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龙是龙吗     
海龙不是龙,大家想象中的龙,世界上没有。那么,海龙是种什么动物呢?是和古代爬行动物中的恐龙一类吗?不是。它是和海马一样的,都属于鱼纲,并同属海龙科。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海龙与神话中的龙头、龙身十分相象,生活在海中,故名海龙。尾象蛇,又叫海蛇。身体细长,十到三十厘米,背有环状骨板,一般暗褐色,象树枝,又  相似文献   

2.
海獭小传     
海獭别名又叫猎虎,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人们往往把它跟水獭相混,因为它们外形实在太相像,不太容易区别。实际上,水獭和海獭都是属于鼬科的那个大家族,血统很近,也都是水中动物进化到陆地,又重新回到水里去的动物。但是它们之间必竟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老博士:鲸鱼、鳄鱼、甲鱼、娃娃鱼、海马、海龙、乌贼鱼、鲍鱼,它们生活在水中,都是鱼吗? 甲:凡是名字叫鱼的,就理所当然的是鱼啦!名字不叫鱼的海龙和海马,就不是鱼了。  相似文献   

4.
黄洽 《航海》1993,(4):38-38
海狗又名腽肭兽和海熊,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四脚哺乳动物。海狗虽有“狗”名,但不是狗。狗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而海狗属于哺乳纲、鳍脚目、海狮科、海狗属。“家谱”亲缘关系很远,不是“胞姐妹”“堂兄弟”。只是它有些象狗罢了,因此得名海狗;由于又有些象熊,因而又名海熊。其实,它与海狮亲缘关系很近,都属于海狮“大家族”。  相似文献   

5.
徐双华 《航海》2003,(3):16-17
海洋世界是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深海、冰山都给人无穷的想象,即使海洋里的声音也对人类充满了诱惑,因为在海洋深处,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神秘声音,有的声音出现一次可持续几年,有的则稍现即逝。当然,这些神秘声音并不是很简单就能听到的,必须借助特殊声学仪器才能听到,因为它们的频率通常很低。  相似文献   

6.
驾艇钓鱼     
汪刚 《船艇》2004,(3):10-11
钓鱼者要想钓着鱼的话必须先确定哪里有鱼。几乎在有足够的食物、氧气和掩护的水域都有鱼,但是要想钓着鱼的话,你需要知道它们躲在哪里。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能在同一水中生存。鱼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不同的:1.盐的比重;2.氧气浓度;3.食物种类;4.水温;5.隐匿范围(包括掩护和水底情况);6.饲养范围。  相似文献   

7.
鲎,俗称海怪,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海洋动物。据生物学家研究,大约早在3.5亿年前,鲎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比恐龙还要早,真可谓生物界的老前辈了。 鲎属鱼类甲壳类,所以有鲎鱼之称。它常成双结对地在沿海大陆架附近游弋。有趣的是,雌鲎比雄鲎大两倍以上,且成年累月背着雄鲎,“夫妻恩爱”,形影不离,即使狂风巨浪也不能拆散它们。对此,韩愈曾有诗云:“鲎形如惠文,背眠相负  相似文献   

8.
水下鱼声     
人们把鱼当作最安静的动物。看,鱼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似乎毫无声息。“缄默如鱼”,也就成为出名的谚语。的确,没有任何饶舌的动物象鱼那样不停地咂巴着嘴,可是,也没有任何爱动嘴的动物象鱼那样娴静。表面看来,鱼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嘴巴上,嘴巴的  相似文献   

9.
《船艇》1990,(6)
潜艇柴油机现有的两种增压方案是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但两者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有利也有弊。机械传动的离心式压气机:其优点是对进气真空度和排气背压及其变化不敏感,而缺点是高的空气和燃油耗率,单缸功率受到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航海》1999,(1)
不服 儿子:爸,你说鱼,怎么死了还睁着眼睛? 爸爸:那当然,因为它们不是中阴钩就是落暗网,没一个是明抓的,谁服?所以死不瞑目。  相似文献   

11.
鱼的眼睛     
你注意和研究过鱼儿的眼睛吗?全世界的鱼儿种类很多,已知约有25000种,而且生活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它们的眼睛也就形形色色,名堂还不少哩! 鱼的眼睛没有眼睑(眼睑俗称眼皮),一天到晚眼睛都是睁开的,睡觉时也只好睁着眼睛,即使死了,也“死不闭目”。有人牵强附会说,鱼死得不甘心,这是不科学的说法。鱼还是“近视眼”,一般只能看近的物体,12米以外的东西,基本看不见。因为鱼眼的水晶体是圆球形的,而且水晶体的弯曲度不能改变。但是鱼很敏感,通过光的折射作用,人在水边行走,鱼儿就能感到了。会跳的弹涂鱼,眼睛大而奇特,突出在头部背上,可前后左右地转动,因此,它不必转动身体,就能看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以往,船舶淡水舱一般系涂刷水泥浆,压载水舱和油舱则涂抹一层清油,但这样不能起到持久的防锈作用。有些厂即使也采用其他类型的油水舱涂料,但这些涂料不是环氧沥青系的,就是二乙烯乙炔系的。它们都含有强溶剂——易挥发且带毒性的苯类物质,特别是二乙烯乙炔系涂料,还具有一种冲洗不掉的恶臭。而且船舶油水舱一般都比较狭小或处于船舶双层底内,除有人孔可供进出外,几乎都是密闭的,通风差,施工条件恶劣,操作困难(有时必须躺着  相似文献   

13.
陈国雄 《珠江水运》2012,(Z1):122-124
曾经有几个老外来中国学汉语,学了几个月后,老师觉得可以了,于是就出题考他们,叫他们把"己、已、巳"区分出来。浪漫的法国学生看后晕倒过去;严谨的德国学生立马上黑板用尺子量这三个字,并用数字写出它们的区别;自负的美国学生则一口咬定,这根本就是一个字。这是一则笑话,令人捧腹。但接下来的事例就不是听笑话,而是闹笑话了。我的同行,在长达几年的跑线记者生涯中,一直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在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14.
红海中有一种个头不大、身体扁平的鱼,人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蒙依萨依的脚后脚”,令人惊叹的是,就是它,连凶猛的鲨鱼也奈何不得,只能望之,而不能吞食。这种鱼用以保护自己的,既不是锋利的刺,也不是坚硬的盔甲,而是一种“秘密武器”:当鲨鱼把它吞到嘴里的时候,它就立刻分泌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一下子就能把鲨鱼的上下颚麻痹,使它只能张着,而不能合拢。这时,它就立即逃出“虎口”,安  相似文献   

15.
赵博 《中国船检》2022,(5):40-43
<正>这不是真的要在波罗的海区域决战。但也不是过分渲染,毕竟各家正在根据自身优势和策略进行实际意义的竞争。波罗的海区域虽然不算很广,班轮公司也不可能不顾其所在。尽管波罗的海航线相对独立化,它也没有理由被置于市场之外。不论是达飞轮船、地中海航运还是马士基,它们都在针对这一支线市场部署着更符合公司发展和时代脉络的运力。  相似文献   

16.
徐双华 《航海》2003,(1):14-14
在恐怖行动中,恐怖分子把生物毒物或化学毒物作为常用武器之一,这使如何跟踪和检测生化武器痕迹成为反恐行动的重要课题。为快速有效地检测生化武器,生物学家联想到一种暹罗鱼,这种鱼生性好斗,但它们的皮肤能像变色龙一样变色——只要与任何毒素物质分子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几乎所有的鱼类和水中软体动物,对水体环境的变化,都能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今,它们的这种“特异功能”,逐渐为环保科学家所利用,成为监测水质污染的“哨兵”。会“咳嗽”的鱼说鱼也会“咳嗽,许多人一定十分惊奇。其实,生活在水中的绝大多数鱼  相似文献   

18.
最近,日本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和京都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在非洲坦噶尼喀湖中生栖的一种鲫鱼,采用合作式一妻多夫制,即由两尾雄鱼和一尾雌鱼共同完成繁殖抚育后代。 据该研究小组成员、大阪大学自然学科部的动物社会学教授幸田正典说:“此前,只发现鸟类中有这种合作式一妻多夫制,在鱼类中发现这种繁殖方式还是第一次。” 根据幸田教授的介绍,已确认采用一妻多夫制的是一种名叫“布利查蒂”的鲫鱼。这种鱼体长约10厘米,每当雌鱼在岩石缝隙间选择产卵的巢穴时,一般会与一尾体积比自己大的大雄鱼和  相似文献   

19.
深海狼鱼     
凡是目睹过大平洋狼鱼的人都会被它那可怖的面貌吓得丧魂落魄。也许正因为如此,这种面丑心善的深海动物总是设法回避人类,不轻易让人发觉。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洋几百米下冰凉的深处。加拿大潜水员玛克德尼耶尔携带相机多次潜入海底,累计起来时间长达2500个小时,只有一次碰上了狼鱼。他回忆当时遇到狼鱼的情形,写着:“灰色的皱巴巴鱼首,仿佛完全溃疡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海军和海洋大气局联合汇编的报告书称,潜艇声纳发出的声音是造成海豚等海洋哺乳类动物成群结队上岸死亡——“集体自杀”的根本原因。并首次得出这样的结论:强爆炸声以外的声音也会给海洋哺乳类动物带来巨大伤害。2000年3月,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海域,举行潜艇声纳搜索训练后不久,有16头海豚等小型鲸类动物上岸,其中7头死亡。对死亡海豚解剖的结果表明,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听觉、发音器官四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