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船用柴油机气缸套穴蚀的现象,分析了穴蚀的成因机理,提出了提高气缸套抗穴蚀能力的一些具体措施,并对船用柴油机气缸套的设计、制造与维修提出一些建议,以延长气缸套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柴油机穴蚀产生的原因,从气缸套壁厚的选择,控制气缸套与活塞之间的间隙以及减少供油提前角等方面,提出了预防穴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缸套穴蚀是船舶柴油机气缸套常见的一种损伤形式,其对船舶柴油机工作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本文论述了柴油机主要部件、冷却水系统、柴油机工况等因素对穴蚀的影响,最后指出预防穴蚀的基本措施和原则.  相似文献   

4.
气缸套穴蚀是指湿式缸套外壁与冷却液接触的表面被破坏成一些针状的孔洞,这些孔洞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形成深孔裂纹.湿式缸套直接与冷却液接触,不可避免地会被穴蚀.干式缸套虽然不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但缸套座同样会受到穴蚀.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柴油机气缸套支承肩产生裂纹的现象,根据支承肩受力设计原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6.
6300型柴油机气缸套再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6300型柴油机气缸套腐蚀磨损严重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6300型柴油机气缸套的失效机理,然后对气缸套再制造进行了系统的方案设计,并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了涂层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柴油发动机湿式缸套的外壁穴蚀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柴油发动机湿式缸套的外壁穴蚀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冷却液对柴油机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冷却液的作用和使用防范措施,介绍了DCA剂(一种抗穴蚀和抗腐蚀的复合化学添加剂)的作用和用途.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冷却液对柴油机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冷却液的作有和使用防范措施,介绍了DCA剂(一种抗穴蚀和抗腐蚀的复合化学添加剂)的作用和用途。  相似文献   

11.
船舶压载水及其沉淀物的排放可能会把有害微生物和病原体引入排放港水域,从而造成港口国的海洋环境污染,通过对船舶压载水排放的要求分析提出船舶应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病毒是计算机的大敌,近年来它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而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文章讨论了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心经》讲述的是许小寒爱上父亲的故事,小说的故事模式一方面来自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另一方面也是与张爱玲的童年生活经验直接相关.透过这个"恋父"故事,张爱玲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处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白鲸》以大题材、大手笔展示了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毁灭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思考。本文从作者的悲剧,作品的悲剧意义及悲剧意义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当侧重理论还是实践以及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长期以来,这一直是高校旅游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拟对这一话题,结合笔者在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所历所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创造制度过分强调发明人所在单位利益而严重忽视职务发明人利益,这种立法已经明显落后于现实需要,严重制约着发明创造活动的繁荣和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的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接着阐述了因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而导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集成电路的DC/DC转换器设计中如何合理地选择控制器、利用试算表和设计公式进行计算、选择元器件、元器件布置和接地、各项指标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1892年德国工程师Rudolf Diesel申请了压缩发火内燃机专利,并于1897年制成第一台实际使用的柴油机.1903年9月柴油机首次在法国运河拖船Petit Pierre用于船舶推进装置(25hp,ηte约32%,BSFC约215g/bhph),从此在船舶领域里开始了与蒸汽推进装置的竞争局面.至今近100年过去了,柴油机在竞争中不断茁壮成长,在船舶领域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有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沥青搅拌设备自动称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分析影响称量速度和精度的因素,给出改进的控制方案和结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传统多因素模型的两个重要步骤:模型形式设定和变量选择问题,结合我国股市的特点,利用前馈多层神经网络和层次贡献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影响我国股市的宏观多因素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