客车上。  相似文献   

16.
走行轮胎偏磨损导致换胎频繁是影响跨座式单轨交通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快速评估不同单轨车辆设计方案的走行轮胎偏磨损状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走行轮偏磨损的10个评价指标,建立了走行轮胎偏磨损因子模型,提出了依据走行轮胎偏磨损因子得分高低评价车辆设计方案优劣的方法. 研究结果发现:影响走行轮胎偏磨损的因子得分排序依次为走行轮纵横向参数因子、导向轮轴距因子、走行轮垂向刚度因子和导向轮垂距因子;建立的走行轮偏磨损因子模型和偏磨损因子得分公式能快速评估不同单轨车辆结构设计方案下的走行轮胎偏磨损状态,从而为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开发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