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石油能源短缺以及对汽车排放的严格要求,各国加强了对替代石油燃料的研究和应用力度.醇醚类燃料含氧量高,燃烧充分,无黑烟,无积碳,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清洁燃料".可充分利用含氧的醇类、醚类燃烧完全、排放清洁的优点作为柴油机替代燃料. 1 醇醚类燃料理化特性 1.1 醇类燃料的理化特性 甲醇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毒液体,沸点64.8℃,相对密度0.7914(20℃).其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发生氧化、酯化、羰基化等化学反应.甲醇和汽油相比热值低,汽化潜热大,抗爆性好,含氧量高.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液体,具有含氧量高、沸点低、辛烷值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醇类燃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醇类燃料主要指甲醇和乙醇,属于含氧燃料.醇类用作内燃机的燃料由来已久,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即是以乙醇为燃料的.到了1909年,美国人HenryFord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燃用乙醇的汽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巴西、德国、法国、新西兰等国先后将乙醇与汽油混合燃料用于汽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两次能源危机之后,由于醇类燃料的来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可再生性,如甲醇可利用天然气、煤、石脑油、重质燃料以及木材、垃圾等来提炼、乙醇可用乙烯、含糖作物如甘蔗、甜菜等、含淀粉作物如木薯、土豆和玉米等以及草木秸杆等,醇类燃料开始较大规模地获得应用.目前,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了醇类燃料.  相似文献   

3.
概述为了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减少,世界各国都开展了诸多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究。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车用替代燃料有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燃料、太阳柴油、生物柴油和二甲醚等。  相似文献   

4.
醇类发动机 60年代,为了内燃机的排气净化,一些国家就对低污染的醇类发动机发生了兴趣。醇类燃料主要是指甲醇、乙醇,它们都具有使用、贮存和运输简便的特点。甲醇的来源十分丰富,可从煤炭、天然气中制取,而乙醇可从甘蔗、淀粉植物、野生植物中制取。所以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特别重视开发乙醇燃料。  相似文献   

5.
乙醇俗称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成,将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汽油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所谓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几乎能够完全燃烧,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用乙醇替代等量汽油,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机油替换,降低汽车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作为增氧剂,燃料乙醇还可替代MTBE(甲基叔丁基醚)、ETBE(乙基叔丁基醚),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由于国际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部分地区的不安定因素,国际能源矛盾日益加剧。为了避免对原油的过分依赖,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而环保方面则从另一角度对提供低污染、低排放的环保友好型清洁燃料的能源提出了需求。为此,生产清洁、可再生的替代燃料尤其是乙醇汽油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乙醇是一种常用的燃料和燃料添加剂,可以充当汽油燃料的替代品,在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乙醇能够通过农作物发酵和蒸馏得到,可以看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纯乙醇或添加到汽油中,不仅可以提供驱动的动力,还能  相似文献   

7.
随世界资源的逐步枯竭,石油也在减少。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和挑战。各种新型能源,清洁能源的研究,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而个种新型,环保,健康的柴油机新型替代燃料的研究,也逐渐被各地各国的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对目前新型替代燃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各种燃料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它们的性能及特点,也指出了柴油机新型替代燃料有哪些缺点与优点。对未来替代燃料的发展进行了预估。  相似文献   

8.
乙醇代用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汽车应用乙醇燃料方案的选择、汽油机使用乙醇代用燃料台架试验、汽油机使用乙醇代用燃料的汽车性能试验和乙醇代用燃料冷启动性能试验等有关乙醇代用燃料在汽车上应用的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酒精汽油混合燃料:(以下简称JQ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是福建省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经三年多时间,已取得良好的科研果,并于1986年5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醇类燃料的开发与研究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自1976年到1984年间曾召开过六次国际醇类燃料技术会议。与会者认为,从现生物能中提取醇类燃料来部分或全部替代  相似文献   

10.
车用替代燃料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车用替代燃料多目标优化模型,以车用替代燃料生命周期影响总水平值为优化目标,并以木薯乙醇为例,对车用替代燃料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后木薯乙醇生命周期影响总水平值降低44.7%,建议木薯乙醇在汽油中的混合比例为95%,在乙醇生产过程中使用天然气燃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价的上升,碳中和政策的颁布,以及近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都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提出较大的挑战,因此寻找更加清洁、可持续性的燃料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燃料乙醇、氢能源、燃料甲醇、天然气、二甲醚五种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趋势.结合普通汽油、柴油分别与燃料乙醇、氢能源、燃料甲醇、天然气、二甲醚的物性与...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醇类燃料(甲醇,乙醇)均质压燃(HCCI)技术,通过试验得出了乙醇燃料的均质压燃运行区域,以及进气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和EGR率是HCCI技术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指出乙醇燃料均质压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前景应该是双燃烧模式,介绍了将ZS1105柴油机进行改造并进行双燃烧模式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汽车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清洁代用燃料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醇类和醚类等。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清洁代用燃料,是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汽油、柴油小得多。对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燃烧、抑制炭烟都有利,采用这类气体或液体燃料代替汽油、柴油作为汽车用燃料,其尾气排放CO、HC、CO2等污染物比汽油、柴油低得多。此外,醇类燃料含氧,还可促进燃料燃烧更完全,燃烧温度降低,使NOx排放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缸内直喷醇类燃料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所测的示功图和排放,分析了一台采用火花点火、缸内直喷周向分层燃烧系统的发动机在燃用甲醇和乙醇时的性能和燃烧特性。研究表明,醇类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由预混燃烧与扩散燃烧组成,具有非常快的燃烧速率,而且非常稳定,ATDC(3°CA~6°CA)就燃烧完50%燃料,循环变动小于6%。与燃用乙醇相比,燃用甲醇时滞燃期较短,燃烧速率较快。由于采用分层燃烧,醇类燃料发动机具有与直喷柴油机相当的热效率,在负荷特性上,燃用醇类燃料时的NOx排放仅为柴油机的10%~40%,且能实现无烟燃烧,CO排放的增加低于1%,HC排放高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15.
能源和环境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由于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不但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屏障.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我国在石油替代燃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车用燃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我国"缺油、富煤"的能源结构特点看,作为替代燃料甲醇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在推广无水乙醇燃料的工作中,少数人的认识及-些资料中存在一个误区,似乎只有无水乙醇才能作为燃料,而含水乙醇就不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当前每吨无水乙醇比含水乙醇约贵1000元的情况下,研究和应用含水乙醇燃料是减轻用户及国家财政补贴支出、扩大乙醇应用市场、解决石油燃料不足  相似文献   

17.
《轿车情报》2005,(5):132
乙醇是从玉米谷粒捣碎后提取和蒸馏的一种酒精化合物。下赛季,乙醇将以1O%混合添加入目前IRL赛车的燃料(主要从天然气中提炼),一直到2007年完全替代。使用替代燃料的优点是,与汽油相比,它不易燃烧,而且乙醇燃料在美国有不错的贴补措施,由于它是一种无毒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本文探讨了醇类燃料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的可行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醇类燃料的理化性质,分析了醇类燃料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醇类燃料代替传统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不但燃烧清洁,而且来源丰富,是理想的石油替代品。醇类燃料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是加快新能源开发、克服能源消费制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的不断短缺及排放标准的提高,代用燃料发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论述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乙醇及二甲醚等代用燃料的优缺点,天然气发动机虽然容易组织完全的燃烧,且CO排放少,但总体来说此发动机缺乏机动性,只适用于局部地区和局部行业。甲醇和乙醇燃料从我国能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角度出发,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醇类燃料用于汽车没有很大的困难,决策取决于系统分析,甲醚作为压燃式内燃机的燃料有很大的优越性,但要下结论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内外构建甲醇、乙醇、正庚烷(替代柴油)、异辛烷(替代汽油)、癸酸甲酯(替代生物柴油)等内燃机燃料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际燃烧学界和反应动力学界对复杂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简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不同机理简化方法的理论基础和优缺点.鉴于代用燃料常采用掺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