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丽  于泳浩  张璇 《世界海运》2023,(10):35-42
从海洋民事公益诉讼的实施主体入手,通过辨析主体进而明确海洋民事公私益诉讼判决的效力顺位,并对我国海洋公益损害赔偿法律的二元体系定位与适用、海洋公益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免责条件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利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有关国际公约的研究和发达国家的立法现状分析,指出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损害赔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责任保险制度引入海洋环境保护领域,设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和完善船舶油污责任保险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念及国际海洋环境公共利益,保持和促进航运贸易发展,在船舶油污公约的适用背景下,国内一般的环境公益诉讼与海洋环境诉讼不同。国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采取“责任限制”赔偿体系,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需要与私益诉讼合并审理,并在同一个责任限制基金内受偿。因此,在法律适用、管辖和主题等方面,与一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本文立足于前述公约适用的背景下,探讨相关问题,以解决现实中的司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上石油开发及油轮运输中发生的事故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此文以船舶溢油事故为例,深入分析我国海洋环境损害赔偿面临"海洋生态损害"概念模糊、损害赔偿难以量化以及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索赔存在交叉等的困境。传统侵权法理论无法确定海洋环境损害的范围,更无法将海洋环境损害量化。尽管有关船舶溢油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法律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侵权法无法解决的难题,但仍需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以期有效、及时地赔偿海洋环境损害。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保护海洋环境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改善海洋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既现实又紧迫的需求。全面深入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有效增强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影响的管控力度,规范船舶污染防治市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碧海蓝天净土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坚实基础。但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理的设施、机制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大力推进新能源动力船舶建造和现代化港口的建设,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环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任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为中国国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以下简称"油污基金")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将就基金管理等若干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根据《MARPOL73/78》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就船舶安检中有关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是保障国家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涉及的海洋环境污染防止对象主要有陆源污染物、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倾倒废弃物、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等五项。  相似文献   

9.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璠  于静 《中国海事》2006,(5):38-42
在我国,石油等能源大多是通过海洋进行运输,随着能源运输量的大幅度增加,海上油污事故时有发生。石油等有害物质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而且会对海水养殖、沿海港口作业、沿海运输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从保护海洋环境、制裁污染责任人角度对责任人行政性处罚方面的规定已经比较完善了,但是却没有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方面的专门立法。我国海事法院在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案件时应适用什么法律目前争议极大。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包括: 《1969/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以下简称 CLC)、《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污染具体规定的简要分析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是其内容构成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公约》在正式条款之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认识到有需要通过公约……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实际上这等于指明缔结公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公约》中还对"海洋环境污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而《公约》第192条在历史上第一次为各国规定了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一般义务,并进一步要求各国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任何来源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2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该《条例》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丢作,弥补我国在船舶污染预防、应急反应及损害赔偿方面的缺陷。这是我国船舶防污染法制工作的一个程碑。该《条例》的出台引起了界的广泛关注,本刊就新《条例》涉及的一些热点问题,专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副司长马森述。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污染具体规定的简要分析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是其内容构成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公约》在正式条款之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认识到有需要通过公约……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实际上这等于指明缔结公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公约》中还对“海洋环境污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和海运大国,1999年出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推行全新的海洋战略,积极探索海洋经济发展之路。液体化工危险品码头的安全与污染预防直接关系到港口、码头、海洋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和海运大国,1999年出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推行全新的海洋战略,积极探索海洋经济发展之路。液体化工危险品码头的安全与污染预防直接关系到港口、码头、海洋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现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立方式 我国现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确立的依据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海商法》、《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下称:CLC)等。对于单一的漏油船舶加害事件,不存在责任主体选择的问题;对于漏油船舶和非漏油船舶共同造成的加害事件,我国法律实践中对责任主体的确立存在着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要闻速递     
《中国船检》2008,(3):41-42
海洋领域总体规划首次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海洋经济统筹协调、海洋公益服务、海洋执法与权益维护.国际海洋事务和海洋科技与教育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2,(7):79-80
我国7月1日起将开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为保护我国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将从2012年7月1日起开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出台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对象为我国管辖水域内接收从海上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货物所有人或其代理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99'《海环法》)于2000年4月1日起实施.'99《海环法》的公布实施更加明确了从事海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和义务,重新调整了管理海洋环境有关单位的职权和义务,是在船舶防污监督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本文将结合一起海上油污染事故谈谈对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 《世界海运》2007,30(5):43-44
对中国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迫切性和目前取得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修订草案)》(6月7日征求意见稿)中的强制保险和赔偿基金内容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彬  周颖 《水运管理》2008,30(4):20-22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损害赔偿机制,从损害赔偿的基本理论入手,阐述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概况,分析清污费用中政府固定费用的合理性,界定自然资源损害的概念范畴,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对环境损害中不可恢复的自然资源损害是否纳入损害赔偿范围进行论证,从而主张加大赔偿力度,更好地保护受害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