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公路的发展,公路养护管理必须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而公路路面检测作为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更需要采用科学的设备和方法.通过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设备,从以往的手工作业逐步向数字化、系统化发展.在科学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对路面状况的技术指标进行精确的评价与分析,提出养护维修建议方案,为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0,(5)
我国公路交通体系日益完善,高速公路路网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逐渐呈现,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需要具备更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针对现有道路养护管理系统存在的数据管理混乱、决策科学化程度低、养护工作开展不及时等问题,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及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互联网+道路养护平台"的设计,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公路养护工作,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普通干线公路网的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价,掌握路网存在主要路面病害类型及程度,分析路面病害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应用广东省国省道路面养护决策评价系统进行养护需求分析,提出合理的年度路网级公路养护建议计划,为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提供养护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路属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道路养护可以保证道路经常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一般来说,道路养护工作主要包括养护任务确立、养护工作计划、养护计划实施、道路状况巡查更新、养护结果评价分析以及道路养护决策等。本文将围绕道路养护的整个过程,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对道路养护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实现道路养护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道路养护的效率以及提升道路养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路面状况数据是路面性能的直接反映,是编制道路养护和改建计划的依据。本文基于国道G205秦皇岛西环路一级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各项指标检测数据,阐述了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检测评价与养护设计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深入分析路面病害机理,综合考虑路面历史养护情况,为公路养护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路面技术参数及养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对公路现代化管理、维护需求的增加,在道路养护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道路养护工作进行管理,这是未来交通事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道路养护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基于动态分段技术,对GIS在道路养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GIS的实现方法和基于动态分段技术的优越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探地雷达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新建道路质量的检测任务日益加重,道路的后期维护过程中,路况质量评价的工作量急剧增大.在不影响正常车辆行驶及不破坏路面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为准确控制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评价公路的运营使用情况,采用高科技的无损检测技术是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客观、准确的把握运营路网中各路段的性能状况,为道路养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分析了目前各种评价方法后,对传统雷达图理论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雷达图理论的路面性能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地检测数据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善道路养护评价体系和改善目前道路养护过程中考虑因素不足的问题,根据道路差异性将平面交叉口和路段作为2个评价对象,基于影响道路安全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4层次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更加客观全面的道路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并针对各项指标建立了对应的评价标准,通过Kendall′s W法验证了标准的合理性,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了道路安全养护评价模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权值因子判断表2种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优劣性,选取上海市蕴川公路、宝安公路、S20等道路通过专家打分和现场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模型与专家打分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737,将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试验,通过比较相关系数 R2证明了模型具有更优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21,(6)
公路路网养护规划是公路养护策略制定和选择的主要依据,也是养护资金合理使用、路段养护优先级排序的主要依据。目前路网级养护规划并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结果导致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公路养护决策比较随意的问题十分突出。基于HDM详细阐述了公路路网养护规划制定的流程,其中EIRR是路网级养护规划的主要经济指标,道路用户广义费用、管理部门管理费用等作为参考指标。在进行网级养护规划后评估时,需要对规划后不同因素导致的EIRR的变化、机动车的预估运行速度以及碳排放等几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验证养护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