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我国城市家庭小汽车普及率低的现状,构建停车场、车站以及避难所三者组成的疏散网络。以车辆总疏散行程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以公共交通工具(客车)作为主要工具的紧急疏散路径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最小费用、最大流的求解算法。通过算例说明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得到在给定的疏散路网方案情况下,停车场现存车数、车站所需车辆数以及避难所容车数的变化,会引起所有客车最短径路选择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综合客运枢纽内部人员密集、通道网络复杂,且进出口数量较多,客流疏散效率不易提高。针对这个问题,不同于现有研究大多考虑改造物理设施,本文提出了通过控制通道开闭状态及通行流向,充分发挥既有设施通行能力的疏散流线设计优化方法。设计了由系统输入、疏散仿真及疏散流线优化模块组成的疏散流线设计仿真优化框架。其中,系统输入模块包含疏散需求、疏散网络、疏散行为参数;疏散仿真模块用于给定疏散流线方案下疏散效率的模拟测算;疏散流线优化模块则基于疏散仿真模拟结果迭代优化疏散流线方案。疏散仿真方面,考虑到行人在疏散途中可能动态修改疏散路线的特点,基于Logit模型构建了行人疏散择路行为模型。疏散流线优化方面,为提高疏散效率,避免局部通道过于拥挤,设计了以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最低为目标的疏散流线优化模型,并应用基于NSGA-Ⅲ的疏散流线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虹桥火车站到达层疏散场景为例开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情况无特殊流线设计的疏散方案,优化方案的整体疏散时长、所有个体总疏散时间和通道最大饱和度分别降低36.2%、16.6%、51.6%。该方法对建设安全高效的综合客运枢...  相似文献   

3.
研究时间依赖网络的城市紧急疏散交通线路问题.在对考虑疏散过程中交叉口延误和通行能力、紧急疏散网络防堵塞改造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紧急疏散时城市交通网络的时变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动态路阻交通紧急疏散线路的思想.考虑到紧急疏散时不一定满足FIFO要求的特性,将研究对象转化为时间依赖非FIFO网络交通紧急疏散线路的确定问题,建...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出行者的路径选择效率,从微观层面对随机动态路网条件下的单车辆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随机动态路网条件下,作为车辆路径构成单元的路段,不同时刻车辆在其上的行程时间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若使用传统的最短路算法进行车辆路径选择,将某一时点的路段行程时间作为路段权值不能反映路段行程时间动态变化产生的影响,车辆路径选择结果容易造成误判。为解决此问题,按照集散波理论对于路段车辆运行状态的划分方式,首先以路段下游信号转换时刻目标车辆与排队车流队尾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切入点,对路段行程时间进行分状态分类随机动态预测,然后建立对应可接受水平下的路段行程时间可靠性计算模型,最终分别针对简单网络和复杂网络的单车辆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使用行程时间可靠性作为关键控制变量的三阶段车辆路径选择模型和权值异化的Dijkstra车辆路径选择算法。通过案例及对比分析表明,在出行者面临的简单网络中使用行程时间可靠性进行车辆路径选择可纠正仅仅按照单一行程时间进行车辆路径选择造成的选择误判,在复杂网络中使用行程时间可靠性作为路段权值异化的Dijkstra算法可迅速求出最可靠路径,有效解决了随机动态路网环境下的单车辆路径选择问题,是对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5.
大型车的混入对高速公路交通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交通事故情景下。为了引导事故条件下驾驶人和组织者做出高效准确的决断,将考虑了大型车混入率的动态空间占有率模型引入到交通波模型,构建干涉与非干涉情景下的交通事故影响模型。以郑尧高速为例,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别对干涉情景下的疏散时间、疏散量以及事故发生的位置,车辆数等指标与事故影响程度的指标(包含事故最远排队长度,事故持续时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疏散时间与事故影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疏散量与事故影响程度成负相关关系,而事故发生点与上游匝道之间的距离与其关系不大;道路服务水平为0.456,车辆数为1 321 veh·h-1时,为了使得分合流区不受影响,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景下,应将大型车混入率控制在50.1%以下,使得最远排队长度在10 km内;当大型车混入率大于58%时,将很难通过干涉引导避免对上游分合流区产生影响;在35 min以内采取干涉措施的效果最为明显,而大于35 min时,事故持续时间会发生一个急剧的增加,不利于路网恢复,之后事故恢复时间将趋于平稳;对道路交通量进行模拟可知交通量每增加50 veh,疏散时间和距离增加的范围为[1.5 min,3.6 min]和[1.209 km,1.543 km]。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事故诱导策略制定和疏散效果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元胞传输模型(LWR模型的离散形式)作为分析工具,以行程时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车道路段没有出入口的基本路段受交通信号控制影响下的动态行程时间.考虑到路段上车辆密度对车辆速度的影响,文章定义了路段加权密度来表征车辆进入路段时路段的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动态行程时间和车辆进入路段时的流量基本上没有关系;当车辆进入路段时刻一定时,路段加权密度和车辆的动态行程时间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城市交通紧急事件的特点以及紧急事件管理的必要性,构建了城市交通紧急事件处理系统框架,制定了交通阻塞、交通事故以及车辆故障三类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及其流程。  相似文献   

8.
总结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城市应急疏散中的交通分配疏散模型与解决方法.大规模城市应急疏散研究大多采用交通分配的方法.城市疏散过程中的拥堵产生原因分析、旅行时间计算、疏散流在网络中的演化、疏散方案的选择与优化等,多采用交通分配模型进行描述.本文主要在宏观层面,针对疏散研究中采用的一般分配模型和分配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车站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人流密度大,发生紧急事件时安全疏散难度大,在车站安全设计达标的前提下,还需配合完善的应急预案,合理的疏散组织与引导。目前城市轨道车站的安全设计以静态计算的总的疏散时间作为评估标准,难以评估人流在车站空间中的分布及实际的疏散效果。介绍利用行人仿真工具评估车站的疏散设计,根据行人在车站空间分布提出行人设施及疏散组织的优化建议,并以苏州轨道二号线徐图港站为例对仿真方法进行说明。行人在车站空间中实际运行效果表明,相关优化方案和建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IST在奥运交通紧急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奥运期间紧急事件的类型、特点以及紧急事件管理的必要性。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方法,从组织机构、道路.车辆、人员、信息发布、心理恢复的角度研究了建立奥运交通紧急事件管理系统的基础条件。制订了交通阻塞、严重交通事故、奥运车辆故障和奥运场馆火灾或爆炸等四类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及其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率,将交通状况、在途潜在风险等信息纳入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救援车辆诱导研究中,基于实时和时变路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以车辆出行时间最小,路径可靠性最强为目标,构建基于在途时间和路径可靠性的车辆诱导最优化模型。设计一种实时信息和时变信息结合策略,使模型规划路径随路网交通量变化而相应做出阶段性调整,采用滚动时域策略将该动态决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离散时间点的静态决策问题,用于计算应急救援路径时间;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发生后路网交通事故率升高,同时容易发生拥堵的状况,进一步将救援规划路径可靠性作为决策目标,即应急救援车辆规划路径在面对道路中断或者严重拥堵时是否拥有更多的调整策略,更新救援路径尽快完成救援任务;为了便于量化计算将上述目标转化为统一的价值成本,共同决定救援车辆的行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行驶路段交叉口间距离较长,中间无其他道路连通,行驶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破坏趋势蔓延导致道路中断或拥堵等意外发生时,无法更新调整救援路径,最终导致救援延误;因此,基于救援时间和路径可靠性的车辆诱导最优化模型能够克服以上问题,进一步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12.
灾害事件下局域路网应急疏散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要在灾害发生时将处于危险地带的人群尽快转移至安全地带。针对不同灾害事件类型而引发的单源单汇、单(多)源多汇网络状态的路网疏散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在各路段通行能力的约束条件下,以疏散交通流量最大、总疏散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运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理论建立了局域路网疏散分配模型。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在Matlab中得到了实现。通过查找最小截量组成弧的分布位置,并对路网中最小截量组成弧的路段扩容改造,进而有效提高局域路网的应急疏散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城市动态交通网络紧急疏散路线确定问题.针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不确定性并考虑到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在分析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对疏散路线确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离线方式确定预案和根据实时信息调整预案的紧急疏散路线确定的方法,简介了实现该方法的系统结构.在离线模块中,利用已有路网统计先验信息建立基于时间依赖网络城市交通紧急疏散...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在应急救援与疏散工作中的应急交通效率,针对已有相关算法未考虑交通问题动态性的不足,提出了1个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应急路径规划算法。给出了问题的定义,设计了1个基于仿真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给出了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算法求解步骤。通过北京市路网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应急疏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11事件以来,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疏散和撤离措施将人们撤离出危险区域,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并且建立应急指挥体系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的交通组织预案。假设路网类型呈方格网状城市发生突发事件,在此情形下搭建了OREMS应急交通疏散平台,对让行规则、信号控制、单行方式3种交通组织疏散方式下的疏散效率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给应急部门提供适合的交通疏散方法,以减少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In most metropolitan areas, an emergency evacuation may require a potentially large number of pedestrians to walk some distance to access their passenger cars or resort to transit systems. In this process, the massive number of pedestrians may place a tremendous burden on vehicles in the roadway network, especially at critical intersections. Thus, the effective road enforcement of the vehicle and pedestrian flows and the proper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se two flows at critical intersections during a multimodal evacuation process is a critical issue in evacuation plann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tegrated linear model for the design of optimized flow plans for massive mixed pedestrian–vehicle flows within an evacuation zone. The optimized flow can also be used to generate signal timing plans at critical intersections. In addition, the linear nature of the model can circumvent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to apply in large-scale networks. An illustrating example of the evacuation around the M&T Bank Stadium in downtown Baltimore, MD, is presented and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model's capability to addres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vehicle and pedestrian flows within an evacuation zone. Results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s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our model to a real-world scenario and further indicate that accounting for such conflicting movements will yield more reliable estimation of an evacuation's required clearance time.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天津国家会展中心轮候区对展馆区及周边路网交通的中转和缓冲作用,须对轮候区工程进行交通组织设计.以广交会成熟展会模型及客流规划为基础,推算分析了近、远期会展中心会展期间筹撤展及高峰时段客流规模、停车需求;结合路网规划,分析了交通特点,进而构造了相对清晰的内部交通循环及停车体系,并对车辆停放方式及停发方式进行了方案比选.完善的轮候区交通组织设计将大大缓解会展期间高峰交通量对会展中心核心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应急交通是城市综合防灾中最重要的设施之一,是应急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规划确定城市的应急交通系统时,对外交通干道和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对于灾前的人员疏散和灾后进行大规模救援工作意义重大,是避灾和救援活动的"保障线",更不能忽视次干路、支路和居住区级道路的作用。如空袭、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快速路、主干路因立交桥可能损坏倒塌会影响使用,次干路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替代作用;支路、居住区级道路,则是通往避难场所必不可少的,是受灾群众登上"诺亚方舟"的生命之路。本文提出了宁波市应急交通系统的构成,着重探讨应急通道的分级、选择和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