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提出了抛丸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其工作原理,根据抛丸设备的工作特点,在沥青路面上进行了抛丸试验,研究了抛丸设备在沥青路面上进行施工的关键性技术,分别从施工控制温度、丸砂比、行进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抛丸设备在沥青路面上施工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桥隧混凝土面板表层处理工艺对防水粘结层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文章针对抛丸处理工艺,重点选择构造深度与层间粘结、剪切强度等指标进行室内试验和现场抛丸机械施工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层间粘结、剪切强度与构造深度、露骨率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建议抛丸后面板的构造深度不小于0.45?mm;在1~3?mm浮浆情况下,露骨率不小于28%;(2)抛丸机的行进速度、抛丸功率直接影响到面板处理效果,正式施工前,需进行试验段以确定合理的抛丸工艺参数;(3)结合南京市城西干道改造工程,提出城市路面抛丸工艺的施工工序、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标准,可为城市桥隧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现有沥青路面设计只以结构性能为指标,未考虑路面抗滑性能的不足,针对粗细两种级配类型的实际沥青路面芯样及相应的室内Superpave旋转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铺砂法、激光构造测试仪法、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BPT)法及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法等4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测试了路面宏观构造及抗滑性能,分析了测试方法、试件成型方式、设计参数与路面宏观构造及抗滑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路面宏观构造参数MTD分别与路面设计参数及抗滑性能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MTD作为中间参数建立了路面设计参数与其抗滑性能之间的预测模型,为基于抗滑性能的沥青路面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AC-10沥青混合料制作车辙板,进行室内抗滑性能试验,研究贝雷法中粗集料含量CA比对沥青路面抗滑性的影响.采用路面构造深度和路面摩擦系数这两个技术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凝土的抗滑性能,探讨随着CA比的增大,路面构造深度和路面摩擦系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结合路面养护大中修实体工程,对沥青混合料掺加抗车辙剂前后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XR型抗车辙剂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对其抗水损害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路用性能检测表明:添加抗车辙剂的路段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其车辙深度及增加幅度均小于未添加抗车辙剂的路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UTAC层间粘结强度与铺装层抛丸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露骨率指标关系,发现随着抛丸设备行走速度的降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粘结强度均增大,说明在额定的抛丸功率下,行走速度决定检测指标的高低和抛丸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设备行走速度,才能保证抛丸质量。粘结强度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露骨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影响不显著;在抛丸面清理干净时,粘结强度主要受层间沥青油的极限粘结力制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层间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与车辆的行驶安全息息相关,基于SAC-16和AC-16I两种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通过在不同空隙率条件下对室内轮碾成型的车辙试件进行构造深度试验、摩擦系数试验,对沥青路面抗滑性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关系及抗滑性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空隙率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构造深度增加,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摩擦系数、混合料级配和空隙率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首先总结了微表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然后对微表处施工前后的路面进行了渗水系数、抗滑摆值和车辙深度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微表处技术能有效提升路面的抗渗性能和抗滑性能,并可修复车辙病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含砂雾封层材料在工程实践中的耐磨耗性,采用耐磨抗滑衰减、构造深度衰减、浸水磨耗损失3个评价指标研究了含砂雾封层耐磨耗性能的影响因素,并考究了用砂量、洒布量、原液固含量因素组合对含砂雾封层材料耐磨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砂量是影响含砂雾封层耐磨耗性能中抗滑衰减与浸水磨耗损失的关键因素;固含量是影响浸水磨耗损失的关键因素;洒布量主要影响表面的构造深度衰减。综合考虑,建议含砂雾封层用砂量为25%,固含量为50%~60%,洒布量为0.8 kg/m~2。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沥青路面材料在道路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性能,本文选用玄武岩集料代替部分石灰岩集料,探究40%掺量玄武岩集料沥青混合料对改善路面抗滑性能和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AC-16型级配设计、最佳油石比为4.6%时;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大于90%以上,摆值和构造深度满足抗滑性能要求,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能。最后对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有效提高公路施工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种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在水浴和空气浴2种试验环境下进行50℃和60℃的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水和温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进行不同试件厚度以及板式试件和SGC成型的圆柱试件的车辙试验,分析了试件厚度和成型方式对车辙深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和提高温度都会加速车辙的产生,50℃水浴和60℃空气浴车辙深度判定系数R2大于0.93;结合沥青应用情况,建议B级沥青采用45℃,A级沥青采用50℃,改性沥青采用60℃的试验温度;40 mm厚度的试件车辙深度显著偏大,试验中不宜采用;SGC成型的圆柱试件与板式试件试验结果判定系数R2达0.95以上,可以代替板式试件进行抗车辙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含砂雾封层母液与细粒砂的优选,结合正交试验对含砂雾封层耐久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含砂雾封层洒布量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实体工程进行了耐久型含砂雾封层技术的应用,证明机制砂较天然砂能够提供更好的表面抗滑能力与构造深度;耐久型含砂雾封层的配合比设计结果为:用砂量20%左右,母液固含量50%~60%;提出了基于表面构造深度的含砂雾封层洒布量控制模型;试验段应用效果表明耐久型含砂雾封层能够提供良好的密封效果,使用一段时间后,路面的抗滑能力与构造深度会逐渐恢复。研究成果有利于延长含砂雾封层的使用寿命,推广含砂雾封层技术在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均采用马歇尔试验理论,主要控制指标有;沥青混合料的密度G、孔隙率VV、矿料间隙率VFA、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饱和度VFA等常规指标,通过车辙试验及低温弯曲蠕变试验以保证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以及渗水系数、表面抗滑性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耐磨性能与路面材料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关系。同时提出了砂、碎石、水泥的技术指标 ,设计标准和施工过程中对做面刻槽、压槽、拉槽的几种方法 ,以提高混凝土路面构造深度 ,增大摩擦系数 ,增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耐磨性能 ,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路面检测重要研究成果,分析了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构造深度)和结构强度(弯沉)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路面检测技术的不足与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从早期传统的人工检测到20世纪末的半自动化检测,发展到目前的无损自动检测;无损自动检测的主要特点是快速与智能化,采用多源传感器协同工作,并且集成在多功能道路检测车上,能够同时检测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以及道路线形与沿线设施等;在路面损坏检测方面,采用数字图像检测技术,实现了路面裂缝的快速检测;在路面平整度检测方面,采用激光位移传感技术,实现了快速自动化检测;在路面车辙检测方面,采用激光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非接触智能化检测;在路面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检测方面,建立了铺砂法与贝克曼梁法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实现了基于激光技术的路面构造深度与弯沉快速检测;为了减少外界因素对现有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的干扰,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应该开发适合各种工况下的路面检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路面检测高效化与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聚酯纤维掺量对超薄罩面ECA-10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设计了聚酯纤维掺量为0%、0. 15%、0. 25%和0. 35%四种情况,分别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铺砂试验、路面摆式摩擦系数试验和渗水试验等,测定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抗滑性能和抗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聚酯纤维的加筋作用和吸附作用,聚酯纤维的掺入明显改善了ECA-10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存在最佳聚酯纤维掺量,建议值为0. 25%。其动稳定度提高约142%,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分别提高了2. 2%和2. 3%,且两项指标在实验范围内与聚酯纤维掺量成线性增长关系。随着聚酯纤维掺量的增加,弯拉强度呈增大趋势,并逐渐平缓,弯拉应变逐渐增大,弯拉模量先增大后减小。从抗滑性能和抗渗性能试验来看,聚酯纤维的掺入对改善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和渗水系数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的掺量,室内成型0.2%~0.8%不同掺量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并与未掺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对比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以路用性能为评价指标,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的最佳掺量为0.4%;在最佳掺量下,掺入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提高40%,动稳定度提高110%,弯拉强度提高30%,弯拉应变提高15%,水稳定性提高了6%,劈裂强度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主要取决于路表构造特性的优化选择.系统的分析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与矿料规格、路面污染程度、面层矿料岩性等因素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后期路面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合适的材料、适当的增加表面构造深度、以及采用新材料修建抗滑路面可以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优化后期维护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温拌技术和RAP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车辙性能的影响,采用Sasobit和Zycotherm作为有机添加剂、以不同比例的RAP(总骨料的0%、25%、50%和75%)制备WMA混合料试件,并与同等级的HMA混合料进行性能对比研究。采用动态蠕变试验、回弹模量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研究了试件的抗永久变形能力。结果表明,Zycothem-WMA混合料的弹性模量和抗车辙性能低于Sasobit-WMA混合料;增加RAP掺量可以提高混合料的回弹模量和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20.
路面抗滑能力是影响路面使用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而目前常用摩擦系数(摆式摩擦仪)和构造深度(手动铺砂法)评价路面的抗滑性能,这些测试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不能确切地反映路面的抗滑性能。鉴于此,通过介绍路面抗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论述采用机械化方法测试抗滑性能以减小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建议我国尽早将使用国际摩阻系数作为抗滑指标,便于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