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就智能网的发展及特点论述了铁路智能网的建设策略。认为铁路智能网的建设应该迅速完成从叠加网到目标网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铁路智能网的 VPN 业务,利用铁路公网的资源解决铁路专用通信的网络建设,以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并充分发挥智能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就智能网的发展及特点论述铁路智能网的建设策略.认为铁路智能网的建设应该迅速完成从叠加网到目标网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铁路智能网的VPn业务,利用铁路公网的资源解决铁路专用通信的网络建设,以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并充分发挥智能网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谢宏 《中国铁路》2006,(2):39-40
欧洲铁路联盟确定GSM-R为欧洲铁路无线通信的标准制式,该制式为列车控制系统提供了信息传输平台,使欧洲跨国列车可以畅通运行。我国铁路技术政策也规定GSM-R作为我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并在青藏线、大秦线和胶济线进行GSM-R典型工程试点,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GSM-R网络建设积累经验。建议GSM-R核心网建设应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智能网解决GSM-R网络的互联互通,客运专线按照预留双网条件建设,初期按无线列车控制系统的覆盖要求建设单层网络,重点解决场强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4.
功能寻址是无线智能网一项基本业务,详细描述GSM-R专网中功能寻址业务,分析其工作原理及流程,并针对铁路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使用短消息进行功能寻址的新业务。  相似文献   

5.
移动智能网在GSM—R铁路专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SM-R是一种专门应用于铁路的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智能网是在原有通信网的基础上设置的一层叠加网络。本文对GSM-R移动智能网做了简要的描述,并详细介绍了GSM-R的3种特殊的铁路业务,提出了基于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铁路移动智能网的规划、编号方案.从铁路应用角度,讨论铁路移动智能网的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应用的局限性,描述了智能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铁路GSM-R核心网系统结构和主要设计方案,包括GSM-R移动交换网、移动智能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网及支撑网网络结构、网络组织及其他等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用智能网技术实现目前铁路专用通信业务的方法,并重点研究分析了利用智能网CS-2中的CPH(呼叫方处理)能力,来实现多方通信及通信过程中的控制的模式结构和方法,并给出了用此方法实现多方通信的实例。同时根据智能网技术的特点,以这种方式实现的铁路专用通信系统可与数据网互联,便于拓展业务,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在铁路移动售票业务中采用基于GGSN触发GPRS智能网方案,不存在传统的SGSN间路由区更新时CAMEL关系的断开与重新建立的问题,而且只有一个PDP上下文的状态模型,当建立PDP上下文时才能触发智能网。智能网铁路移动售票业务是在GPRS信令信道上完成,节约系统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GPRS智能网提供的GPRS服务支持节点和网关支持节点以及票务信息数据库,可以实现铁路移动售票业务。  相似文献   

10.
GSM—R智能网是在GSM—R网络基础上设置的附加网络。它除了能够快速、有效、经济、灵活地提供铁路特定业务,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多厂家设备组网环境下业务互联互通的问题。为此,对GSM—R智能网组网设计方案及主要原则进行研究,包括业务需求分析、用户预测和组网方案,探讨网络规模和容量设计等关键问题和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智能大门功能入手,讨论智能大门信息系统构成及系统业务流程,论述中心站智能大门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智能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维护需求,更好地与智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架构相协调,文章分析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的智能化、一体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智能高速铁路1.0技术体系架构》中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中与信号系统相关的内容,对我国高速铁路主要信号系统智能化、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体系架构标准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信号系统一体化方案更好地与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架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智能高速铁路的创新应用,基于中国智能高速铁路战略发展规划和当前时期的体系架构,结合成渝中线(重庆—成都)高速铁路主要特点和全生命周期应用需求,提出了以智能铁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为核心,包含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3大板块智能应用的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智能化方案,阐述了智能高速铁路AI平台主要功能、智能应用主要工程内容和通信网络构成。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铁路网络安全需求中加密威胁难检测,加密业务与加密流量监管困难的现状,特别是加密流量分析粒度不够,技术支撑性不足等问题,设计了由数据获取子系统、特征建模子系统、智能分析子系统、配置管理子系统组成的基于智能算法协同的铁路网络加密流量智能监测系统,阐述了基于两阶段长短期记忆(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网络的加密流量异常识别、基于Elmo+LSTM+SelfAttention模型的加密流量应用类型识别关键技术。该系统有助于提升加密流量监测技术水平、增强铁路网络安全综合防御能力,也为未来铁路领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铁路客运车站作为实现综合交通线路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既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石,也是客运生产的信息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客运车站业务优化需求的激增,发展铁路智能客运车站将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对铁路智能旅客车站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智能车站“一个核心,三大领域”的系统构成,并从出行服务、生产组织、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客运车站智能化的主要业务功能,展望未来智能车站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对铁路智能车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地方电信网络传输系统在铁路系统的应用,节省投资,连接站点方便,网络服务稳定.  相似文献   

17.
梳理和总结了铁路通信网的维护管理要求,结合铁路通信网的“全寿命管理”需求和未来的“智能运维”理念,针对适合于铁路特点的数据分析、评估决策场景进行算法研究和模型建立,采用自动采集、多维存储、大数据分析和“管理驾驶舱”可视化等新技术,研究建设了铁路通信网质量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实现对骨干通信网质量数据的全寿命期的采集、分析及管理,为网络优化调整、业务资源变更和修程修制改革提供数据基础,为推广全路通信网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移动双目视觉的铁路建筑物限界快速自动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高分辨率CCD相机以优于10-6s时间同步精度获取铁路建筑物限界的移动双目立体图像.提出了基于移动双目视觉测量模型,通过自检校多传感器系统标定和DGPS/IMU集成处理计算各双目图像严密的内、外方位元素,构建立体图像中各要素的空间相对关系.提出基于自动拟合计算的线路中心线空间位置的建筑物限界计算模型,与车辆限界相结合计算建筑物限界参数.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基于双目视觉的铁路建筑物限界自动检测试验系统,进行铁路建筑物限界自动检测试验,对其精度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可达到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