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建军 《水运工程》2012,(12):204-207
以连云港徐圩航道回淤观测项目为例,介绍HYPACK综合导航系统中进行水深数据处理时水深选择、成图水深检查校核及水深测量精度的分析功能,提出须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介绍快速绘制批量横断面图及冲淤图,以直观反应航道的冲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两套水深地形测图,从河势、冲淤分布图、冲淤量方面对倒运海水道的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水道河势较为稳定,深槽水深基本在4m以上,河床冲淤量与冲淤面积总体平衡,河床演变主要为水砂动力条件下的自然演变。结论可供航道整治与港口码头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岸工程实施后,将会改变区域地形,并对该区域的水动力及泥沙冲淤产生影响。针对潮间带特点,将淹没水深和淹没流速代入半经验半理论公式中,预测强潮浅水海区泥沙冲淤变化。在平面二维潮流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计算分析漩门湾围垦工程对潮间带泥沙冲淤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变动回水区典型河段冲淤特点变化及航道条件变化的问题,利用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洛碛河段近期连续测图,采用实测地形图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洛碛河段年内冲淤过程进行研究,得到洛碛年内冲淤变化特点及对航道条件的影响,为航道维护管理及船舶航行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指导航道管理维护工作,促进航运发展,介绍嘉陵江航道泥沙淤积原型观测情况,从河段基本情况、水沙特性、冲淤量及淤积变化、深泓剖面冲淤变化等4个方面进行原型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河道受水库回水影响,末端形成淤积造成航道中的水深不够而碍航,或者因河底床沙运动剧烈形成沙坡而突然碍航。结合嘉陵江河段的冲淤分布确定重点碍航段,分析各段航道内冲淤情况,为以后观测治理工作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铜鼓航道地理位置及水流泥沙条件。根据2008—2009年铜鼓航道5次水下地形测量资料,结合铜鼓海区水文泥沙环境,从航道沿程水深变化、航道冲淤分布、航道回淤量和断面形态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航道的时空冲淤分布特点,并计算了铜鼓航道的年回淤量和平均年淤积强度。得到如下结论:铜鼓航道年平均回淤量为573万m3,平均年淤强为0.82 m,并且回淤呈现"洪季多淤、枯季少淤"和"主槽回淤较多、边坡回淤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涂德 《港口科技》2024,(3):31-35+44
为维持上海市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及时掌握内河闸控航道泥沙冲淤发展状态,基于2021—2023年上海市内河航道水深地形检测数据,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模型,采用断面比较法计算上海市内河闸控航道的回淤强度,并对航道冲淤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已完成整治的闸控航道基本为淤积状态;对于以往进行过养护的闸控航道,养护年份距今较近的航道回淤强度普遍大于养护年份距今较远的航道;多年未进行过养护的闸控航道大部分为淤积或冲淤平衡状态。为确保船舶通行安全,结合闸控航道冲淤状态提出建议:对于冲淤严重及规律不一致的航道应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航道水深的变化情况;引入新的测量技术,提高航道检测成果的准确度,使检测数据更加贴合航道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反映航道的冲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阮桯  张玮  杨氾 《水运工程》2013,(8):39-44
淤泥质海岸人工沙滩的维护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平衡水深概念推导出的海床冲淤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平衡流速的假设,增加了因水深改变而引起的海床冲淤,推广了适用于计算自然滩面下海床冲淤的公式。通过推广后的公式计算了连云新城海滩清淤工程的泥沙冲淤。计算结果表明:各清淤方案有使海床恢复到自然水深的趋势,且均有泥滩出露的现象,需要进行定期的疏浚维护。  相似文献   

9.
根据舟山大鱼山海域1960—2021年间5个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数字化定量冲淤计算和特征等深线叠加方法,对工程附近典型水下地形的平面冲淤和平面形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大鱼山填海工程对周边海床冲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研究区整体处于轻微冲刷状态;填海后,南侧深槽近岸淤积,外侧和北侧深槽继续冲刷,东西两侧浅滩呈现大幅度淤积。大鱼山填海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原本岸线分布以及周边水动力泥沙环境,最终导致填海区附近海床冲淤变化,但整体仍维持海底的潮滩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及遥感影像,采用GIS技术对近30 a来岱山西北岸线变化及海床冲淤进行数字化分析。同时,结合该海域的水文泥沙特征及人类活动因素,研究海底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表明:2011年以前岱山西北海岸岸线稳定,岸滩经历了由滩淤槽冲转为滩冲槽冲的动态演变过程,除岱山西部与大鱼山之间的槽沟局部地形变化较大外,其它海区冲淤速率不到10 cm/a,整个海域的侵蚀速率有加速趋势。2011年之后,岱山北部开始实施大规模围涂工程,岱山西北近岸5 m等深线以浅的岸滩发生1.75 m/a的淤积,而计算范围内的其它海区仍以微侵蚀为主。岱山西北海域泥沙主要以过境输移为主,长江来沙量的减少和近年围垦活动的增加是该海域海床冲淤演变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一期治理工程局部地形冲淤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敏  阮伟 《水运工程》1999,(10):40-47
主要论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从事预研和跟踪监测局部冲淤的研究机制及决策程序;长江口一期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局部地形冲淤的分析与控制;动态预控治理效果的决策过程,使实施整治工程时的河床冲淤调整向最有利航槽水深增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的测图资料,对比分析广阳坝河段的冲淤变化、深泓线变化、等水深线变化和滩险演变,得出山峡水库蓄水后对广阳坝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该河段细颗粒泥沙累积性淤积趋势不明显,航槽中基本无累积性淤积。基于航道通航条件研究与滩险演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为广阳坝河道今后的整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2013年)的泥沙、水深等和水文实测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四期港区水域水沙环境地形冲淤变化和增深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港区增深以后的回淤量。  相似文献   

14.
受水流条件与床沙冲淤状况影响,冲淤航道水深通常具有极大的变动性。若航道水深得不到及时监测,就难以保证船舶通航安全。基于力学、电学与光学原理设计了水深自动监测装置来对航道水深进行长期监测,并对航道由于水深不足而存在的安全隐患作出预警。  相似文献   

15.
瓯江口航道淤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决策  麦苗 《水道港口》2011,32(2):107-111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和水深图资料,对瓯江口航道的淤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海区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类型,为强潮海区;工程海区潮流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潮流运动呈往复流形式;航道水域范围多年来总体上处于0 m浅滩水域略有淤积、0 m下深槽略有冲刷,总体呈现略有冲淤变化的平衡状态;瓯江航道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汛期...  相似文献   

16.
陈靖  ;刘峰  ;尹晓斐 《中国水运》2014,(10):267-268
基于水文气象,水深地形等实测资料,运用水动力和泥沙输运数学模型,分析了唐山港京唐港区23#~25#多用途泊位工程对周边海域冲淤环境的影响,预测了淤积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建成后研究区港池的回淤量微乎甚微,外航道则易受风暴潮影响发生骤淤。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工程疏浚区的年冲淤累计量大约为±20cm左右。  相似文献   

17.
基于瓯江河口和温州浅滩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水深资料,研究其冲淤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瓯江流域径流量呈现年际、洪枯流量差别大的特点,此特性对瓯江河床冲淤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瓯江口外及温州浅滩区域由于风浪作用引起泥沙再悬浮,导致其含沙量增大;瓯江河口地形表现为"洪冲枯淤"的特点,尽管河床纵、横向冲淤变化频繁,但河床冲淤幅度和河道容积在年间与年内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温州浅滩则处于不断淤涨状态。特别是近期的人工围垦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其淤积速度,浅滩内普遍发生淤积,其中浅滩南端、北段及邻近灵霓大堤附近淤积最甚。同时,温州浅滩靠南口水道部分由于灵霓北堤建设及完成后封堵了其北侧上浅滩的潮量,从而加大了大、小霓屿岛间进入浅滩的潮量,使得其在1999—2010年间处于冲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邓绍云 《水运工程》2011,(10):15-19
通过在宽长水槽中进行的单向恒定均匀流作用下,不同桩群、不同流速或不同水深情况下的圆柱桩群局部动床冲刷对比试验研究,分析试验后水槽地形变化的资料发现:圆柱桩群局部冲刷非常复杂,圆柱桩群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水沙运动状态,加剧了桩群所在底床泥沙的冲淤。圆柱桩群对其所在底床冲淤影响特性不能只用桩群阻力简单解释,而与圆柱排列形式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大,水流流速及水深的影响实际通过圆柱桩群对流场改变的性质及程度来反映。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图像反射率和实测水深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动量BP人工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对缺失的1995年的水下地形资料进行了插补,并利用插补后的1973~2003年南港水下地形资料计算了南港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分析了南港河段等深线和横断面的变化,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水深反演模型能反演出研究区的水深分布情况,特别是对水深浅于-5m区域,模型反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及遥感卫片资料,采用动力地貌与岸滩演变、理论分析等手段,对红塘湾海域马岭(天涯海角)~南山岭(南山角)岸段的岸线变化及海床滩冲淤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域岸线总体来讲变化不大,整体表现为动态的缓慢冲刷后退趋势,从长时间尺度来讲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海床冲淤趋势表现为,-10m以外波浪和潮流动力对海床作用较小,故-10m以浅的水域,海床以冲刷侵蚀为主;深水区-15、-20m略有淤涨或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