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行车环境较差,主要体现在:洞内空气污染严重,洞内外亮度差异大,净宽净高有限、噪声大,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因此,在高速公路隧道设置通风、照明设施.改善高速公路隧道的行车环境,基本上保证了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舒适,通畅、快速、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建设日趋完善,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也不断增长,由于隧道内外环境的反差,行车环境的变化,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和损失程度相对于高速公路普通路段来说更高。通过对厦蓉高速沿线两起较为典型的隧道交通事故的分析,以及相关成果资料的查阅和比较,对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致因和事故的预防办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的影响因素,确定其行车风险等级,从而可提高隧道入口段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利用文献萃取法,从驾驶员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中选取18个行车风险因素,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因素集。基于决策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建立了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因素识别模型,筛选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并结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风险可拓云评价模型。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明确了隧道入口段的行车风险等级,通过与可拓法的对比分析进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例应用分析发现,利用可拓云模型和可拓法计算出隧道X和隧道Y的行车风险等级均为Ⅱ级,而隧道X的特征期望值大于隧道Y的特征期望值,表明隧道X的安全水平高于隧道Y。两个模型计算出的可信度均小于0.01,可信度都较高,结果表明了可拓云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的提升,同时对研究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ٶȼ��ٶ����ƵĽ�ͨ��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发生几率及行车速度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车速离散性对交通事故的影响,速度限制与行车速度及安全的关系。从驾驶人的驾驶态度和行为、车辆技术性能、道路通行条件、环境条件、交通管理措施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行车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隧道是公路极具特殊性的路段,交通事故易发且后果严重,本文通过研究隧道进口、洞内及出口段环境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为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管理与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预防隧道交通事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性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及防范对策,对浙江省10条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了调研,收集交通事故599次,抛锚5 280次.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交通事故的车型构成与原因以及隧道百万车公里交通事故率等.研究了交通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追尾、火灾、翻车、撞壁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交通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追尾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关系的拟合公式以及隧道交通事故的防范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避免特大、重大等恶性交通事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毁、交通堵塞等严重后果,随着我国公路隧道数量及里程的不断增加,其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重视.采用图解法分析公路隧道道路与环境特征、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交通事故的季节分布、机动车辆的碰撞方式及影响因素,并从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路面质量、交通标志与标线、车辆的维护保养及合理使用、提高驾驶员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提高公路隧道安全行使和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隧道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尤其"二次事故"往往造成更大的损失及人员伤亡。主要介绍运用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采用多普勒雷达、视频检测、交通事件识别等技术手段设计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联动运行方案,对交通事件进行抓取、预判、报警、预案实施等一系列智能化响应,实现对交通事件的有效预测,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进一步保障隧道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基于驾驶适应性和人因工程的事故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表明,70%的交通事故与人有关,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驾驶员驾驶适应性和人因工程学角度阐述了引起交通事故的各要素如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因素,驾驶环境、道路条件、汽车设计、驾驶员管理等,并且从人、机环境方面探讨了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分析表明,从驾驶员驾驶适应性和人因工程学角度分析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内因与外因,对减少交通事故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隧道出入口视觉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由城市道路进入城市隧道时,驾驶员的视觉环境变化较为剧烈,行车环境的突变是城市隧道成为事故多发路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行车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城市隧道出入口驾驶员的生理特性,分析了隧道出入口亮度变化、视觉适应性对隧道入口障碍物视认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隧道进口一般路段瞳孔直径稳定在1.8mm左右,暗适应区间瞳孔直径从约1.9mm变化到约4.7mm,到完全适应时稳定在4.5mm左右,直至出口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