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国玉 《公路》2007,(5):227-231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和暗河等不良地质构造,存在突水、突泥等地质自然灾害,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技术、监控测试技术、超前水平钻探技术等,查清隧道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改进施工方法,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田盛鼎 《路基工程》2009,(3):185-186
采用“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配合地质雷达”的综合物探技术,实施上寨隧道出口段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并通过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为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王国欣  肖绪文  黄宏伟 《公路》2007,(9):213-215
由于受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影响,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灾病害。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和预测分析,针对监测数据的动态反馈和预测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这样就能有效地对出现的隧道病害加以控制并对灾害进行预测。从而大大降低隧道施工中的风险,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荆永军 《隧道建设》2009,(Z2):157-162
在国内尚无此类似工程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通过长达9个月的探索研究与实践,采取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洞室监控量测技术,开挖前运用全断面深孔超前预注浆技术、超前管棚技术等各种辅助施工技术,施工中严格按照新奥法进行开挖支护,最终安全顺利穿越了90m宽的风险至极的F1海底风化深槽。通过对F1风化深槽一套完整的施工技术介绍,以期对今后的海底隧道风化槽、断层带等以及类似地质的工程给予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下渡隧道不良地质现象比较集中,包括隧道穿过煤层系地层、有3条大的断层以及可能出现涌水。将地质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应用到下渡隧道中,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不良地质的性质,为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变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实践证明,2种措施综合应用到隧道不良地质段是必须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四川立洲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在通过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采用超前探孔了解前方地质水文情况,超前注浆小管棚固结围岩,短台阶分步开挖,加强支护及监控量测等措施,从而解决了施工难题,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确保顺利通过不良地质洞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梁山隧道的地质情况,结合施工中开挖、初期支护、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监控量测等方面所使用技术,对隧道施工作了论述;通过地质超前预报来调整施工参数,达到提前预报的目的,确保永久性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地质雷达在高等级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进行快速、准确地无损检测高速公路路面及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而发展起来的技术。文章叙述了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原理及探测图像的解释。通过应用实例说明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无损、快速、简易、精度高的优点,因此,作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特别是对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监控以及养护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已成为隧道安全施工,尤其是复杂地质下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并结合宜巴高速公路马家坡隧道和段家屋隧道的监控量测情况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五龙山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五龙山隧道进口段、中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交界段和出口段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采用“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超前预报技术”,开展洞内围岩变形监测和地表位移监测。结果表明,所获取的施工地质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了隧道施工状况,有效地指导了隧道施工,其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浅埋隧道塌方冒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雨季。为提高预测预报灾害的准确度,保障施工安全,文中对浅埋隧道发生塌方冒顶前的地质超前预报(TSP)及监控量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TSP在隧道一定区域内从定性、半定量分析解释优化至定量分析,极大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同时掌握隧道所处一定区域内沉降、形变在雨季时的变化速率等特征,特别是塌方冒顶前的极限累计变化量和日变化速率,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涌水、涌泥、塌方等灾害。针对地质勘探、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地下水监测等单项技术在岩溶灾害风险预测方面的不足,根据溶洞与开挖面的位置关系、补给水源、岩溶发育程度及规模、埋深、围岩级别这5个主要的致灾因子,提出岩溶隧道灾害风险预测模型。对5个致灾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灾害风险等级,并据此提出防灾预案和拟定工程措施,以提高岩溶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万(源)至达(州)高速公路金竹山隧道施工,介绍了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方法。隧道施工过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等信息的反馈,可及时了解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和开挖支护段的稳定状况,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施作时间提供依据,同时通过监控量测信息可进一步修正支护结构形式,降低隧道工程风险、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深槽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振川 《隧道建设》2009,(Z2):74-81
结合施工实践,开展海底隧道风化深槽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从风化深槽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的进一步探明、注浆堵水、堵水效果检查、超前预支护方案确定、开挖方法选择与确定、监控量测、突水涌泥应急对策等施工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了方案和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公路隧道工程建设工作的日趋深化,进而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隧道施工特别是在喀斯特地区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面临着许多的灾害问题,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灾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岩溶区域隧道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研究对于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以何家寨隧道为实际工程背景,简述了何家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所采用的3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阐述了隧道监控量测管理与分析策略,对类似地质环境下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玉蒙铁路秀山隧道涌水涌砂地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记霞  刘向阳 《隧道建设》2009,29(3):339-341
以新建铁路昆明至河口线玉(溪)-蒙(自)段秀山隧道平导PDK34+570涌水涌砂为例,探讨隧道在涌水涌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以涌砂体加固施作止浆墙、注浆、管棚施作等施工技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技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深埋长大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盲目施工易造成突水、突泥和塌方等安全事故。对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技术。在连霍高速将军沟隧道施工中,引进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红外线测水仪等先进仪器进行多途径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有效的提高对不良地质体的预报效果,通过预报结果与实际揭露的对比分析,其预测精度达到95%以上,有效地指导了隧道的安全施工,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资料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桥型、施工特点和监控内容的不同,对桥梁结构进行施工监控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传统的施工监控可分为开环控制法、闭环控制法、最大宽容法、自适应控制法和预测控制法等。东风大桥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跨跨度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为不影响施工周期和当地的环境,通常采用挂篮悬臂对称逐段浇注法施工。为保证成桥线形和内力达到设计要求,对东风大桥进行施工监控研究,以变形和应力为监控目标。本文探讨自适应控制法在东风大桥施工监控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表明,采用自适应控制法,桥梁结构能够获得理想的线形和合理的内力状态,成桥的线形及应力状态能够与设计要求相吻合。因而采用自适应控制法是可行的,能够在类似的桥梁施工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夏颂军 《公路》2012,(9):253-258
以三导坑先墙后拱法及中导坑辅助法在湖南吉怀高速公路龙子康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围岩级别及地质情况下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施工注意事项、监控量测等技术问题,为连拱隧道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为深基坑工程,在长江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武昌地区修建大跨、长距离的深基坑难度极大,结合工程实践,详细阐述了武汉深基坑施工技术,重点论连续墙施工、基坑降水、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施工以及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