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全球航运、造船业在新世纪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兴旺,世界造船业,尤其是东北亚的造船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日韩造船竞争力出现了新变化,三个国家的造船业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三国造船业的新比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洁琼 《水运管理》2005,27(11):20-23
阐述中日韩三国造船业发展现状,对我国造船业作SWOT分析,并提出加速发展中国造船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船业拥有超过7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造船业的上一次高峰是在明朝,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郑和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完成了7次远洋考察(公元1405年左右).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造船业在航运市场大繁荣的背景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CIMS在国内外造船业的应用和发展情况着手,浅析中国造船目前的CIMS技术应用,提出了中国造船业对CIMS技术应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供中国造船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造船     
《中国船检》2004,(7):49-51
发展造船业首先要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日前表示,中国造船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旺盛的中国航运市场需求面前,现有国内造船能力严重不足,为此,中国发展造船业,首先是要满足国内市场。陈小津介绍,因长期以来严重缺少大型造船设施,中国的造船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际造船业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与中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陶永宏 《船舶》2005,(5):1-5
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文章分析了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所具有的四大特点:即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移;由船舶制造向船舶配套转移;时效性以及集聚性.提出了中国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以产业集群为建设思路进行产业布局,构筑大基地;以产业集聚为发展思路进行企业优化整合,组建强集团;注重特色营销,开展错位竞争"等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荃 《船海工程》2001,(5):44-46
中国具备发展造船业这一战略性产业的条件,但受企业规模、造船技术、管理水平、用人机制的限制,导致国际竞争力不强,实行造船业产业重组,国家加大对造船业的扶持,是振兴中国造船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效系数法与BP神经网络的造船业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功效系数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从汇率、利率、出口退税、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行业平均工人工资、设备价格、新船价格指数、BDI指数(八个对造船业影响最大的指标)来综合衡量中国造船业的风险;运用功效系数法得出历史数据的警情,用历史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通过一组数据进行检验,并对2011年前的造船业风险进行了预警.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对造船业风险进行测评并预报警情,对防范我国造船业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世界造船业开始集体"拐弯".中国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韩国由金融机构出面对造船业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日本国土交通省也连续召开专门会议商量未来的发展战略,欧洲也表示将着手研究今后造船业发展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造船业也春回大地、渐入佳境。订单数量猛增,许多造船企业的生产任务排到了2006年。然而,就在人们对我国造船业的美好前景喜上眉梢之际,近一年多来钢材价格飞涨对造船业形成了强烈冲击,让刚刚起飞的中国造船业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汝军 《中国水运》2006,6(11):13-14
通过对世界造船业的形势及我国造船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船舶配套设备落后是我国目前造船工业发展瓶颈的结论:分析了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的形势;确认中国企业应该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为中国造船业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给出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3.
战后,作为传统产业的造船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有: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两次严重造船危机打击下,欧洲许多传统造船国走向衰落,而日本以及随后韩国、中国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造船业迅速发展,使世界造船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东亚;随着韩国和其它新造船国的兴起,世界造船业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逐渐形成四极新结构;造船设施的增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世界造船能力过剩日益加剧,企业经营恶化,世界造船业进入低利时代.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全球航运、造船业在新世纪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兴旺,世界造船业,尤其是东北亚的造船业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日韩造船竞争力出现了新变化,三个国家的造船业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徐华 《中国船检》2011,(3):32-33
对于国际海事组织近年频频推出新标准,从某个角度看.这的确制约了中国造船业发展.给本来就相对落后的中国造船业增加了不少技术壁垒。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标准的出台也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创造了绝佳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韩国造船业的市场领先地位已经受到竞争对手中国和日本以及行业不景气的双重打击,在未来很难走出危机。韩国造船业正在承受中日造船业的夹击,日本造船业的成熟技术和中国造船业的低廉价格使韩国面临困境。日本媒体称,韩国造船业即将沉没。去年,作为韩国三大船企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出现了最严重的赤字。造成严重赤字的原因之一显然是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新船订单量减少。然而,韩国业内人士也要求船厂重视反复低价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远洋航务》2008,(8):28-28
中国造船业拥有超过7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造船业的上一次高峰是在明朝,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郑和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完成了7次远洋考察(公元1405年左右)。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造船业在航运市场大繁荣的背景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赪 《中国船检》2011,(8):58-60,119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新接订单量超过中国,重新夺回世界第一位置。中国造船业从造船"大"国变成"强"国,还有一段很艰难的历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造船业该怎样应对呢?  相似文献   

19.
利润Vs·政策     
中国造船业拥有超过7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造船业的上一次高峰是在明朝,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郑和带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完成了7次远洋考察(公元1405年左右)。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造船业在航运市场大繁荣的背景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造船     
《中国船检》2006,(9):61-63
上半年韩国造船量大幅增长;高端船舶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越南发行国际债券支持造船业;三星重工巨资下注中国造船业;中国造船业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