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潘昭宇  李先  陈燕凌  李伟 《城市交通》2010,8(1):53-59,73
针对步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不断受到排挤、出行环境日益恶化、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改善途径。依据对北京市两广路、CBD、中关村等地区的调查,分析了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居民出行距离累计曲线明确了未来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趋势。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路段、交叉口及过街设施等方面的有效通行空间,以及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舒适的出行环境两方面分别提出了系统的改善对策,并结合北京市的实践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3.
改善天津市区自行车交通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自行车交通与汽车交通并存、互补的状况,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天津自行车交通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在许多方面比汽车交通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广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类城市已经逐步取缔了自行车,绝大多数道路禁止自行车交通,自行车拥有量及交通量几乎为零,与普通城市相比,其城市交通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国际上不乏此类城市的范例,韩国的汉城和俄罗斯的莫斯科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无自行车城市”,其交通十分简洁。在中国该类城市以大连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有所下降,但保有量依然很大的背景下,探索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出路.通过分析哥本哈根、东京两个城市中不同的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从中得到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出路的一点启示.并将东京与上海市的城市结构、交通特性进行比较,得出上海市的人口密度、交通结构以及交通发展政策与东京相似,东京的自行车交通发展对...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上海和联邦德国的自行车事故,探讨了自行车事故群体伤亡数的年龄结构特点。伤亡骑车人中男性大约为女性的两部,有必要加强对男性骑车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年龄为13~14岁左右群体中骑车人伤亡的机率极高,对这个年龄组骑车人施行交通安全强化教育,或许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与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长春市内自行车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国内外自行车交通发展状况作了分析和预测,为改变我市混合交通现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国内若干城市自行车交通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探讨了城市自行车交通的主要特征,其基本内容有出行方式结构特征、出行目的结构特征、出行目的结构特征、出行职业结构特征、出行年龄结构特征及出行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对城市居民自行车交通出行时耗分布特征与城市居民总体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比较分析,求得城市的自行车交通时空分布的合理出行范围及在不同规模城市交通结构中可能分配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看绿色交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能源消耗等问题同时威胁着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世界的情况下,未来的交通工具也许是两个轮子的,而不是四个轮子的。  相似文献   

12.
发展山地城市绿色自行车交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交通作为城市绿色交通方式,在山地城市开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分析重庆市地域及交通特征,探讨其自行车交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区域,并以冉家坝地区为例进行分析,为倡导与推广山地城市绿色自行车交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处于发展模式决策的关键时期,亟须明确合理的发展定位,以适度控制规模,引导并协调好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从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入手,分析公共自行车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与现有交通系统的关系。明确北京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定位,即私人自行车交通的有效补充、发展自行车交通的重要环节、倡导绿色出行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应明确公共自行车的公益性定位,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延伸和补充,使之成为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交通具有机动灵活、准时性高、低碳环保等特性,是完成人们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状况,总结发展经验,归纳公共自行车主要运营模式,并从政府、企业等角度分析各模式优缺点,为将来各城市选择公共自行车运营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公共自行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用交通工程理论解决标志、标线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中,只要注意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自行车交通的特征以及重庆主城区交通出行特征,提出自行车交通在重庆交通出行体系中的定位,以及独具重庆特色的自行车发展模式,将该理念应用到北部新区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自行车交通在荷兰城市交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荷兰城市大部分出行距离较短,小于7.5公里的出行占总出行的比例大于70%。目前全国自行车拥有量为1500万辆,平均每人一辆,不同社会阶层和收入的人都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20.
欧洲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案例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巴黎Velib’、里昂Velo’v和巴塞罗那Bicing 3个典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总结了欧洲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作模式、服务方式、技术运用和品牌形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了系统的实施效果,认为该系统提供了一种既方便健康,又有益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城市形象改善的出行方式。最后,就我国公共白行车系统的发展,总结分析了上述3个系统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