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甬江水底隧道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回顾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能对甬江水底隧道八年施工过程的亲身体验,针对该隧道设计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我国今后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隧道的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5.
上海外环隧道距吴淞口2km,横跨黄浦江江底,是外环线上一个咽喉工程。历经10年规划建设,终于在2003年6月21日会同外环线胜利建成正式通车。  相似文献   

6.
赵宏 《隧道建设》1995,(3):42-48
本文通过参考钢壳管段隧道和混凝土管段隧道的不同实例,比较说明了沉管隧道这两种主要结构型式的特点。文中涉及了美国和西欧在北方面实践上的特点,并建议可以采用一种更为普遍的方法。沉管隧道有两种基本类型,为表述本文,在此称之为“钢壳管段”和“混凝土管段”。由于每种类型都存在许多变形,因此这两种称法都非完全恰当;不过,这两种表达非常简便而且能够充分显示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这两种类型之间的直接区别是其管段制作  相似文献   

7.
8.
梁卫军  刘志英  李开其  吴梦  姬霖 《公路》2002,(8):126-129
公路跨越大江大河时,是采用隧道还是大跨径桥梁,两种方案需经济经比较,若建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当通航要求桥下净空超过50m时,采用桥梁方宁已不合理,沉积隧道方案则是较优的选择,结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行高速公路东环段珠江沉隧道方案设计,合理沉积隧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沉管隧道的改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美国韦伯斯特街和波斯两座沉管隧道在地震中出现的液化破坏现象,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最近韩国正在釜山修建一座长约4km的沉管隧道,沉管长度为3384m,高8m,宽29m。据有关资料,这也是当今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水底沉管隧道竖井工程变形沉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铁路越江水底沉管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竖井连接着沉管管段和暗挖隧道,因上述三个构筑物所处的地质状况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沉降量,这对整个沉管隧道有着不利的影响。本文以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为依托,对竖井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沉降变形控制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沉管隧道工法中接头的处理一直是个难点,接头部位的设计质量关系到运营效果及维修费用,结合仑头—生物岛沉管隧道的情况,介绍了该隧道岸上最终接头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尽管该工程最终采用了水中接头,但岸上接头的思路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将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工法是水下隧道建设的主要工法之一.文中对混凝土沉管管节预制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总结了各自特点,并介绍了采用各种方法的典型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第三条过江沉管隧道——生物岛——大学城隧道近日动工兴建,该隧道与去年开建的仑头——生物岛隧道“一脉相承”。两条隧道建成通车后,进出大学城又多一条免费捷径,届时从科韵路(中山大道段)到大学城只需25min~30min。生物岛——大学城隧道是继已通车的珠江隧道、在建的  相似文献   

15.
为使隧道工程建设者们对沉管隧道工法的历史、关键技术及发展等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便于作出较科学合理的判断,按照建设时序、地域和主要技术特点等因素对世界范围内既有的公路沉管隧道事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目前沉管隧道所历经的3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典型技术特征,并对公路沉管隧道的纵断面、结构横断面、地基基础及隧道接头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与归纳。最后,以我国在建的超大型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我国外海首座公路沉管隧道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可为我国公路水下隧道的方案制订及设计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比荷卢第二座隧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介绍了比荷卢第二座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情况。通过这座隧道将延长鹿特丹附近的A4公路,使南荷兰省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可穿过新默默兹河方便地到达鹿特丹西。这一连接线将提高鹿特丹市这个世界最大港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包括公共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7.
18.
沉管隧道的防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我国沉管法修建隧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下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各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论述了不同横断面方案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以确定经济、合理的横断面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