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施工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强成本管理是核心,而施工企业的一个项目部,是工程项目的直接生产者,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因此加强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文中分析了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三潮沟位于钱塘江河口南岸余姚与慈溪的交接地带,潮沟紧贴海塘,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使得该段海塘一直处于被动抢险的局面。分析西三潮沟的成因及变化特征,科学治理西三潮沟显得十分迫切。通过对钱塘江河口江道变迁的分析,得到钱塘江河口治江围涂以及慈溪庵东滩面的淤高扩大是西三潮沟形成的原因。西三潮沟反向涨落潮流、进口位置的上下游摆动以及潮沟的冲淤变化是西三潮沟的演变特征。根据西三潮沟水流泥沙特点,在潮沟进口实施截堵潮流沟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湛江东海岛近岸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杰  胡建平 《水道港口》2007,28(5):325-330
将Smagorinsky亚网格模型引入ADCIRC潮流模型求解涡粘性系数,使模型在模拟近岸潮流方面更加合理。为进一步揭示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广东沥青项目码头工程海域的潮流变化,利用改进的ADCIRC模型对湛江东海岛海域潮流场进行了合理地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港池和进港支航道的开挖对湛江主航道影响很小。工程建设只改变了工程区海域的局部流态,并且新开挖航道的水动力条件有助于船舶顺流进港。  相似文献   

4.
苏翔  葛永达  张浩 《船舶工程》2012,34(2):70-73
将责任成本引入造船企业成本管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造船班组作业责任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给出了适用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基于输入资源、成本动因及输出作业量三个因素,DEA方法可评价造船班组作业成本控制的效率,并为班组作业责任成本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运用上述方法对某造船企业的焊接班组作业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客观、准确,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军令 《珠江水运》2004,(11):52-53
过江管道工程管道预制场地的布置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成本、进度.本文结合已竣工工程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布置管道预制场地的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局部模型在工程潮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孟国 《水道港口》2001,22(2):61-65
根据局部模型的形式和特点对其进行了归类分析 ;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对局部模型在海岸河口工程潮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介绍。计算实例的结果表明 ,局部模型的使用既可以减少计算时间从而提高数学模型的效率 ,又可以提高局部海区潮流模拟的计算精度。局部模型在用数学模型手段研究工程潮流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钱塘江河口特殊的自然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钱塘江河口进行了大范围的治江围涂。由MIKE软件建立了杭州湾水动力水质模型,探讨钱塘江河口围涂工程对杭州湾潮流场、盐度场以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在工程区域附近影响了杭州湾水域的水动力特征,使得河口区的流速增大;围涂工程使得湾内盐度等值线后退,有效地减弱了杭州湾的盐水入侵;工程后随钱塘江而来的污染物得到了更快的扩散稀释,减弱了河口区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在船舶建造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大背景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建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船舶建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把钥匙,这需要从人、机、料、法、环等角度综合分析、改进与优化,本文从工艺改进和工法技术优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船舶建造中舱室充气试验工法工装的改进,优化现场施工工艺流程,从而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强潮河口径潮流动力平衡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瓯江河口为例,通过建立河口段物理模型进行了水流试验。通过试验资料及天然实测资料的优势流计算,研究了河口区域径流量和潮流量的比值与其动力平衡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动力平衡点的位置与径流量和潮流量的比值关系密切,径流量与潮流量的比值越大,滞流点越向下游,反之则滞流点越往上游摆动。而河口水下地势变化与动力平衡区域的关系也说明了动力平衡区域可以促使泥沙的聚集,这与拦门沙的形成关系密切。通过强潮河口优势流的计算,可以较清晰地分析该河口段主要动力的强弱,有利于自然现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温州市瓯江河口及近海水域大范围连续大、中、小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及水下地形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瓯江、飞云江及鳌江在内的大范围平面二维潮流及悬沙输运数学模型,并进一步以2002年为基准水平年,在温州市滩涂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就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的围垦工程的实施对温州市3大主要入海河流——瓯江、飞云江及鳌江河口及近岸水域的悬沙场分布、断面输沙率、海床冲淤演变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远期工程由于围垦区域较大,影响相应也最大,而中期和近期工程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江河口湿地演变退化的评价体系"项目为背景,应用FVCOM潮流及形态动力学模型建立长江口三维潮流数值计算模型,建立了包括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域大范围的三维潮流数值模型,基于Linux平台下的并行计算使得变尺度大范围河口地区的模拟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用实测潮位、流速、流向对模型的相似性进行验证,计算验证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模拟流场能够比较好的反映长江口地区往复流场和口外区域顺时针旋转流特征,可以用于长江口潮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航道疏浚吹填工程中,常常遇到特殊施工工况,影响至生产效率,笔者以已完工的钦州港金鼓江航道工程大型绞吸挖泥船施工为例,以提高施工效率方法探讨,找出影响效率主因,以寻找对策措施,有效解决挖泥船效率低下问题,供以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潮汐河口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径潮流动力的不同及其复杂的时空变化导致河口的不同区段水沙特性等也明显不同.在河口治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河口治理研究应采用数模、物模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方法,因数模和物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方法及具体评价指标应根据研究区段的水沙特性和研究目的合理选用.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践为例,介绍数物模综合研究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游孟陶 《港工技术》2021,58(6):87-91
本文根据盐灶河口附近的实测资料,采用MIKE21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与污染物扩散模型对三亚盐灶河口及近岸海域水动力条件及污染物的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盐灶河水动力,污染物扩散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河道内存在持续排放及支流输送的污染源,在现有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无法随潮流完全扩散。在采取引入海水的治理措施后,污染物在潮流和径流的共同作用下扩散,水质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海上现浇墩台施工过程中,因海上自然环境恶劣、风浪变化大、潮差快、桩基础间距大、墩台底部悬空、操作空间小、操作时间短等原因,对施工造成较多困扰,导致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增加,同时墩台底模铺装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现浇墩台的施工安全。本文将根据本工程施工情况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在后续类似工程施工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敏  顾峰峰  范期锦 《水运工程》2011,(11):166-180
潮汐河口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径潮流动力的不同及其复杂的时空变化导致河口的不同区段水沙特性等也明显不同。在河口治理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河口治理研究应采用数模、物模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方 法,因数模和物模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研究方法及具体评价指标应根据研究区段的水沙特性和研究目的合理选用。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践为例,介绍数物模综合研究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魏彦  于成龙 《中国造船》2007,48(B11):606-609
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需充分考虑其运作的成本,在施工方面,提高施工效率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海洋石油平台上进行管线施工作业,条件艰苦且风险较大,降低风险也是节约成本的重要方法。提出了提高海上平台管线施工的工作效率,减少施工时间措施。阐明从设计方法、建造施工方法两方面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多数水利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在分析了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适合于水利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措施,对于推进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改革、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型,建立了闽江河口区域精细化的三维潮流数值模型。对模型的海底摩阻系数的选取进行讨论,得出Koutitas公式更为合理的结论。采用该模型对闽江口的潮汐、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闽江外海潮波自东南至西北向近岸区域传播,水道内潮流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熨斗岛北部和东部区域,潮流多以旋转流为主;闽江北支水道以落潮流为主,河口区域三维流场在侧向支流影响区域分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晓檬 《中国水运》2006,6(10):166-168
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国有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对其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相应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